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繪畫大系”(下稱“大系”) 成果展今天(29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這項起于浙江、成于浙江的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将在國家最高曆史文化藝術殿堂講述盛世修典、國寶重光的中國文化故事。
從2005年啟動至今,“大系”項目收錄了海内外263家文博機構的紙、絹(含帛、绫)、麻等材質的中國繪畫藏品12405件(套),涵蓋了絕大部分傳世的國寶級繪畫珍品。編纂出版《先秦漢唐畫全集》《宋畫全集》《元畫全集》《明畫全集》《清畫全集》,共計60卷226冊。
這是一場不容錯過的文化盛宴。從去年底開始,“大系”階段性成果展已經陸續舉辦: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浙江美術館、嘉興市文化藝術中心……無不是觀者如雲。穿越千載的丹青,散落五洲的國寶,這些畫作的印刷打樣稿如今彙聚在一個展廳之内,讓人目不暇接。這種非凡的體驗,在“大系”項目實施之前是難以想象的。
17年來,“大系”走過了怎樣的曆程?浙江,為什麼能夠扛起編纂出版“大系”這一光榮的曆史任務?
一
今日回溯這場堅持了17年的文化長跑,其源動力正是“八八戰略”所激發的文化之光。
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就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05年,同志親自批準實施“大系”項目。在他的直接關心下,“大系”的發端之作《宋畫全集》列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
2010年9月,編纂團隊打算拓展實施“大系”項目。對此,同志指示:“下一步出版‘中國曆代繪畫大系’的打算很好,可積極向有關部門彙報,争取各方支持。”
2015年5月,到浙江視察,專門安排時間詳細聽取關于“大系”項目的彙報。8月,他又在有關“大系”的書面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
可以說,在每個關鍵節點,我們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對“大系”項目的親切關懷和諄諄囑托,都能深刻地領悟他對實施文化強國戰略一以貫之的堅強決心和“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紮實工作作風。
17年來,“大系”始終得到浙江曆屆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項目規模不斷擴大,成果日益豐厚,傳世珍品由“畫”入“書”、由“書”到“展”,經曆了創造性的轉化。
這是浙江在“八八戰略”指引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幹的生動例證。
久久為功,善作善成。“大系”團隊17年如一日的付出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在一磚一瓦的積累和一代一代的傳承。完成一項功在當代、澤被後世的偉業,需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埋頭苦幹。
二
“你們的藏品裡有幾件宋畫?為什麼是你們在做這件事?”項目啟動之初,各大博物館幾乎不約而同地對“大系”團隊提出這個問題。
那時,藏于浙江文博機構的重要古畫确實寥寥,浙江大學甚至沒有一張早于清代的畫作。無怪乎人們要問,為什麼是浙江?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重溫在浙江工作期間說過的一段話:“千百年來,浙江人民積澱和傳承了底蘊深厚的文化傳統。這種文化傳統的獨特性,正在于它令人驚歎的富于創造力的智慧和力量。”
浙江的文化傳統,融進了綿延不斷的浙江文脈,塑造了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正是對民族曆史文化深沉的熱愛和高度的責任感,以及由此激發出的決心和毅力,讓“大系”團隊毅然擔起重任,以傳世之心打造傳世之作。“大系”不僅是一幅幅中國名畫的圖像文獻集成,更是對中華文化基因的傳承,對中華文化血脈的赓續。
“大系”團隊曾拖着100來公斤重的設備,先後4次登門拜訪“隐于深山”的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隻為拍攝傳五代董源的《寒林重汀圖》。頭兩次商談都無功而返,他們沒有放棄,繼續去信反複表明心意,對方終于慎重表态:允許拍攝一張照片。三進黑川古文化研究所,畫作整體拍攝完後,團隊一位專家和日方交流,希望能再拍下筆墨細節,以供鑒賞研究。談了1個多小時,終于打動了對方。第四次來到黑川古文化研究所,“大系”攝影師懷着激動的心情,拍下了這幅傳世名作3處細節豐富的局部。
這樣的經曆,17年來發生了何止千百次。求真務實,追求極緻,迎難而上,水滴石穿……我們在“大系”團隊身上,又一次看到了浙江人那些為人熟知的品質。
一家博物館的館長曾在拍攝結束後十分感慨地對“大系”攝影師說,我在館裡看這些古畫看了30多年,馬上要退休了,原以為再看不到了,感謝你來拍攝它們,留下了最接近真迹的圖像。
還有一回,“大系”團隊正在美國佛利爾·賽克勒美術館庫房看藏品,時任該館中國書畫部主任安明遠走上前來,主動提供了計劃之外的宋代名畫《耕作圖》的元摹本。這張從未清晰出版過的畫作被迅速拍攝,并趕上了數月後《元畫全集》的出版。安明遠說:“‘大系’工程令全世界都能清晰完整地了解中國古代書畫,我們沒有理由不支持它。”
深沉的文化自覺、堅定的文化自信,就是這樣一種富有感染力的能量場。多年合作,“大系”團隊深深打動了海内外文博機構和相關專家,彙聚成推動“大系”項目的合力。
三
“大系”的出版和展覽,已經成為展示浙江打造文化精品力作、建設新時代文化高地成就的一扇“窗口”。經濟的發展、改革的活力、科技的加持,讓浙江有能力、有理由面向世界講述中國文化故事,以每個人對文化的摯愛構築美好生活。
在浙江美術館展覽期間,有從外省趕來的觀衆在杭州住了4天,每天下午來館看展。在嘉興,這場家門口的特展引發熱潮,二刷三刷的市民比比皆是,學生跟着老師,家長帶着孩子,沉浸在中國古典藝術的無窮韻味之中。
丹青不老,映照千年。“陽春白雪”的展覽如何叫好又叫座?怎樣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大系”團隊的探索給我們很多啟發。
在展廳中,《千裡江山圖》以鏡像形式投影到了天花闆上,唯美的群山峰巒和似乎正在流動的江河湖水相映成趣,令人過目難忘。戴上VR眼鏡欣賞宋徽宗趙佶的《聽琴圖》,畫中的場景似乎“活”了過來,還能聽到琴聲。以高保真的宋畫圖像采集為基礎,在數字化技術加持下,宋韻變得可觸可感,流淌在我們身邊。
中國曆代繪畫擁有不可勝數的圖像藝術元素,具有無限廣闊的傳統文化基因活化空間。期待有更多同道與“大系”團隊攜手,運用高科技手段,更加充分地展現古畫神韻,讓更多民衆與傳世名迹“親密接觸”,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