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一種北方最普通的面食,傳說是由三國時期的諸葛亮首先創制的。
饅頭
相傳,蜀國鼎力,但南蠻不斷滋擾生事,劉備派諸葛亮帶兵平叛,于是有了著名的”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此後,孟獲徹底臣服,南蠻得以平息。而在諸葛亮班師回朝之時,途徑泸水地區,該地區人煙稀少,瘴氣濕毒很重,很多士兵都中了瘴氣。當地人傳說,要解此毒,必須安撫泸水河神,以七七四九顆南蠻人頭獻祭。諸葛亮聽罷,果斷拒絕,但又為了安撫河神,他想出了一個主意。他叫人宰殺牛羊,以面和水,将牛羊肉包至其中,做成人頭形狀蒸熟。諸葛亮就用這種替代品祭祀河神,果然解了士兵們的濕毒,凱旋而歸。
各種饅頭
這當然是一個引入入勝的故事,但饅頭其實是有悠久的發展曆史。早在魏晉以前,人民就開始使用發酵面食,不過成為“蒸餅”,《齊書》記載,在太廟祭祀時,“起面餅”作為貢品,“入酵面中,樣子松松然也”,非常類似于現在的發面餅。到晉代,“饅頭”開始出現在文字中,《餅賦》記載,“饅頭”是指内含肉餡的大個蒸餅。到宋代,饅頭開始作為一個常見點心,逐漸發展成現在的模樣。
饅頭?包子?
不過,有一點倒是很奇怪,饅頭在古代确實有餡心,而現今在北方,饅頭通常都不帶肉餡,帶肉餡的統稱為“包子”。直到筆者去上海讀書,才知道,原來上海人把“包子”成為饅頭,才是正經的饅頭緣起。北方的饅頭倒是改良版的實心大饅頭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