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支付生态網絡化

支付生态網絡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8 11:33:42

引言

這裡是“換個角度看支付”系列的第三個章節:“從互聯網的角度看支付”。這個章節會被分為四個部分,分别介紹如下的内容:

第一部分聚焦在線上交易平台的興起給中國與美國的支付市場帶來的連鎖效應上,向你介紹PayPal和支付寶是怎樣以線上交易平台為基礎在支付市場異軍突起的。

第二部分聚焦在中國與美國的支付市場各自經曆的“支付革命”上,向你介紹PayPal與VISA之間以及支付寶與銀聯之間的恩怨情仇。

第三部分聚焦在“支付革命”帶來的副産品——“沉澱資金”上,向你介紹中美兩國對于“沉澱資金”的不同監管方式。

第四部分聚焦在對下一個時代的展望上,展望在“後互聯網時代”支付市場将何去何從。

本文主要參考了下面兩本書内容:

《支付戰争》

《螞蟻金服科技金融獨角獸的崛起》

1.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上一個章節《從“商業”的角度看支付》中介紹了類似VISA這樣的“卡組織”,是如何以支付業務為基礎打造出了一套成熟的商業模式。在“卡組織”的鼎盛年代,這個商業模式看上去似乎無懈可擊。但是,當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後,一切都改變了。基于銀行卡這種介質的消費模式在線上交易平台發生了明顯的水土不服。因為VISA和銀聯這樣的“卡組織”沒有能在第一時間做出改變,來适應新的時代,于是PayPal和支付寶就抓住機會進入了支付市場,并最終成長為了新一代的行業巨頭。

1.1 PayPal的故事

要了解PayPal的故事,就離不開美國的電商網站eBay。在eBay出現的年代,信用卡支付在美國的線下支付市場已經非常普遍了。于是,eBay上的買家們也自然得希望在線上能夠使用同樣的支付方式。但是,由于當時eBay上的大部分賣家都是“業餘賣家”,隻是在需要處理閑置物品的時候才會在網站上售賣,對于這樣的“業餘賣家”,信用卡的收款就成了大問題。這些“業餘”賣家達不到向收單機構申請信用卡收款的資格,即使勉強申請下來,收單機構收取的高額手續費也是“業餘賣家”不願意接受的。在信用卡收款這條路走不通的情況下,為了促成生意的達成,這些“業餘賣家”隻能讓買家郵寄支票來完成交易。郵寄支票需要消耗一段時間,賣家收到支票後去兌現又需要一定時間,兩者加起來會耗時一周左右,這樣的收款時效不管是對于買家還是賣家,無疑都是難以忍受的。

PayPal的創始團隊很早就意識到了可以通過服務類似eBay這樣的電商網站用戶的方式來發展自身業務。針對eBay的收款難問題,PayPal給出了一套解決方案。PayPal通過自建一套賬戶體系,将線下交易中基于銀行卡的“付款行為”轉變成為了線上交易中基于PayPal賬戶的“轉賬行為”。“付款行為”與“轉賬行為”最大的區别就在于,兩者對收款資格的門檻是不一樣的。在基于銀行卡的付款場景下,商戶必須通過收單機構獲取收款資格,并使用對應的讀取銀行卡信息的設備(比如POS)完成支付流程。而在基于賬戶的轉賬場景下,商戶隻需通過電子郵箱申請一個賬戶,就可以開始通過轉賬完成支付了。對于商戶而言,PayPal的收款門檻隻是一個電子郵箱而已,這無疑對eBay上的那些“業務賣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不管是PayPal的賬戶體系還是銀行卡體系,作為支付業務的一種介質,起到的作用其實是一樣。我們可以這樣想,支付需要解決的本質問題是什麼,那就是:錢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為了明确一次貨币轉移的起點或終點,我們需要讓付款方和收款方都擁有一個明确的身份标識,通過這個身份标識,我們就能定位這一次貨币轉移的起點與終點的“坐标”。在銀行卡的場景下,用戶通過發卡銀行獲得一張信用卡,就相當于給了付款方一個身份标示,商戶通過收單機構獲得收單服務,就相當于給了收款方一個身份标示;在PayPal賬戶體系的場景下,買家與賣家注冊的賬戶同樣也起到了給收款方和付款方一個身份标示的作用。

其實VISA的創始人——迪伊霍克就曾經預言過,支付介質會随着技術變革而發生變化。他在自傳裡寫到:“我們所從事的并不是信用卡業務。“信用卡”這一稱呼來源于銀行業的行話,它其實是一個誤稱。這種卡隻不過是負載着作為貨币價值交換的一件工具而已。它以一張塑膠卡的形式呈現,也不過是時代和環境因素的巧合罷了。其實,我們真正從事的是貨币價值交換的業務。”很顯然,迪伊霍克在VISA的繼承者們并沒有他那麼敏銳的預感,這造成了VISA沒有能夠在第一時間做出改變,适應互聯網的時代。PayPal正是從VISA錯過的這個市場空白開始,走向成為“支付巨頭”的道路。

1.2支付寶的故事

PayPal故事離不開電商網站eBay,同樣得,支付寶故事離不開電商網站淘寶。不過,兩個故事的走向不太一樣。走向不一樣的最大原因是,中國的支付市場起步比較晚,在淘寶于2003年出現的時候,使用信用卡刷卡進行消費的習慣在線下都還沒有完全普及,大部分線下交易還是在使用現金。對于淘寶的這種線上交易,買家和賣家之間并不會将信用卡作為付款的第一選擇。一般而言,買家會選擇使用借記卡的網上銀行轉賬功能來進行付款。網上銀行的跨行轉賬其實是利用的央行的大小額支付清算系統來完成的,與銀聯還沒有關系(什麼是大小額支付清算系統,可以參見第一個章節《從“流通”的角度看支付》)。所以,如果說eBay賣家遇到的收款難問題是由于VISA的線下支付模式在線上交易中“水土不服”的話,而淘寶賣家遇到的收款難則是因為銀聯當時在線上交易中幾乎完全處于缺席的狀态。

頂替銀聯這個卡組織在線上交易中支撐支付業務的央行大小額系統在當時也并不完善(中國的大額支付系統2002年才正式投産,小額支付系統2005年才正式投産),這就造成當時的網銀轉賬也存在很大的體驗問題。當一個淘寶用戶與賣家溝通完畢準備進行付款時,首先需要在收銀台頁面上找到對應銀行的網銀跳轉地址,然後又需要在網銀頁面輸入包括卡号、姓名和開戶行在内的各種信息才能保證最終付款的成功。整個付款過程中,隻要有一個信息匹配不上,轉賬就會失敗。同時,在轉賬過程中,用戶還必須将銀行指定的U盾之類的外設插在電腦上,才能保證轉賬的正常進行。根據《螞蟻金服》裡面的記載,當時農業銀行網銀的支付成功率隻有50%。

支付生态網絡化(從互聯網的角度看支付)1

支付生态網絡化(從互聯網的角度看支付)2

支付生态網絡化(從互聯網的角度看支付)3

為了保證電商業務的發展不會被過低的支付成功率影響,支付寶在不斷的摸索中發展出了一種被稱為“快捷支付”的模式。“快捷支付”從本質上說就是,支付寶跳過央行的大小額支付系統,直接與銀行達成合作,從銀行獲得扣款接口。用戶付款時,支付寶直接通過這個接口從銀行卡裡扣款。

在體驗上,“快捷支付”可以用八個字來描述:一次授權,次次鑒權。“一次授權”是指用戶需要将銀行卡綁定到支付寶賬戶下,這個流程相當于是授權了支付寶對自己的銀行卡調用扣款接口;“次次鑒權”是指每次支付時用戶需要輸入六位的“支付密碼”,這個流程相當于支付寶在調用扣款接口之前對用戶身份進行了校驗。在“快捷支付”中,支付寶實質上代替銀行承擔了身份驗證、安全校驗等工作,讓用戶免去了使用網銀時繁瑣的“頁面跳轉”、“信息輸入”等環節,使支付體驗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雖然極大得提升了支付體驗,但是,“快捷支付”在初期的發展并不順利,大部分銀行是不願意與支付寶進行合作的。這種态度的産生原因,我們在第二個章節《從“商業”的角度看支付》裡面曾經說過:對于傳統意義上的銀行來說,支付業務更像是一個消耗資源的“成本中心”。在不能為存款與款貸業務服務的情況下,銀行是沒有動力主動去拓展支付業務的。根據《螞蟻金服》這本書裡的記載,支付寶在初期推廣“快捷支付”時,經常會通過承諾存款的方式來赢得銀行的支持。這些承諾的存款其實是來源于支付寶采用的“擔保交易”的付款方式,在“擔保交易”中,在用戶最終确認付款之前,支付的資金都會沉澱在支付寶的賬戶上,而對于這些沉澱資金,支付寶是可以指定一個銀行來進行保存的。

在赢得了銀行的支持之後,“快捷支付”這種全新的支付方式就駛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借助于“快捷支付”的東風,支付寶也就與PayPal一樣,走上了成為“支付巨頭”的道路。

2.互聯網時代的“支付革命”

在PayPal和支付寶借助于電商平台日益壯大的過程中,VISA和銀聯都忽視了線上交易的支付市場。等到PayPal和支付寶看上去似乎已經成為“巨頭”的時候,VISA和銀聯才總算開始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誤。然而,此時的線上支付市場留給VISA和銀聯的機會已經不多了,因為PayPal和支付寶早已經掀起了一場針對二者的轟轟烈烈的“支付革命”。

2.1來自PayPal的革命

PayPal的“革命對象”是美國的卡組織VISA。PayPal發起“支付革命”的主要動機是在手續費上。在創業初期,PayPal會讓用戶将信用卡綁定到PayPal的賬戶下,買家付款時使用的其實還是信用卡裡面的錢。在這種模式下,PayPal與VISA是一種合作的關系,因為四方模式中的“發卡銀行”、“卡組織”、“收單機構”依然都可以正常獲取收益。但是,問題在于VISA收取的2%手續費對于PayPal來說太高了。在創業初期,PayPal向eBay賣家提供的服務都是免費的,這就意味着,PayPal需要倒貼VISA手續費的費用。交易量越大,PayPal損失就越多。

對PayPal而言,避免虧損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在支付流程中繞開VISA。而最後PayPal也的确成功繞開了VISA,完成了自己對于VISA的“支付革命”。為了理解PayPal的這場革命,我們需要先來回顧一下上一個章節《從“商業”的角度看支付》中關于卡組織職責的描述:

卡組織的職責主要有兩個部分:“交易轉接”與“交易清算”。“交易轉接”是指卡組織會通過自己通訊網絡會将支付的請求在不同的發卡銀行和收單機構之間進行轉接。在這裡,卡組織相當于做了信息流的傳遞者。“交易清算”是指卡組織會計算各個參與銀行之間的淨額債權關系,并根據這個債權關系調用央行的跨行清算系統進行資金調撥。在這裡,卡組織相當于做了資金流的仲裁者。

PayPal通過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交易轉接”和“交易清算”這兩項工作,也就取代了卡組織的位置。

對于“交易轉接”這一工作,PayPal可以借助自己的賬戶體系完成。之前已經說過,PayPal的賬戶體系與銀行卡體系并沒有本質區别,都是給付款方和收款方一個身份标示作為貨币轉移中起點和終點的坐标。銀行卡因為是由各個不同銀行發出的身份體系,所以需要VISA作為“轉接中介”保證支付請求可以在不同銀行的網絡中連通。而PayPal的賬戶體系是一套自建的獨立系統,收款者與付款者都在一套網絡下,完全無需額外的“轉接中介”。

對于“交易清算”這一工作,對PayPal來說也隻是一個技術問題而已。PayPal相對VISA欠缺的是,VISA可以調用央行的跨行清算系統調撥資金,PayPal也需要找到這麼一個可以進行資金調撥的跨行清算系統。PayPal最後找到的是ACH系統(Automated Clearing House自動清算所)。ACH系統是美國一個專門為支票交易進行跨行清算的系統。個人支票的使用在美國很普遍,這一點與中國有着很大的差異。在中國,個人使用支票是非常少見的,支票這種形式大都是在對公業務中以“銀票”或“商票”的名字出現。産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的支付市場起步太晚,發展又太快,造成它從現金時代,跳過了支票時代,在銀行卡時代短暫停留,然後直接進入了移動支付時代。但是,在美國社會,支票體系是非常完善的。個人用戶可以很方便得在自己的支票本上找到自己的支票賬戶信息。下面這張圖就是一個例子:

支付生态網絡化(從互聯網的角度看支付)4

上圖中,account number就是用戶在某一個特定銀行中的支票賬戶,routing number是銀行的代碼,有點類似中國的“開戶行”信息,可以區分出不同的銀行。當用戶将自己的支票賬戶綁定到PayPal的賬戶後,PayPal就可以借助ACH系統很方便地在不同的支票賬戶之間進行資金調撥。

在美國的跨行清算系統裡面,ACH系統相對于我們在第一章《從“流通”的角度看支付》中介紹過的FEDWIRE系統有很多劣勢,但ACH系統同時也有一個根本性的優勢,那就是資費非常便宜。而這一點正是PayPal最看重的,借助于ACH網絡的低廉資費,PayPal就可以避免每一筆交易2%的手續費。

當VISA發現PayPal繞過自己完成支付,影響到自己的手續費收益之後,也做出了對應的反制措施。根據《支付戰争》中的描述,Visa曾經威脅PayPal,稱如果PayPal不按卡組織制定的規定運營,那麼就會禁止PayPal使用任何VISA卡進行收款。

在故事的最後,我們再來說說PayPal對VISA發起的這場革命的結果如何。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兩者似乎是達成了一種默契的平衡,VISA願意将一些收益拿出來與PayPal共享,PayPal也不打算完全取代掉VISA。在VISA的官網上,可以看到一篇關于VISA與PayPal達成戰略合作的文章。其中,戰略協議的第一條是“Enhance consumers'choices and improve experience for Visa cardholders”,翻譯過來就是,PayPal不應該主動引導用戶去綁定支票賬戶,要給VISA大哥留一個面子;戰略協議的第二條是“PayPal will join the Visa Digital Enablement Program(VDEP)to expand point-of-sale acceptance”,翻譯過來就是,PayPal将會成為VISA電子支付計劃裡的成員,隻要PayPal你給VISA大哥一個面子,VISA大哥就帶你一起吃肉。另外,現在的PayPal早就已經開始實施收費戰略了,即使依然需要繳納交易手續費,PayPal也依然可以盈利。

2.2來自支付寶的革命

如果說PayPal對VISA發起革命,目的是在于降低手續費,那麼,支付寶對銀聯發起的革命看起來更像是被逼上梁山的無奈之舉。在之前介紹“支付寶的故事”時,曾經說過,因為中國的支付市場起步比較晚,在淘寶出現的2003年,銀聯在中國線上支付市場完全處于一個缺席的狀态。不僅銀聯缺席,本來應該替代銀聯完成跨行轉賬工作的央行大小額支付系統在當時也處于初期不完善的狀态。為了不讓淘寶的業務因為支付的不流暢而夭折,支付寶相當于自己承擔起了卡組織系統和跨行清算系統這兩個系統的責任,最終構建出了一套屬于支付寶自己的支付體系。從最終的“革命成果”來看,支付寶比PayPal“革命”得更加徹底,PayPal借助自己的賬戶體系取代了卡組織——VISA,但是并沒有自己搭建跨行清算系統,而是借用了ACH系統來做資金調撥的事宜。而支付寶則不僅取代了卡組織——銀聯的位置,甚至自己搭建了一套“影子跨行清算系統”,把大小額支付系統的位置也一并取代了。

支付寶的“影子跨行清算系統”的運行機制用一句話形容就是:自建清算賬戶,将跨行交易轉變成行内交易。“自建清算賬戶”的方式是:在每家與支付寶達成“快捷支付”協議的銀行裡設立一個“收款賬戶”(這種賬戶的專業名字是“備付金彙繳賬戶”),因為支付寶每天都會收到來自不同銀行的買家付款,所以支付寶在每個銀行的“收款賬戶”裡每天都會沉澱非常大規模的資金。有了足夠多的餘額,這些幾乎遍布每個銀行的“收款賬戶”就有了成為清算賬戶的基礎。關于清算賬戶的概念,大家可以在第一章《從“流通”的角度看支付》中找到。“将跨行交易轉變成行内交易”的方式則是:當一筆交易中,支付寶向買家收款的賬戶與向賣家付款的賬戶不在同一個銀行的情況下,資金并不從實際的“收款賬戶”進行調撥,而是從與“付款賬戶”在同一個銀行内的那個“收款賬戶”來調撥,然後支付寶對這筆交易進行記賬,日終時,再根據賬本對所有的“收款賬戶”進行統一的平賬操作。通過這種方式,跨行轉賬的業務就可以變成行内轉賬。通過上面描述的這種機制,支付寶可以在不借助央行跨行清算系統的情況下,自行完成幾乎所有的跨行轉賬。《螞蟻金服》這本書裡也這麼說到:快捷支付相當于在中國二百多家銀行之間,用商業的力量,做了一個事實上的跨行小額借記業務系統。

支付寶在主觀上并不想對官方的任何金融組織進行“革命”,所有的“革命”其實都是實際的業務需求推動出來。所以,支付寶一直抱着一種“擁抱監管”的态度,想将自己的這套“影子跨行清算系統”主動納入到監管體系中去。2015年10月,時任螞蟻金服總裁的井賢棟在螞蟻金服年度分享會上介紹說,螞蟻金服開始實施0号項目——備付金透明監管項目。這個基于大數據的監管對接平台7×24小時對監管部門開放,可随時了解備付金(也就是前面說的支付寶在每個合作銀行裡的“收款賬戶”)的管理情況,全程透明。

在故事的最後,同樣來說說支付寶對銀聯的這場革命的結果如何。2017年,央行發布政策,成立“網聯清算平台”,中國所有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都必須将支付請求首先統一上送網聯平台處理,不得跳過網聯直接與銀行對接。卡組織承擔的交易轉接、交易清算的工作隻能由網聯和銀聯來執行。所有的線上交易由網聯負責,所有的線下交易由銀聯負責。經過這次被業内稱為“斷直連”的行業改造之後,支付寶打造的直連銀行的“快捷支付”模式也就不複存在。2018年,央行發布另一大政策,要求所有第三方支付機構在央行建立新的備付金賬戶,所有商業銀行内設立的備付金賬戶中全部作廢。由于不能在多個商業銀行同時設立備付金賬戶,支付寶在多備付金賬戶基礎上構建“影子跨行清算體系”也就不複存在了。

2.3親曆革命的時代

到這裡,PayPal和支付寶的“革命故事”差不多就講完了。兩者都在線上交易的時代裡完成對傳統卡組織的彎道超車,用創造性的方式走出了一條未有前人走過的道路。而後,又與傳統的卡組織在新的條件下達成了一種平衡。從突破到平衡,仿佛就是一個時代的開場與落幕。PayPal在1998年創立、支付寶在2004年創立,兩者并不算太長的發展時間意味着很多支付行業的從業者曾經親身經曆的“革命時代”從開場到落幕的變革。

我個人對一件事情印象非常深刻,最開始接觸支付的時候,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搞清楚一個系統的名字,這個系統叫做“支付路由”。當時,我很困惑這個系統的作用,銀聯不是專職負責交易轉接的工作嗎,所有的支付請求不是應該直接上送銀聯嗎,為什麼還要“路由”。了解了支付寶打造的“快捷支付”的概念之後,我才真正明白支付路由的作用。由于“快捷支付”這種與銀行進行“直連”的方式的存在,一家支付機構針對一個支付請求可能會有多種處理的方式。既可以通過銀聯進行交易轉接,也可以通過已經與這家銀行簽訂“快捷支付”協議的支付機構對外開放的接口進行交易轉接,最後還可以選擇自身直接與這家銀行達成“快捷支付”的協議。這三種方式在費率上、渠道可用性上各有不同,支付路由的作用就是需要在各種特定情況下,根據每種方式的特點,進行交易轉接的選擇。曾經的“支付路由”系統是一個承載着非常複雜規則的系統,但是當“網聯清算平台”在2018年6月30日正式将所有線上交易的交易轉接工作統一收入囊中的時候,“支付路由”這個名字無疑将成為曆史了。而“支付路由”這個名字,仿佛就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開場與落幕。

線上交易的支付市場就好像是一片沒有開發過的原始叢林,支付寶和PayPal這樣的支付機構們就像是一群需要将一擔擔貨物從原始叢林的一頭運到另一頭的挑夫。原始叢林裡沒有現成的路,暫時也指望不上會有人來修路,為了貨物能夠正常交付,挑夫們就自己去找各種林間小道來完成貨物的運輸,最終挑夫們成功得走通了一條路。後來有一天,終于有人發現了這片原始叢林的重要性,于是建築隊開始進場,在原始森林裡面建成了一條高速公路,從此以後所有貨物的運輸都需要統一走這條高速公路。在這個過程中,先進場的挑夫是叢林交通線的開創者,沒有他們,原始叢林将一直是一種沒有人可以走通的狀态;而後進場的建築隊則是叢林交通線的規範者,沒有他們,挑夫們的各行其是最終會在原始森林裡形成一個無序而混亂的交通線。

3.“革命”的副産品

在上述的“支付革命”中,除了PayPal和支付寶自身的命運之外,還有一種“沉澱資金效應”不能忽略。對于任何一家支付公司而言,“沉澱資金”産生的收益都是不能忽視的。

沉澱資金在傳統的信用卡交易模式中其實是不存在。對于信用卡公司而言,其本身就是資金的提供者,在某種程度上相當于是在為持卡人“墊付”資金。沉澱資金的産生主要基于兩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是借記卡加入了日常消費的範圍。借記卡與信用卡不同,消費時必須保證卡裡有足夠的餘額。而在結算的過程中,用戶的資金首先是進入到了支付公司的收款賬戶,也就是備付金賬戶。在交易後的第二天,這筆錢才會真正被結算到商戶的賬戶中,在最終結算之前,這筆錢就暫時“沉澱”在了支付公司的備付金賬戶上。除了借記卡的因素之外,促使沉澱資金産生的第二個因素就是支付公司的“賬戶體系”。“賬戶體系”建立的過程在之前介紹PayPal的故事中已經講過。而當賬戶體系建立起來之後,必然就會在賬戶中産生“賬戶餘額”。我們經常接觸的支付寶餘額就是“賬戶餘額”的一種。“賬戶餘額”一般而言,會比結算資金在支付公司的賬戶上沉澱更長的時間。在經濟學上,資金是有時間價值的,而龐大規模的沉澱資金所産生的價值無疑是無法讓人忽視的。

之前的章節中曾經關于有一個關于“油”的比喻,這個比喻将支付描繪成“放在冰箱裡的生肉,你把它從冰箱拿出來再放回去,似乎什麼都沒做,但手上已經沾滿了油”的過程。第一章《從“流通”的角度看支付》中說過“存貸業務”是一種“油”;第二章《從“商業”的角度看支付》中說過“交易手續費”是一種“油”,而本章中,沉澱資金就可以被看做是第三種“油”。數量龐大的沉澱資金隻要經過一定的金融操作就可以給支付公司帶來巨額的收益。但是,這并不代表着支付公司就可以肆無忌憚得使用沉澱資金獲取收益,很多國家都有專門的備付金監管條例來規範支付公司對沉澱資金的使用。

3.1美國的備付金監管體系

在美國,針對備付金的監管法規基本都是各州自行立法,相對而言比較通用的的法案是2001年通過的《統一貨币服務法案》(Uniform Money Services Act),該法案當前已經被8個州采納。這個法案規定了支付公司必須要持有市值不低于用戶交易金額的“獲許投資”。“獲許投資”的類型可以是貨币資金,也可以是銀行存款,除此之外,允許的類型還包括:銀行承兌彙票、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的債券或有擔保的證券投資。我們可以看到,《統一貨币服務法案》相當于是允許了支付機構在特定條件下對沉澱資金擁有使用權,支付公司可以在允許的範圍内将沉澱資金轉換為特定的金融資産并獲取收益。

3.2中國的備付金監管體系

說完了美國的立法,我們再來看看中國的情況。中國針對備付金的立法主要體現在2010年央行發布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和2013年央行發布的《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總體來說,中國對于備付金的監管與美國的相關方案保持了一緻的原則,但是在限制條件上更加苛刻。中國版的“獲許投資”隻有一種,即商業銀行的存款。雖然限制更加嚴格,但是中國的法案同樣是允許了支付公司在特定條件下對沉澱資金擁有使用權,可以通過商業銀行存款的形式來獲取收益。

“沉澱資金”客觀上對中國支付公司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推動力。比如,在支付寶的故事中,我們曾經說過,在推廣“快捷支付”的初期,将沉澱資金轉換為存款是支付寶赢得銀行支持的重要手段之一。再比如,已經在香港上市的“彙付天下”在其财報中就顯示了其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備付金賬戶所産生的利息收入分别達到了2310萬、3470萬及6000萬元人民币。

從2017年起,中國的監管體系對于“沉澱資金”的監管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17年1月,央行發布《關于實施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有關事項的通知》開啟了備付金從商業銀行轉移到央行的大幕。2018年6月,央行發布《關于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關事宜的通知》,規定了支付機構必須在2019年1月14日之前實現備付金100%集中交存央行。備付金交存央行的主要原因,是要避免類似支付寶“影子跨行清算系統”的再次出現。而對于中國的支付公司來說,備付金交存央行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央行不再對沉澱資金計息了,也就是說中國的支付公司無法再從沉澱資金中獲取任何收益。這對于中國的支付公司影響相當之大,比如對于已經上市的彙付而言,就意味着一下子就失去了每年高達6000萬元人民币的利息收入。

4.下一個時代

今天,PayPal以及美國的衆多支付公司還可以從沉澱資金中繼續獲取大量收益,而中國的支付公司則必須面對一個現實,沉澱資金無法再為自己産生任何收益了。除此之外,中國的支付公司還需要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支付市場的手續費很低,一般隻有千分之六,甚至更低,而美國支付市場的手續費則一般在百分之二以上。整體來說,中國的支付公司日子過得非常“清貧”。不過,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或許中國支付市場今天的“清貧”會帶來一種“窮人孩子早當家”的效果,促使中國的支付市場比美國更早進入下一個時代。

那麼下個時代會在哪裡呢?現在可能還無法下定論,但有兩個方向是非常有潛力的。

·模式錯配

習慣了在低收益狀态下生存的中國支付公司,如果得到機會進入到境外支付市場的話,那麼低收益的模式就會成為一種競争優勢了,國外那些“過慣了好日子”的支付公司會很難在與中國支付公司的競争中勝出。對商戶而言,同樣的服務内容,中國的支付公司隻收千分之六的手續費,而其他支付公司要收百分之二以上的手續費,商戶必然會選擇中國的支付公司。同時,中國每年還有數量龐大的境外旅遊市場可以支持中國支付公司在海外的發展。對中國消費者而言,國外的支付公司使用VISA或者MASTERCARD網絡會向消費者額外收取1.5%的貨币轉換費用,而使用銀聯網絡的中國支付公司則完全沒有這部分費用。更何況,中國的支付公司還能支持中國消費者在國外使用最熟悉的二維碼支付形式,消費者的選擇不言自明。如果能将境外支付業務收入囊内,中國的支付公司就将獲得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曆史上,這類在海外市場獲得成功的例子并不鮮見,比如美國二戰後大量在歐洲的境外旅遊消費就為美國運通公司支撐起來其著名的旅行支票業務和信用卡業務。

·沉澱數據

在“前互聯網”時代,支付背後的交易信息是無法獲取的。通過傳統銀行卡完成的支付,除了支付金額以及收款商戶的信息之外,支付公司很難再獲取到其他有價值的數據。而今天随着移動支付針對各種日常消費、公共繳費、公共交通等商業場景的整合與滲透,逐漸将流失的交易信息重新找了回來。阿裡的CTO王堅曾經舉過一個例子,他說90年代的時候,各個學校都使用飯菜票,使用飯菜票能為食堂留下的信息最多也就是每個學生買了多少錢的飯菜票。2000年以後,各個學校換成了刷卡就餐,這就讓食堂有了機會去獲取什麼人在什麼時間去哪些食堂買了什麼菜的信息。這些信息已經遠遠地超出了飯卡支付本身的範疇,後來就有校長從中間分析出了學生飲食上的很多習慣,然後有針對性地做了很多改進。對于今天的支付公司而言,沉澱數據帶來的價值可能已經超過了沉澱資金。以支付寶的母集團——螞蟻金服為例,借助于多維度的支付數據,它可以為小微企業和普通人提供各種“前互聯網時代”不敢想象的金融産品。在《螞蟻金服科技金融獨角獸的崛起》這本書裡就提過一個例子,傳統的銀行貸款必須遵守“三親原則”,即親見原件、親見本人、親見簽名,但螞蟻金服旗下的網商銀行卻可以做到連本人都不見,就直接向小微商戶提供貸款。而在這背後就是螞蟻金服掌握了小微商戶各種維度的支付數據之後産生的底氣。

5.本章回顧

這一個章節的内容非常多,但是脈絡很清晰。前半部分講述了PayPal和支付寶,作為支付行業的新勢力,是怎樣與傳統卡組織勢力分庭抗禮,之後又怎樣與其握手言和的故事。後半部分則介紹了中美兩國針對備付金的不同監管制度,以及“後互聯網時代”中支付行業的發展方向。我希望大家可以通過這個章節,體會到互聯網時代的“支付革命”在支付行業裡帶來的巨大影響。

作者簡介:孫超,資深互聯網支付産品經理,專注于支付核心系統與跨境支付方向。

本文為作者授權發布,不代表移動支付網立場,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源,未按照規範轉載者,移動支付網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