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要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團結統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四川民族地區學校學生在開展活動。湯勇 供圖
今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深化新時代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從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教育目标、主要任務、教育内容、實施途徑、組織領導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全面部署落實關于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講話精神和黨中央相關決策部署,也是學校落實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具體舉措,有助于推動各族學生廣泛交往交流交融。
《綱要》全面部署了圍繞增強“五個認同”,有針對性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時代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多個場合,提出要在全社會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内容,完善民族團結進步形式,加強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特别強調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各族青少年祖國認同、中華民族認同、中華文化認同、中國共産黨認同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把“愛我中華”的種子根植各族青少年的心靈深處。
《綱要》開宗明義指出,深化新時代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是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加強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為根本途徑,全面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完善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長效機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不竭精神動力。
《綱要》強調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深刻認識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各民族交融彙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曆史,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樹立法治意識。
《綱要》對統籌推進各學段落實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任務作出了具體安排,強調各學段教育要以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為主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為載體,展示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曆史和現實。小學階段從初步感知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文化多樣性和交融性、中華民族形象和中華文化共享符号,到了解各族同胞血脈相連、手足相親、守望相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
中學階段主要通過講述各民族共同開發祖國錦繡河山、共同締造祖國悠久曆史、共同創造燦爛的中華文化、共同培育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的“四共”故事,增強學生祖國認同、中華民族認同、中華文化認同、中國共産黨認同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大學階段重點是引導學生認識到“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根本保證;深化維護祖國統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樹立正确的國家觀、民族觀、曆史觀、文化觀、宗教觀,強化“五個認同”,堅定大學生堅決反對民族分裂,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理想信念。
《綱要》要求創新校園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形式,促進各族學生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也是祖國的未來。國際教育經驗表明,青少年隻有學會與他人溝通、多參加集體活動,才能成長為健康的社會人。同時,學校教育是青少年認知自己的權利和義務進而成為一名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徑。在我國,56個民族生活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各族學生隻有加深交流,相互學習彼此的優點和長處,才能增進了解,更好地成長和進步。
因此,《綱要》強調,要加強學科融入、專題教育、主題教育實踐、校園文化建設以及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等方式,确保各項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目标落實到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強調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積極穩妥地推進民漢合校,引導學校開展混班教學,開展多層次多領域、形式多樣的民族團結聯誼活動,這就順應了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時代特點。
這些部署為各族學生實現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必要條件。相信各級各類學校落實《綱要》的這些部署,必将極大促進校園各族學生既做得了同窗好友,更能成為知心朋友,促進各族學生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更深遠的是讓各族同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理念根植各族青少年的内心深處。
《綱要》充分體現了全面滲透、精耕細作的教育特點
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基礎工程,需要精耕細作,虛功實做,潤物無聲,協同推進,久久為功。《綱要》從指導思想到組織實施,全面體現了這些特點。
第一,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要做“細”。針對過去我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粗放問題,《綱要》明确要求各級各類學校要切實改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大水漫灌”的粗放式方法,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細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措施。要分解教學任務、細化教學目标。《綱要》指出,在小學高年級、初中開設民族團結進步專題教育課,各學段不得少于12課時,各學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設置具體的更高目标。同時,各地各學校應通過知識競賽、民族團結進步先進班級或個人評比等切實可行的措施展示教學成果。要細化教學内容,《綱要》明确提出,針對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涉及政治、藝術、語文、體育等學科内容,在教學内容的設置上,應挖掘相關資源,整合相關學科知識,形成科學的授課框架。比如,在語文課上剛講授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藝術課上就可以要求學生描繪自己心中的黃河,從而強化教學效果。要細化獎懲标準,《綱要》提出,各地各學校應劃定合理、可量化的獎懲标準,并根據标準采取相應的手段,獎懲相應的機構或個人,并依據具體情況,适當提高或降低獎懲标準,保障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常态化科學化發展。
第二,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要做“實”。針對過去我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存在表面化形式化問題,《綱要》明确提出,要将民族團結進步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以實踐印證理論、深化理論,并将深化學習的理論反過來指導實踐,從而促進各族學生自覺投身于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事業中。這就要求,一方面,各級各類學校要注重知行結合教育,既要重視各族學生的課本學習,又要引導各族學生多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民族團結教育示範基地,以示範基地的現實案例佐證課本知識的真實性,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各族學生心中更好地發芽生長。另一方面,學校要依托少先隊、共青團、學生黨支部、學生會等組織,積極開展各族學生共同參加的文體活動和聯誼活動,以活動為紐帶,讓各族學生在共同營造的愉快氛圍中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第三,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要做“全”。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是一項全領域工作,涉及統戰、民委、教育、宣傳、文化和旅遊等黨政部門,也涉及社會組織、家庭、企業等不同主體。針對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存在片面化的問題,《綱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覆蓋全領域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協同機制,形成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合力。從領導組織機制看,要建立黨委領導的、多方主體共同參與的聯動機制。各地教育部門、學校黨組織将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納入黨建工作責任制和意識形态工作責任制,統戰、民委、教育、宣傳等多部門要劃定責任清單,規範職責任務,同時,要引導社會組織、家庭、企業等主體充分參與進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擔好自己的社會責任,多主體間要做到信息互通、活動互聯、交流互動,保障聯動機制的有效運行。從工作機制看,要建立跨地域校際間的協同教育機制。在這一過程中,各地各級學校可以依托東西協作對口幫扶、教育對口支援機制,也可以運用互聯網工具來強化交流合作,從而突破地域限制,共同深入推進各族青少年“手拉手心連心”“民族團結一家親”等活動,切實鑄牢各族學生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總之,《綱要》着眼于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時代全局,聚焦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時代特點,通過各學段層層遞進的教育教學,引領各族青少年深刻認識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引導各族青少年自覺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把“愛我中華”的種子根植各族青少年的内心深處,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化在各族青少年的血液中。
可以說,《綱要》為各級各類學校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關政策要求提供了路徑和方案。相信《綱要》的頒布,對于整合各方力量,協調推進各級各類學校深化新時代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事業、精準落實黨中央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決策部署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作者沈桂萍,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戰理論教研部副主任、教授)(《中國民族教育》雜志2021年第11期)
作者:沈桂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