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生态型城鄉融合模式

生态型城鄉融合模式

時尚 更新时间:2024-11-23 17:58:11

呂梁山區

呂梁山區地跨黃河兩岸,包括山西、陝西20個縣。片區地處黃土高原中東部,西接毛烏素沙地,生态脆弱,水土流失嚴重,自然條件惡劣。

入住新家不到1個月,宋家溝村的第一家涼粉攤就開張了。生意好時,沈姚付和老伴兒要從早上5點一直忙到晚上,每年收入在1萬元以上

新村民逐漸适應了新環境,融入了新集體。收入多了,人氣旺了,做事情也活躍起來了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梁曉飛

9月的呂梁山秋意濃。宋家溝村裡,正熱鬧。

青磚灰瓦、木屋黃牆,客棧錯落、店鋪比肩……村幹部們客串起導遊,領着遊客走走停停,到處參觀。

呂梁山區曾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以前,地處大山深處的山西省忻州市岢岚縣,有近一半的村莊散落在溝壑邊緣,生活條件惡劣。在脫貧攻堅進程中,當地以整村搬遷為突破口破解深度貧困,推動115個村易地新生。

宋家溝村是8個集中安置點之一,承接安置了周邊14個村子的145戶村民。經過易地扶貧搬遷、整村并入,目前全村人口由搬遷前的544人增加至1395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7年底的6391元,漲到了2021年底的13840元。其中,搬遷群衆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5000元。

昔日窮山溝,如今新農村。

國家3A級旅遊景區、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榮獲8項國家級榮譽稱号,宋家溝村在短短幾年内把新老村民擰成了一股繩,日子過得“芝麻開花節節高”。

生态型城鄉融合模式(瞭望十四合一)1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縣宋家溝村的孩子們在村裡玩耍(2020年5月攝) 曹陽攝/本刊

黨員領跑緻富路

2017年,呂如堂從甘溝村搬進宋家溝村。不久,他就在村“兩委”換屆中當選支委委員。

“沒想到搬過來還能被選為村幹部。既然大家信任咱,讓咱幹,咱就盡力幹。”有20多年黨齡的呂如堂,在20世紀90年代幹過一屆甘溝村的村委會主任。

當選支委委員的第二年,他與一起搬來的幾個村民決定在舊村原址合夥養牛。他先後貸了27萬元低息貸款,加上政府在圈舍建設等方面給予的補貼,租了5間圈舍,買了15頭母牛。

本刊記者見到呂如堂時,他正在宋家溝村貧困戶自發成立的第一家養殖專業合作社裡,忙着備草料。15頭牛已經變成了80多頭。“大牛養在山裡,每年下二三十頭牛犢子。本錢不動,光牛犢就值20萬元。”呂如堂說。

在去年底的村“兩委”換屆中,58歲的呂如堂卸任了,但創業緻富帶頭人的擔子還在。

宋家溝村把全部黨員群衆編為7個黨小組和村民小組,打破界限,插花混合,建立了支部聯企業、帶農戶、建電商、促就業等工作機制,推廣設施農業區、特色養殖區、鄉村旅遊區聯支部、聯黨員、聯農戶“三區三聯”模式,24名黨員、96名群衆成為創業緻富帶頭人。

宋家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遊存明說,這次換屆選舉中有5名返鄉大學生進入村“兩委”。26歲的劉傑是其中之一。

返鄉3年來,劉傑養的絨山羊從37隻增加到了220多隻。今年底,身為預備黨員的他即将預備期滿,幹事創業的勁頭更足了。

五年來,宋家溝村共培養入黨積極分子7名,發展黨員2名。“黨支部就是老百姓的主心骨,黨員就是老百姓的貼心人。群衆的積極性提高了,工作就順風順水了。”遊存明說。

盤活舊村興産業

66歲的沈姚付原來住在口子村,一家人擠在不足40平方米的土坯房裡,吃水要趕着毛驢去河裡拉。搬進宋家溝村後,扶貧幹部給沈姚付出主意:擺攤賣涼粉——賣山藥蛋一斤才幾毛錢;做成粉坨子,一碗涼粉就賣5元錢。

入住新家不到1個月,宋家溝村的第一家涼粉攤就開張了。生意好時,沈姚付和老伴兒從早忙到晚,每年收入在1萬元以上。

涼粉攤的“本錢”,是老兩口在口子村的10多畝耕地。用來做涼粉的山藥蛋、黑豆等,都是自家種的。

52歲的趙明明曾是木家村的貧困戶,搬進宋家溝後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如今每年6月初到8月末,他都會進山采集山珍。

“隻要手腳勤快,不怕賺不下錢。采蘑菇、挖藥材也是緻富的好門路。”趙明明說,最近他上山采了羊肚菌蘑菇,回到村裡賣,賺了8000多元。

曾經的窮山惡水,成了緻富的“自然銀行”。盤活舊村土地資源,宋家溝村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經濟林木、農産品加工等産業。依托山裡的7萬畝野生沙棘林和5500畝人工種植沙棘林,村裡辦起了食品廠,開發出沙棘藥茶、沙棘飲料、沙棘功能食品等産品。

農閑時,不少村民騎上摩托車、帶上編織袋上山采摘沙棘葉。夏天摘葉子,秋天采果實,過去沒人理的酸果果成了“金豆豆”。

新鄉風煥發新氣象

年過六旬的沈改娥,是從7公裡外的東溝村搬到宋家溝的。以前吃水非常困難,她每天趕騾子去山溝裡馱水。早起去一趟,下地回來還得去一趟。短短2裡路,來回一趟卻得倆鐘頭。

過去“刷鍋用就一口口水”的沈改娥,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家裡通了自來水,用上了抽水馬桶。她把曾經最重要的“家什”——騾子賣了,添置了冰箱、電視、手機。

“新鄰居們看我家在附近沒有土地,時常給我們送來自家種的蔬菜,我們可感激呢!”沈改娥說。

宋家溝村婦聯主席李愛岚說,以前看文藝演出,大家都一動不動,不會拍手叫好。現在,街坊鄰裡互相串門,見面主動問候,新村民逐漸适應了新環境,融入了新集體。收入多了,人氣旺了,做事情也活躍起來了。

近年來,宋家溝村組建了志願服務隊、街頭舞蹈隊、普法宣傳組等活動組織,積極開展新舊村民互幫共建、和諧共處、交流融合活動,常态開展“文明禮貌、潔家淨院、遵紀守法、敬老孝親和自主創業”評比活動,評選星級文明戶76戶,文明禮貌、誠實守信、積極進取的良好新風尚悄然形成。

“年輕人也回來了。光這幾年,就先後有5個後生(方言,意為‘年輕人’)返鄉創業。這是以前20多年裡沒有的事。”遊存明說。

王宏斌是最早回來的年輕人。

五年前,他辭掉太原的工作,帶着愛人和牙牙學語的孩子,回村辦起“仙仙農家樂”,還做起毛建茶生意。受兒子影響,母親鄭仙仙在農家樂門口支起攤位,賣山蘑、小米、紅芸豆等。加上線上銷售,農家樂年收入可達5萬元。

全國唯一一處宋長城、華北地區最大的亞高山草甸荷葉坪……依托周邊旅遊資源,宋家溝村成立了35人參與的“節節高”旅遊專業合作社,先後發展電商2家、農家樂12家,建起民宿客棧26家77間,開發本地旅遊商品、特色小吃、藝術産品,帶動35戶群衆年均增收4000餘元。

随着遊客越來越多,如今,沈姚付的涼粉攤生意多了20多個競争者。但他說不怕:“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起來才算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