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歡我的美食文章,請點擊 “關注”,會有更精彩的文章奉獻給您!
如果臘八節是春節的開始,那正月十三就是元宵節的“燈頭”,進入了正月十三也就邁進了元宵節的門檻。與傳統的春節最大的不同,元宵節是一個“狂歡”的休閑節日,在過去人們過完了元宵節也就開始了新的一年農忙。正好趁着這個空閑時期,全家人一起熱熱鬧鬧、開開心心“鬧元宵”。正月十三“燈頭生日”,要吃2樣做4事為家人納福,老傳統要知道:
一、包湯圓、煮元宵
不管是湯圓,還是元宵,可能很多人認為是正月十五元宵節當天吃的傳統美味小吃,在過去還真不是這種吃法。因為傳統的花燈全是竹做架、紙糊表、内燃燭,稍不注意容易引發火災。傳統講究“上燈湯圓下燈面”,正月十三是上燈日,正是包湯圓、煮元宵的日子,也祈禱元宵節這幾天能夠圓圓滿滿。到了正月十六下燈的時候都要吃一碗面條,慶祝元宵節這幾天的花燈平安吉祥,順順利利完成了任務。
二、做“聖蟲”
所謂的聖蟲,其實就是農村傳統的花馍,先用面塑一個花形的底座,上面再塑上各種小動物,稱為“聖蟲”。因為聖與“剩”諧音,便寓意了年年有餘的意思。在過去,農村不過完十五就不能算過完了年,正月十三這天,鄰裡關系好的農村巧婦們便聚在一起,和好面團,一雙雙巧手熟練地塑出各種漂亮的小動物,再擱置在花團錦簇的底座上面。蒸好的花馍除了元宵節供奉之用,還寓意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之意。
三、點竈燈
正月十五元宵節最大的主題就是一個“鬧”字,人們無拘無束遊玩,賞花燈是最主要的傳統娛樂項目。花燈為什麼一般從正月十三開始紮燈呢?因為正月十三是“燈頭生日”,相當于民間的燈神。在正月十三,家家戶戶要記得在廚房中點上一盞明燈,曰“點竈燈”。
四、紮花燈
現在人們講究得少了,花燈也根據具體安排,靈活安排進程。在過去,不到正月十三是不能紮花燈的,到了正月十三這天,燈神才下凡,要集中一天的時間,把花燈紮起來,在大年十三晚上,要亮上一個多小時,叫做“試燈”。過去的花燈不像現在這般簡約,要突出各種各樣的主題,都是先用竹子做成骨架,用彩紙再塑出各種活靈活現的外形。比較常見的花燈有八仙過海、三羊開泰、雙龍戲珠等,每套花燈都是一個曆史故事,也都有着美好的寓意。
五、祭關公
三國裡面的關羽關雲長,因為大義凜然、忠誠事主,再加上武功了得,是忠義的象征。在民間,關公更是被神化,除了被人們尊奉“武聖人”,是習武之人的祖師爺,被供奉之外。哪怕是一些做生意的人家中、店中也供奉着關公,也期盼着關公能保佑自己發家生财。每年的正月十三,是民間供奉關公的日子,不管出于何目的,關公的為人處世還是受人尊敬的。
六、祭龍王
如果在沿海地區,除了要祭祀關公之外,還要祭祀一位重要的神仙,那就是“龍王爺”。俗話說,無風三尺浪。在過去沒有天氣預報的日子,人們出海經常遇到風雨,能否順利歸來隻能靠運氣。人們便把一切寄托在龍王爺身上,祈禱龍王能保佑出海的家人平安歸來,沿海地區便有了正月十三“祭龍王”的傳統。
大年十三“燈頭生日”,要做4事吃2樣為家人祈福,老傳統不能忘。朋友們,您們家鄉正月十三除了紮花燈、吃湯圓之外,還有哪些重要的傳統風俗呢?請積極分享給朋友們吧。
如果您喜歡我的美食文章,請“關注”我,會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獻給您!歡迎您的點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