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說湖南是魚米之鄉,連湖南衛視的台标都是形如魚米的“芒果”,所以被稱為“芒果台”。
其實,對于“七山一水兩分田”的湖南而言,我們隻說對了一小半。因為在湖南,山鄉占大半,水鄉占小半。
沈從文在《邊城》裡寫湘西時說,“要硬紮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因為湘西土地貧瘠,都是偏遠的邊角地、插花地,物資肯定匮乏。
這也是為啥湘西多背簍,因為山路崎岖、悠長,路的寬度橫不下一根扁擔,所以才會用背簍搬運物資,這樣可以走得更遠。
當然,還多土匪,因為物資匮乏,土匪通過搶劫來統籌資源,隻有這樣才能讓部分人活下去。
所以人和物是深度鍊接的,為啥稱為“人物”,因為“人”要通過“物”鍊接土地,通過物資多寡來彰顯地位,獲取權力。
荒年的糧食,雪中的木炭,都可以成為獲取權力的手段。這也是為啥老美無論折騰、制裁毛熊,但毛熊屹立不倒的原因,有“物”的支撐嘛!
總的來說,節後返城的湖南遊子後備箱裡裝的是魚米之鄉,昨天回城後,稱了下從老家帶回來的東西,達到了120斤。
然後,在同學群和同事群裡問了下,大夥都表示,隻多不少。
東西也是五花八門,湘西、湘南遊子的後備箱多臘菜,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周邊的後備箱多幹菜和油炸類物品,“一方水土一方後備箱”。
1、豬肉:在全國吃肉排行榜上,湖南人以28公斤排名全國第10,超過全國25公斤的平均值。2021年,湖南生豬出欄量全國排名第二,達到達6121.8萬頭,農家自制的肉制品,有臘肉、臘腸、扣肉等。
2、魚肉:2021年,湖南省水産養殖面積達290萬畝;水産品産量達166.5萬噸,淡水魚産量全國排名第3,不僅吃魚數量大,而且吃魚花樣多,最著名的是剁椒魚頭。農家自制的主要有臘魚、火焙魚、酸魚等魚制品。
3、雞鴨:湖南人的年味和雞分不開,“雞”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湖南人年均吃雞肉的重量約28斤,大約人均每年吃雞7隻。
關于鴨子,湖南各地幾乎“無鴨不成宴”。吃鴨最厲害的可能是常德人,專注吃鴨幾千年,大街小巷開滿了鴨店。農家自制的主要是臘雞、臘鴨。但父母更喜歡往後背箱裡塞活雞、活鴨。
4、蔬菜:湖南多山地丘陵,以砂土土質為主,蔬菜甜脆可口,擁有蔬菜種質資源逾3000種。有湘潭湘蓮、華容芥菜、祁東黃花菜、江永香芋、三樟黃貢椒等33個國家地理标志保護農産品。尤其是辣椒,湖南每年人均吃鮮辣椒100斤,或者幹辣椒10公斤以上。
5、油料:湖南是油料大省,2021年,湖南油菜種植1900萬畝,産菜籽油16億斤,人均24斤;油茶種植約2200萬畝,産茶籽油5.26億斤,人均8斤。
近年來,茶籽油越來越貴,達到150元/公斤左右,近乎奢侈品,農民自食較少。
6、稻米:湖南有約1.5萬年的水稻栽培曆史,是已知的世界栽培稻起源地之一。現在,湖南水稻種植面積約5900萬畝,是全國超級稻認定品種最多的省份,糧食産量持續保持在600億斤左右。
有人說:你離家有多遠,你的後備箱就有多重!
因為後備箱裡裝的是鄉愁,是兒時的回憶,是父母的牽挂與不舍,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要去承受的生活之輕和生命之重。
當生活在城市的子女帶着父母走進電影院,觀影《長津湖之水門橋》《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奇迹·笨小孩》,圍着電視看冬奧會時,生活在鄉村父母一直忙碌着,準備兒女遠行的行囊和後備箱,這是一種更為質樸、傳統的愛。
記得之前頭條上有個問答,“父母管孩子要錢應不應該?”其實這根本不能成為一個問題,而是孩子應該給父母多少錢的問題。
富有就多給,匮乏就少給,沒錢就和父母多聊一聊自己的奮鬥,至少給他們一個甜蜜的希望。
拎起煙熏的家鄉味,奔赴生活的戰場。新的一年,小夥伴們撸起袖子加油幹吧!因為“青春是用來奮鬥的”。
如果覺得寫得不錯,就請點個贊吧,感謝閱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