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怎樣應付老師找茬

怎樣應付老師找茬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6 12:36:21

對于孩子的正當舉報和夾帶私貨的告密,老師要正确區分,通過對告密的不縱容鼓勵傳導出正确價值觀。

全文1604字,閱讀約需3分鐘

怎樣應付老師找茬(老師懲罰小告密者)1

▲電影《告密者》劇照

所謂教育,很多時候其實就是正人三觀。在這方面,甯波一位老師做得挺好。

因一名小學生違反學校規定把巧克力帶到了學校,被同學發現,告訴了這位王姓老師。該老師的處理方式是,堅決懲罰了舉報人,事後老師發微博稱,舉報者“以告老師威脅同學,問人家要好處,更可恥”。

微博發出後,懲罰告密者的王老師瞬間紅了,其處理方式獲得一邊倒的支持。

事兒不大,卻在網上引發了強烈反響,可見告狀、告密這事對很多網友造成的心理陰影面積。

小學生愛告狀,現實生活中很常見。一些小學生告狀,隻是出于樸素的道德感。比方說,看到有人欺負學生、考試作弊、向班幹部行賄等去告訴老師,老師聽完了,當然應該及時矯正那些言行有問題的孩子,同時安慰提供線索的人。

▲圖片來自微博截圖

回顧我們每個人的小學、初中,是不是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幾個告密者?一些老師為了方便管理,甚至還會在班内培養幾個“親信”,或是鼓勵同學之間互相檢舉揭發——因為這大大節約了老師的管理成本,着實方便有效。卻于無意之中,起到了離間人心的作用,減弱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也有可能将學生培植成了“未成年的告密者”。

而對于新聞中懲罰告密者的行為,王老師看似是懲罰,又何嘗不是一種挽救?

告密對人心的損害、對道德的摧殘有多大,看看薩德侯爵的小說《索多瑪的一百二十天或放縱學校》就知道了。

在鼓勵告密的環境裡,信任感被嚴重剝奪,人人自危、驚恐猜疑,身陷索多瑪城的少男少女們陷入一種近于歇斯底裡的狂躁、捕風捉影的猜疑和朝不保夕的恐懼之中,對他們有長久的道德摧殘作用。

在這裡,很多人為了得到一點點肯定,不惜背叛友情與愛情、互相殘害,人性之惡就像潘多拉的盒子,打開之後無法關閉。雖然薩德侯爵的小說展現了一種完全封閉的狀态,卻對現實不無借鑒意義。

孩子的心靈幼小,或許不知道告密的危害與對人性的創傷。我小時候也幹過很讨人嫌的事,去找老師告狀同學上課說話、玩橡皮泥等。結果被老師怼回來,“我看你話也不少”。現在看來,我的小學老師三觀挺正。而我同桌也成天被一個女生告狀調皮搗蛋,結果他倆現在結婚了。

當然,正常舉報與告密并不相同。所謂舉報,是告發、檢舉,它是中性的,也往往與公共利益相關;而告密,則意指“告讦”、“告奸”等,它是指向上司或有關部門揭露、揭發别人的隐私或短處,更多的指向私人,而且往往被認為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小孩子的告狀,或許想得到一點點老師的肯定,或許想赢得一點點自尊與對方的關注,又或許就是出于人性的嫉妒與破壞。對于孩子的正當舉報和夾帶私貨的告密,老師要正确區分,通過對告密的不縱容鼓勵傳導出正确價值觀。

這不是老師沒有正義感,這恰恰是教育者對告密這件事的基本底線。

至于王老師這樣的老師,還是多來幾打吧。

文/二号少女 編輯 新吾 校對 陸愛英

值班編輯:張一對兒 一鳴

(更多新聞,請關注新京報微信公号:bjnews_xjb)

本文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