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石一聲
《我是歌手》第五季改名《歌手》,賽制也有改變,将會用差不多是往屆兩倍的歌手量,來撐滿本季節目。而以前兩周淘汰一位歌手,現在每周都淘汰一個。這樣縮短懸念周期的做法雖然更加幹脆利落,同時也可能減少了觀衆的忠實度。
得知本季《歌手》會在未來反複于“8-7-8-7-8-7……”的人數上,進行反複“糾結”,便不禁想問節目組:說好的賽制簡單呢?說好的“美麗音符”呢?
據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節目在賽制上有較大革新,場場競演都有淘汰,還有曾參加前四季《我是歌手》的唱将加入競演。而此前幾季節目曾出現的“踢館”歌手、“補位”歌手等概念被換下,取而代之的是全新概念的“挑戰歌手”、“逆戰歌手”。“挑戰歌手”即為從未踏上過《歌手》競演舞台的新面孔,而“逆戰歌手”則囊括了四年《我是歌手》中兼具實力與人氣的唱将。
至于“美麗音符”的遺憾,則源于曾經“我是歌手”的LOGO“7”,每周七位歌手像七個基本音符一樣配置,進行競演;現在,變成是單周八人、雙周七人了,感覺怪怪的,像是為了改變賽制而改變了賽制,也把原先的隊形進行了一次小規模的“破壞重建”。
“逆戰歌手”身份的出現,也反映出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歌手荒”。前面四季節目,老中青三代各種歌手、組合,消耗了足足超過50組,所以節目組甄選本季能來參加《歌手》的人物,一定費了不少的心思,盡管如此,還要拉來前面四季的人助陣,恐怕也是對本季人氣或能力不足的擔憂吧,林憶蓮再全能,譚晶再新鮮,也隻能占取2/7的優質,其他人呢?
“人海戰術”似乎成為歌唱類節目的新法寶了。在《蒙面唱将猜猜猜》剛結束“人海戰術”,整季節目消耗了大約三十組歌手之後,《歌手》也開始把以前“雙周淘汰”制,改成了“單周淘汰賽”了,用差不多得是往屆兩倍的歌手量,來撐滿本季節目。這樣縮短懸念周期的做法雖然更加幹脆利落,同時也可能減少了觀衆的忠實黏度。還好分出了“挑戰歌手”與“逆戰歌手”的概念,也就能自然引入《歌手》舞台上的全新面孔、以及熟悉“回鍋肉”了,就是在“7”的全程意境上,破壞不少。
《歌手》的姿态,多少有點像是在跟《蒙面唱将猜猜猜》相愛相殺的意思,洪濤在微博公開感謝“蒙面發掘了譚晶”,實際上,譚晶也是今年這兩個節目争奪最激烈的歌手。說白了就是湖南衛視和燦星制作公司之間的競争。而這兩家的“恩怨”也由來已久:東方衛視2015年的競唱節目《中國之星》,林憶蓮、袁娅維其實都參加了,并且《中國之星》的舞美團隊、甚至冠名商,基本是《我是歌手》原班人馬過去的。
制作團隊之間對資源的争奪昭然若揭,但這個現象也實屬正常,畢竟合适的實力派歌手來回就那麼幾個。像孫楠、沙寶亮、曹格、譚維維都是既參加了《我是歌手》,又參加了“蒙面”。《歌手》這一次設置“逆戰歌手”,也算是把自身培養的資源二度利用吧。至于成效如何,也許隻有到節目播出時,讓收視率與反響來說話了。
□三石一聲(電視導演)
推 薦 閱 讀
我們給
有價值的留言
理直氣壯發稿費
歡迎别出心裁
拒絕一本正經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選新京報A03版“微言大義",請在後台回複您的“真實姓名 銀行卡号”。
關注大時代的變革與公民命運
識别上方二維碼關注“新京報社論”公号
長按識别二維碼 關注新京報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