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張懷瓘《書斷》說,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在木闆上寫字,刻字的人發現字迹的墨汁透入木闆有三分深。後用“入木三分”形容書法筆力遒勁,也比喻見解、議論深刻、确切。語本《說郛》卷八七引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清趙翼《楊雪珊自長垣歸來出示近作歎賞不足詩以志愛》:“入木三分詩思銳,散霞五色物華新。”
成語典故
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他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名的書法家之一,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将軍,所以後人又稱他為王右軍。
王羲之的字寫得這樣好,固然與他的天資有關系,但最重要的還是由于他的刻苦練習。他為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裡總是想着字體的結構,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劃着。所以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
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裡洗滌筆硯。時間一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可以知,他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工夫之深了。
據說他很愛鵝,平時常常望着在河裡戲水的鵝發呆,後來竟然從鵝的動作中領悟出運筆的原理,而對他的書法技藝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個道觀去玩,看到一群鵝非常可愛,便要求道士賣給他。觀裡的道士早就欽慕他的書法,便請他寫部《黃庭經》作為交換。王羲之實在太喜歡那些鵝了,便同意了。于是王羲之給觀裡寫了部《黃庭經》,道士便把那些鵝都送給了他。
還有一次,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闆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贊歎地說:“右軍将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王羲之(公元303-公元361年,另說公元303-公元379、公元307-公元365、公元321-公元379年),字逸少,東晉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他出身于名門。
近期陝西師範大學教授于赓哲開始在央視《百家講壇》講授《狄仁傑真相》,同名圖書也将于近期上市。在書中,于赓哲告訴大家,狄仁傑不僅是“神探”,更是卓越的政治家,但那位“元芳”卻查無此人。
對于因“元芳體”而爆紅的李元芳,于赓哲表示,史籍中并無相關記載,應為影視作品的虛構,“并無資料記載有哪些助手始終跟随狄仁傑”。而劇中李元芳的官職“千牛衛大将軍”,在曆史上确實存在,相當于現在的中央警備局局長,主要負責皇室及宮廷安全,跟狄仁傑這樣的地方大員也是沒有關系的。
作為當時傑出政治家的狄仁傑深得女皇武則天的信任。兩人常促膝交談,對于狄仁傑的意見,武則天即使心有不悅,也會“每屈意從之”。狄仁傑70歲時還在武周政權中身居高位,武則天還特許狄仁傑入朝觐見可以不跪。公元700年,狄仁傑逝世,武則天深感哀痛,甚至罷朝三日。一些文學作品因此稱兩者關系暧昧,于赓哲向讀者澄清,這完全是藝術虛構,兩者純粹是政治關系。
這兩個人都是當時拔尖政治家。
狄仁傑官拜首相,爵封梁國公。可武則天卻稱國老,不稱仁傑,狄公。“國老”是敬辭,足見女皇帝對狄仁傑敬重特高,信任無比。當狄仁傑因病去世時,女皇帝在朝堂上痛哭失聲:“朝堂空矣,天何奪我國老之速也!”狄仁傑生前,女皇帝對他是言無不聽,計無不從。李、武兩家,面對如此局面,誰都不敢輕視狄仁傑。另一方面狄仁傑認為當今天下,女皇帝才能無雙,李武兩家無人能與之比肩。他真心實意擁戴這個大周女皇帝。這兩位傑出政治家是英雄相惜,心心相印,心有靈犀。但這不等于說狄仁傑完全贊同改唐為周,在他内心深處眼前的大周帝國,不過是李淵、李世民、李治事業的有限延續。對女皇帝而言,“不皺眉頭也知爾的心肝”,她不能,也不願挑破那層窗戶紙,狄仁傑面子上擁周,實則懷唐。所以狄仁傑立儲之議,請求迎還廬陵王,女皇帝則說“還爾太子”。這清楚的表明,她最終還是同意回歸李家做先妣。去帝号,稱太後。
免責聲明:以上内容源自網絡,非小編原創,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将盡快删除相關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