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基本結構】
1.教學目标
2.教學重難點
3.教學過程(涉及導入、新授、鞏固提高、小結作業)
4.闆書設計
本文将主要給大家介紹教學三維目标該如何表述及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表現程度該如何用詞用語。
1.【教學目标】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态度價值觀”這三維目标的順序是不能動的。其中,知識與技能仍然被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标放在了突出地位,後面兩個目标則充分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特征。
小編認為教育三維目标是基于心理學說中的“知情意”(認識,情感,意志)對應出來的,意志對應的是過程與方法,認識對應知識與技能,情感對情感态度價值觀。
可能大家不太明白“知情意”這個心理學基礎大結構,“知情意”源自于西方哲學後被引入教育心理學中,其大緻意思就是人先要認知了解,然後根據自己個體的利益來做決策(所謂的情感),然後付諸實施(所謂的意志),并且這三者是相互促進的。其實我們科目二中德育裡也會講到“知情意 行”。必須講到,因為這是德育的核心。
【那麼,如何表述三維目标?】
Ø 行為主體
教學目标描述的是學生的學習行為而不是教師的行為,所以你不可以使用“使學生”、“讓學生”以及“提高學生”“培養學生”等描述。而應該用“能讀準”、“能熟記”表明達成目标的行為主體是學生。
Ø 行為動詞
常用行為動詞舉例
知識:認識、學習、學會、把握、了解、分析、區分、判斷、拓展、評價、掌握、運用、懂得
能力:表達、觀察、講述、選擇、發現、捕捉、提取、收集、修改
過程與方法:感受、嘗試、體會、參加、發表意見、提出問題、讨論、積累分享、合作、探讨、溝通、組織
情感态度與價值觀:喜歡、體會、樂于、敢幹、抵制、有興趣、欣賞、感受、願意、養成、領悟
Ø 行為條件
有時需要表明學生在什麼情況下或什麼範圍裡完成指定的學習活動,如“通過小組讨論,完成”。
Ø 表現程度
指學生對目标所達到的表現水準,用以測量學生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如“能準确表述”。
目标表述的四要素:
1) 體現了誰?(學習者——主體或對象)
2) 做什麼?(可觀察到的學習行為)
3) 在什麼條件下?(支持學習的環境)
4) 做到什麼程度?(行為的标準)
更多教師資格證資料索取方式隻需兩步:關注“慧宸帶你考老師”頭條号 私信回複“資料”二字即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