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什麼時候,觀衆們早已厭倦了商業互捧式的“流程訪談”,“愛”上了有時能讓明星當衆翻車的“冒犯式訪談”。
而問出這些問題的采訪人正是那個傳說中“半個娛樂圈都怕的女人”——易立競,曾任《南方人物周刊》高級主筆。
02
“冒犯”有時是犀利的諷刺,有時是刨根問底的糾纏不休。
但無論哪一種都總是讓受訪者不大愉快的。
在這樣的訪談之中,如果你不夠坦誠、邏輯能力不夠強大,那麼在節目中最後的呈現效果很可能就是始終有一種虛僞做作的擰巴感、手足無措的慌亂感和無所遁形的惱怒感。
這也正是衆多明星翻車的根本原因。
成年人的世界裡每個人都在努力維持着自己的“體面”但是這樣的“冒犯式訪談”好像連最後一點“體面”都沒有給受訪者留,仿佛顯得不夠尊重也不夠禮貌。
也正是因為如此,發出這樣“靈魂拷問”的易立競才被一些人所诟病。
“她問的問題其實一點水平都沒有,誰都問的出,隻是别人不願意那麼刻薄。”
“她隻是在揭開明星的傷疤并以此嘩衆取寵,殘忍又惡毒。”
“她問的問題都是預設好答案的,在引導受訪者向她所預期的方向走,如果沒有她就會繼續挖坑。”
03
難道采訪中靠着猛踩明星痛點爆出猛料,就能火出圈了嗎?
若真是這樣,恐怕她每次采訪前可能都要先買一份人身保險。
其實如果你有認真去看她做的一些深度訪談,而非僅僅是一些真正嘩衆取寵“精心剪輯”過的采訪片段,你會發現她一直以來都隻是想去觸碰采訪人物真實的内心世界,問出的問題本意也并非是為了想讓别人尴尬或出醜,而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客觀冷靜銳利地提出能打開受訪者心扉的問題。
最有争議和最受關注的話題内容自然有它不可忽略的訪談價值。
因為訪談不同于交談。
交談需要掌握分寸感和距離感,而訪談則是要呈現出受訪者内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
而易立競則是在訪談過程中試圖不斷接近受訪者的内心世界,既做到了理性克制:不過分窺探别人的隐私;又做到了冷靜客觀:帶着審視的眼光去看待受訪者給出的答案,質疑也隻是依據常理的判斷。
有人戲稱她是魯豫的妹妹——“魯莽”,但深度訪談并不是隻靠一味魯莽就可以做成的,因為這還需要受訪者的配合,易立競就是有一種“魔力”,能讓受訪者清醒并自省卻又不至于惱羞成怒。
04
所以,易立競所做訪談的效果往往是因人而異的。
在面對要立人設卻又無法自圓其說的明星時,一環又一環邏輯清晰的發問自然是讓對方無法抵擋,最終呈現的就是記者“咄咄逼人”、明星翻車的效果。
而在面對坦誠又邏輯清晰的明星時,當易立競抛出一個又一個争議性話題、一次又一次不斷深挖内心活動時,這些明星總能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并給出讓人為之動容的回答。
比如在《立場》裡對俞灏明的訪談。
她邀請俞灏明去死亡體驗館,以一貫冷肅卻并不冷漠的采訪風格幫助俞灏明直面内心的傷痛,也真實還原了浴火重生的俞灏明到底經曆了怎樣的心路曆程。
也許很多人覺得此舉太過殘忍,但是縱觀整場訪談,俞灏明情緒并沒有到達崩潰的絕境,反而在節目尾聲有了一種撥開雲霧見月明的通透感。
正如易立競自己所說“我不想去呈現他經曆過的慘,而是想和他一起探究一些真問題。”
“冒犯式訪談”火出圈,我們不應隻看到明星“翻車”現場,還應該看到易立競緻力于還原的明星的真實面貌。
如果實話實說,追溯受訪者内心世界真實活動在訪談中也變成了一種“冒犯”,也許這才值得我們反思。
今日互動
“冒犯式訪談”火出圈,你怎麼看?
來源:中青校媒 廣東
來源: 青年觀察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