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颉造字是真實的嗎?相傳黃帝令史官倉颉造字,倉颉根據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鳥獸足迹形象等造出了漢字的始形,并流傳至今十九世紀未,中國在河南安陽殷墟遺址發現甲骨文,許多人據此認為其是中國漢字最早的來源,并出了很多研究文章,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郭沫若先生撰寫的《甲骨文字研究》那麼,到底是倉颉造的字還是甲骨文才是中華漢字的肇始,因為這涉及中華文明溯源的問題,有必要嘗試進行厘清,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倉颉造字是真實的嗎?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相傳黃帝令史官倉颉造字,倉颉根據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鳥獸足迹形象等造出了漢字的始形,并流傳至今。十九世紀未,中國在河南安陽殷墟遺址發現甲骨文,許多人據此認為其是中國漢字最早的來源,并出了很多研究文章,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郭沫若先生撰寫的《甲骨文字研究》。那麼,到底是倉颉造的字還是甲骨文才是中華漢字的肇始,因為這涉及中華文明溯源的問題,有必要嘗試進行厘清。
一、倉颉造字是傳說還是真實?
倉颉造字這一說法最早出自春秋戰國時期。《荀子》一書記載“好書者衆矣,而倉颉獨傳者壹也。”,說的是遠古蒙昧時期,人們都結繩記事,正如《易經、辭蔔下》所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正所謂“古者無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結之多少,随物衆寡。”,但結繩記事,對複雜的事物卻不管用,因此遠古的人們的都嘗試着造字以解此困局,從各地遠古遺址發掘看,都有原始文字的初創,陶文、刻骨文、甲古文等都是具體體現,但這些造字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象形。在九州各地先後湧起的造字風潮中,黃帝的史官倉颉造字卻脫穎而出,成為獨傳者壹也,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倉颉造的字更形象簡單易記、表達内容更豐富,字與字之間更易連接和關聯,更能準确地表達事物和情感。二是在黃帝征伐四方過程中,倉颉造的字也參考借鑒了其他部落所造字的優點,為其所用。三随着黃帝的武力初統九州,倉颉造的字更有強制性、權威性和排它性,成為獨一,其它字則處于湮滅。
由于倉颉造出了文字,對社會進步的影響是革命性的,因此《淮南子》才對此深刻評價到:“昔者倉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确實,由于文字的出現,人們擺脫了愚昧,能知書識體,開始能明辯事理和是非,因此造成天都要下粟米雨,鬼半夜都要哭泣。因為鬼從此也不容易忽悠到人了,難怪要半夜哭泣了。
《易經》和《黃帝内經》《山海經》并稱上古三經,其稱“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也就是後世聖人用文字代替結繩記事。這個聖人沒有明指是誰,但一直流傳《易經》和《黃帝内經》系黃帝部下根據黃帝口述所作,而《山海經》系大禹時伯益所作。因此這個後世聖人大概率是指黃帝。
那麼,倉颉造字到底是傳說還是客觀真實的呢?
在上古三經中,隻有《易經》反映出“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黃帝内經》和《山海經》都沒有提及此事,且均沒有提及倉颉這個人。而春秋戰國時期的《荀子》突然提及倉颉造字的事,這時與《易經》問世已上千年的時間,中間往上溯隔着商朝和夏朝,那麼黃帝令倉颉造字是世代流傳的故事呢還是夏商的書簡記載的,現在不得而知。但從《易經》的記載可以确定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中華民族造字是從遠古時代就開始了,但真正以國家統一範式使用一種文字卻是從黃帝始,理由是:1、《易經》明确載明“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而相傳《易經》和《黃帝内經》為黃帝所作。隻是黃帝是令倉颉造字還是令其他人造字考證難度很大,但令倉颉造字真實性最大,因為畢竟代代相傳。2、從盤古開天辟地、女娲造人補天、黃帝初定九州、大禹治水至啟建夏、成湯伐夏桀立商,這些曆史大事都非常清楚,而且這些上古名人尤其是黃帝家系傳承都非常清晰,這明确反映在上古三經的《山海經》中,如此複雜的事尤其是名字,沒有較成熟穩定文字記載,隻靠口口相傳是不可思議的,也是不可能完成的。3、據《史記》記載,黃帝時期就制定了曆法,推測了陰陽,《易經》就是體現,如果沒有文字,曆法、陰陽這些複雜問題根本無從實現。4、《史記》載,舜曾作《九歌》、禹曾作《五服》、夏啟曾作《甘誓》,中康曾作《胤征》、成湯曾作《湯誓》、《夏社》、《湯浩》,這說明堯舜禹啟及商初至成湯時期均有成熟的文字體系,而且已在九州内成普及共用文字,其文字始于黃帝符合邏輯和時間沿革。
二、骨甲文是否是漢字正源?
甲骨文是1898年,也就是清朝末期在河南安陽殷墟發現的,随之對其研究很多,形成了郭沫若、羅玉堂、董作賓、王國維四大甲骨文考古權威,稱為“甲骨四堂”。從甲骨文發現至今,已出土記載文字的甲骨35000餘片,從當地農民處收得的超過150000片。然而從其發現到現在,已經120多年過去了,翻譯過來的文字不到三分之一。那麼這些從河南安陽殷墟及附近發現的甲骨文是否是漢字正源呢,我認為不是:1、從已發掘的古遺址看,中華遠古各地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帶有一定共性。可能在漫長的創制時間長河中互有借鑒。2、《易經》《山海經》《尚書》、《竹書紀年》《呂氏春秋》、《史記》等古籍從未提到過甲骨文的存在,也從來提到華夏文字源自記載于甲骨上的文字。3、從已翻譯出的甲骨文内容看,從來提及華夏及黃帝相關事宜。4、從甲骨文的年代測定,大體是殷商早中期,而此時成湯已取代夏桀,成湯早已作《湯誓》、《夏社》和《湯浩》,因此它也不可能是殷商的初創文字,而且也沒有必要再初創,如是,則對商統治全國不利,一是成湯始祖契是黃帝及帝喾血脈,祖先創制的文字會自然繼承,二是再創文字,在遠古交通和信息極不發達的年代,不利推廣,更不利有效統治。5、甲骨文隻是遠古一未知部落創制的文字,有可能黃帝在征戰并到創制華夏文字過程中對其有過吸收借鑒。6、既然現代人通過對古文的統一研究、窮經皓首都翻譯不了大部分的甲骨文,那顯然與漢字不具有傳承關系,說明與漢字之間自然流傳演化性很差,不是漢字初源。
分析結論:黃帝(令倉颉)造字才是華夏民族漢字的來源,而甲骨文隻是遠古一未知部落造的字,它既不是殷商造的字,更非華夏民族漢字的來源。古漢字在造字初期可能借鑒過它,也可能沒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