在今年春季新學期第一節通用技術課上,泰安二中的學科教師與學生共同回顧了上個學期曆時近兩個月的傳統燈籠制作過程。從分組讨論、制定設計方案、繪制草圖到真正實際制作燈籠,同學們紛紛表示受益頗多,尤其是當春節前看到自己參與制作的燈籠挂滿校園時,内心充滿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高中通用技術是一門立足實踐、注重創造、體現技術與人文相統一的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綜合性和創造性。“以往的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經常出現‘純理論教學’的現象,設計學習、操作學習等學科特征得不到充分的體現,整合式學習、項目式學習等學習方式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學科核心素養得不到有效的落實。”泰安二中團委書記、通用技術教師王慧表示,為了深入挖掘通用技術課程的意義,讓學生有所收獲、有所成長,自2020年秋季學期開始,學校嘗試着将傳統燈籠的制作技藝融入通用技術課程學習過程,意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在學生中間逐漸滲透“學習技術對于社會發展、民族複興尤為重要”的理念。
談及為何會選擇将傳統的燈籠制作技藝“搬”到課堂上,王慧介紹,民間工藝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集技術性、實用性、藝術性、文化性等特點于一體;同時,傳承與弘揚民間工藝是技術教育的一項重要課題,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提倡技術的人文性與技術性并存。将民間工藝融入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既可以弘揚傳統文化,又可以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認同感,并營造良好的技術學習氛圍,更好地提高學生及教師的動手、動腦能力。
“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燈籠的制作過程與通用技術課程的必修課本——《技術與設計1》的内容可以很好地融合起來。比如課本第二章節的初識設計、設計原則、發現問題,第三章節的設計要求和定位、制定設計工作計劃,第四章節的創意表達,第五章節的造型設計、選擇材料等等,都與跟整個燈籠的設計、制作息息相關。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還可以接受傳統文化教育、藝術教育、勞動教育,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審美情趣、創造能力、動手能力。”王慧說,基于“将傳統的燈籠制作技藝與通用技術相結合”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
通用技術是國家必修課程,根據相關要求,學生隻有通過“合格考”、提交自己的課程設計作品後,才能順利結業。“作為祖國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學生擔當着民族複興的大任,不僅要有必備的科學知識,更要具備會設計、能動手、善于創造等必備的技術核心素養。”王慧介紹道。
“泰安二中将燈籠制作與通用技術課堂教學有機結合,是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優秀典型。學生制作的燈籠不僅是課堂教學的作品,更是實用的産品。”泰安市教科院綜合教育教研室主任、高中通用技術教研員張尊國表示,燈籠制作的過程實現了知識學習和實踐運用的有機融合、科學技術與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合、教學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融合,這種立足課程特點的項目化學習具有較高的技術價值和育人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