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忠
前幾天,家裡的寬帶突然出了問題。連續兩天打電話無人上門修理,全家開始躁動不安。
本人不能浏覽新聞看朋友圈,老婆不能聊微信上淘寶,就連外孫因為不能看“奧特曼”也開始又哭又鬧。
面對手機、電腦、電視屏幕上出現“網絡未能連接”的提示,心中竟然冒出幾許被世界“抛棄”的莫名恐慌。
網絡和手機什麼時候悄然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竟然變得如此重要而須臾不可離之?
曾幾何時,我們還不知道互聯網和手機為何物。想不到若幹年後,正是這兩樣東西,不僅深深嵌入我們的生活,而且颠覆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回顧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國人生活中,變化最大、升級換代最快的莫過于通訊工具及通訊方式的日新月異。
想起“前網絡時代”曾經讓我們熱切期待、無比興奮且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通訊方式的變遷,我們是不是有一種“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覺。
記得程控電話“大舉”進入尋常百姓家的時候,委實讓我們這些尋常百姓激動了一陣子。
為了早日安上電話,當年多少人不惜找關系走後門,花上千元這個費那個費,就是為了實現‘’我家也安上了電話‘’的夢想。
因為之前,電話一直是極少數“達官貴人”家庭的“标志性配備”。
緊接着磚頭大小的“大哥大”粉墨登場,一時間成為“暴發戶”的專屬道具。
那些年,越是人多的地方,挂着金鍊子,手持“大哥大”的“新興土豪”們的“業務”越繁忙,南腔北調,大呼小叫,恨不得讓地球人都知道。
“大哥大”引領“風騷”沒幾天,各種普及型的手機就開始“泛濫成災”,以至于連撿破爛甚至乞丐等所謂“弱勢群體”都用上了廉價手機。
從那時起,手機才真正回歸到“移動通訊工具”的定位,褪去了持有者“身份标簽‘’的虛幻光環。
要說最短命的,是那種能發出和接收電話号碼和文字的BP機和服務本地的‘’小靈通‘’。尤其是BP機,似乎在許多人的口袋裡還沒有揣熱乎就從人們的視野中消逝的無影無蹤。
印象中,那時流行見面互送名片。小小名片上除了供職單位、官職、職稱、社會兼職等顯示身份的頭銜,還要印一堆通訊工具和号碼,如手機、小靈通、BP機、辦公電話、住宅電話、郵政編碼等。
那些昙花一現的通訊工具,有的隻能在過時的名片上還能找到它們曾經存在過的痕迹。
手機短信的出現,讓傳統的電報書信離我們漸行漸遠。
逢年過節鋪天蓋地的短信(彩信)取代了傳統拜年的繁文缛節。
那時的我們,聽說未來的手機可以互相看見對方長的啥樣,竟然覺得純屬“天方夜譚”。
還有人說,用不了多久,打開手機就能看電影看電視,多少人認為這是遙不可及的“神話傳說”。
“忽如一夜春風來”。一覺醒來,我們似乎就穿越到神奇無比的網絡時代。
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瞬間使偌大的地球變成了‘’地球村‘’,仿佛全世界都被裝進了手機的方寸之間
透過手機屏幕,終于可以看到詩意中的遠方。
如今的網絡和手機,似乎已經強大到無處不在和無所不能。特别是微信的橫空出世,似乎一夜之間,呈現爆發式流行,失控式漫延,野蠻式生長,進而形成“無機不微信,無人不群友”之泛濫局面。
這種具有颠覆性的通訊方式的革命,不僅讓“天涯若比鄰”的空間想象變成現實,而且将傳統的“一對一”的通訊交流變為“一對N”的交流,它對我們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交流方式的影響和改變已經非常明顯。
現如今,漫說有頭有臉的成功人士,就是灰頭土臉的一介草民,手機裡如果沒有幾個正而八經上得了台面的微信群,都不好意思在大庭廣衆之下開機刷屏。
微信的出現雖然沒幾年,但其先天俱有的神奇魔力,己經讓不少人寝食難安,欲罷不能,有的甚至患上日益嚴重的精神倚賴症。
其非典型症狀是:有的入群伊始,即刻幻化出重新找到“組織”的強烈存在感;有的加入了若幹群,竟然滋生出幾許莫名的成就感; 有的殚精竭慮不舍晝夜密切關注着群裡的風吹草動,确保在第一時間做到快速反饋,暗自驚喜似乎找到了久違的充實感。
想想現在絕大多數人,每天早上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和晚上睡覺前的最後一件事都在幹什麼?是不是都在看手機刷微信。
有人甚至預言,往後餘生,陪伴我們最久的,既不是親人也不是愛人,而是網絡和群友。
也有人開始質疑,我們生命中大部分光陰都将交給網絡和手機,這究竟是科技的完勝,還是人類的悲哀?
有人不無憂慮地認為,現代社會,人們無時無刻不是活在網絡裡,大多數人已經淪為手機的‘’囚徒‘’、網絡的‘’人質‘’。
現在出門吃個早點,也要微信支付。騎共享單車須手機掃碼。乘公交地鐵也開始實行手機“掃一掃”。開車外出沒有手機導航幾乎寸步難行。
另外,諸如購物、訂餐、預定車票機票、預定酒店、預約看病挂号交費統統都離不開手機和網絡,就連到寺廟道觀“捐功德”都可以直接微信掃碼。
如今的年輕人最怕的事情是“丢手機”和“無網絡”。
中老年人出門不可忘帶的東西,手機列入首位。再看看公交、地鐵以及餐桌上,許多人都不約而同地加入了五十六個民族大融合的所謂“低頭一族”,人們無不沉浸在浩瀚虛幻的網絡世界而視他人為無物。
更有甚者,開車、走路隻顧看手機而釀成悲劇。人們已經陷入了手機和互聯網構成的“汪洋大海”,而且不知道這個“汪洋大海”究竟有多麼深邃多麼廣闊無垠。
手機和網絡的強大功能,使人們沉迷其中變得越來越懶惰,并産生嚴重依賴。
比如各種版本的文字輸入軟件使人們常常提筆忘字。
随時随地可答疑解惑的“度娘”,讓字典詞典等工具書束之高閣。
實用的手機視頻及語音通話功能讓街頭電話亭、郵筒等淪為擺設。
便捷的導航系統使問路都變得不好意思。
手機的強大功能,讓人們曾經熟悉和熱衷的挂曆、照相機、随身聽、明信片、影集、光盤、地圖等已經從我們的視線裡快速消失。
甚至職業媒婆都被‘’網上紅娘‘’所取代。網絡支付的普及讓職業扒手欲哭無淚。
無所不能的網絡不僅改變着人們的生活方式,并且深度嵌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人臉識别以及精準的定位追蹤技術的廣泛應用,人們的一舉一動盡在網絡的掌控之中。
有人說,無處不在的大數據推送,可以幫助人們提高認知和思維能力。也有人認為,大數據時代,人們的思維不僅不會更加開闊,反而會愈加狹隘。因為大數據隻會推薦你想看的東西,于是你的認知偏差就隻會越來越大,而你自己卻一點兒感覺不到。
面對肆虐的新冠疫情,手機和網絡再次一展身手,顯示出其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其強大的無接觸的虛拟空間,不僅避免和減少了人們面對面的感染風險,而且沒有手機沒有網絡沒有健康碼行程碼沒有核酸檢測結果,人們将寸步難行 。
由此可見,手機和互聯網“綁架”了我們的生活,絕非危言聳聽。
總之,手機和互聯網帶給我們越來越多的便捷和驚喜,是不是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吓或迷惘,我們不得而知。
随着網絡應用進一步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未來或許還有更多我們意想不到的東西會突然冒出來,讓我們或目不暇接或不知所措。
你準備好了嗎?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使用不當請聯系我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