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為您帶來,北京教育研究科學院吳正憲老師談小學數學:理解兒童,把握本質。
課堂教學是每位教師與學生共度的重要生命曆程。創設兒童喜歡的數學課堂,是每位數學教師的共同追求。
為了上好數學課,一些年輕教師向優秀教師學習,但往往學到的是一招一式,如某一種教學方式,課件演示,教師評價語等。這樣學下來常常事與願違。同樣的教學設計,怎麼教學效果就不同呢?究其原因,我們學的隻是簡單的技術層面,而教育不僅僅是技術,教育更是理念、情懷、思想、人格的引領。
如何從學術走向悟道,真正實現從數學教學,走向數學教育呢?
吳正憲老師認為,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有兩件事很重要:一是理解兒童,二是理解數學。
一、理解兒童
隻有在理解兒童,理解數學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兒童數學教育。
1.理解兒童,就是要把兒童放在心上,遵循兒童的發展規律。我們要清晰的知道,兒童現在在哪裡?我們要把兒童帶到哪裡?兒童是怎樣到達那裡的?
這裡涉及兒童的經驗基礎,教育目标和教學過程。我們要關注每一位兒童成長中的困惑和點滴變化。
2.兒童的數學學習就是對已有知識經驗,重新建構的過程,他不隻是教兒童會計算,會做題,會考試,更要重視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數學思想和方法的習得,啟迪兒童智慧,激發兒童潛能,培養兒童人格。
走進兒童,讀懂兒童,要善于站在兒童的立場設計和實施教學。教師要弄清楚兒童的認知起點在哪裡?包括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習慣了的思考問題方式、特别是兒童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認知障礙、困惑等。隻有真正理解兒童,讀懂兒童,教學才能更貼近兒童,才能使兒童确有實際獲得。
二、理解數學
理解數學,就是要把握數學的本質,把根留住,遵循數學教育規律,理解數學的過程,就是新數學知識,進入個體認知結構,并與原認知結構中的舊知識整合的過程。這個過程對數學學習有着重要的意義。
數學知識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簡單的彙聚,數學知識本身有其獨特的結構和自身的習性。新知識常常是在原有知識體現中的老枝發嫩芽。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抓住數學的本質,朔本求源,把根留住。
教師要引領兒童一起經曆新知識在舊知識基礎上生長出來的過程,用熟悉的例子解釋難懂的概念,這樣的學習自然生成,且易于被兒童理解與掌握。
三、好可不是模仿出來的
好不是模仿出來的,好教師不是靠教出來的,而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摸爬滾打,曆練出來的。
我們願意在這一招一式的背後去,去撥動深刻的道理,自覺完成從學術到悟道的蛻變,真正提高執教能力,讓每位兒童獲得高質量的數學學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