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雍正王朝為什麼要假裝出喪來躲避

雍正王朝為什麼要假裝出喪來躲避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8 00:24:55

導讀:《雍正王朝》中的“上書房大臣”馬齊,取材自身曆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的一代名臣——富察·馬齊,也就是乾隆帝結發妻子——富察皇後的伯父,家世顯赫、背景強大,和其弟弟馬武并稱為“兩馬吃盡天下草”。劇中的佟國維、馬齊、張廷玉等三位“上書房大臣”,唯有馬齊的官職高度和朝廷地位進行了最為真實的還原。真實曆史上,尤其是“一廢太子”後,“議舉新太子”的過程中,真正“統率百官”的人物就是馬齊。

但在《雍正王朝》的演繹中,“議舉新太子”時,康熙皇帝對馬齊明諷暗譏;太子複立後,對身居相位的馬齊毫不客氣;西北戰亂再起時,馬齊奏請冊立太子,更是被康熙皇帝毫不留情地駁回。甚至在雍正朝晚期的“八王逼宮”時,馬齊僅被雍正皇帝視為“可以算一個”的自己人。

就此來看,馬齊似乎是三位上書房大臣中智慧最低、能力最差的昏聩者。

但是,事實果真如此嗎?

其實,我們可能誤會了這位隐藏最深的官場老狐狸。


雍正王朝為什麼要假裝出喪來躲避(雍正王朝遇事昏聩)1

“議舉新太子”時,康熙皇帝在上書房召集朝廷百官和諸位皇子,共議新太子人選。但在開始之前,康熙皇帝便含蓄地給出了自己的态度:

“現在,這些薦章都上來,從這些薦章的情況來看,新太子似乎已經出來了!可是,這些薦章又能說明什麼呢?外省的不說,在京的你們都來了,你們推舉的人都是你們自己看準的嗎?我看未必見得吧!”

就憑這句話,但凡有點政治智慧的人都能看出康熙皇帝的真實意圖,就更别提此時齊聚上書房、久潤官場的朝廷大佬們。

令人歎為觀止的自保之術

說完以後,康熙皇帝轉身問道:

“佟國維、馬齊,為什麼沒有二阿哥胤礽的薦章?”

注意,此時的佟國維沒有接話,而是馬齊站了出來:

“皇上這話,奴才不明白!因為廢二阿哥所以才推薦新太子,怎麼還會有推薦二阿哥的薦章?”

雍正王朝為什麼要假裝出喪來躲避(雍正王朝遇事昏聩)2

康熙皇帝則如此回應:

“朕現在不是問你應不應該推舉二阿哥,而是問你有沒有人推舉二阿哥!”

​馬齊似乎還是沒聽明白,回應道:

“有倒是有,不過多數是廢太子一黨的人,像托合齊、耿索圖、淩普等,都已經抓起來了。他們寫的薦章當然不能作數!”

面對康熙皇帝提及的王掞,馬齊仍舊是類似的回應:

“王掞十一月一日在乾清宮狂悖犯上,當時就被皇上駁斥了,所以他寫的薦章也不能作數!”​

表面來看,馬齊是一點面子都沒給康熙皇帝留,甚至還在作死的邊緣拼命試探。康熙皇帝都把 話說到這個份上了,馬齊果真就是“遇事昏聩”,真就聽不出來“聖意”到底何在嗎?

當然不是!

其實,從康熙皇帝的第一句,馬齊就已經對“上意”了然于胸,這不過是他的自保辦法而已。

雍正王朝為什麼要假裝出喪來躲避(雍正王朝遇事昏聩)3

康熙皇帝在最初明确真實意圖的同時,也基本表現出了對“朝臣串聯”的不滿,也就是說,康熙皇帝對百官聯名舉薦皇八子胤禩的罪行已經明确掌握,具體情況也已經了然于胸,這個時候再拼命的擺脫嫌疑或者推脫罪責已經來不及了。所以,此時的馬齊不能推卸責任,而是要想盡辦法表現出的“無辜牽連”才行。

所以,他一定要搶在佟國維的前面,将康熙皇帝對“二阿哥薦章”的疑惑和不解,嚴格按照康熙皇帝的谕旨給予回應。其主要意圖就是為了表明這樣一個态度:您說的“薦章不能說明問題”、“朝臣舉薦的人選并非個人看準”問題,我不明白啥意思,我也沒參與,我隻是嚴格遵照您的聖旨行事

對于淩普這等“調兵逼宮”的叛将、王掞這等“狂悖犯上”的奸臣,都是對康熙皇權的挑戰,我自然要将他們的薦章歸到非法行列,不能作數。這是我做臣子的态度,更是我對康熙皇權的忠誠。

不可否認,馬齊的回應毫無破綻,就連康熙皇帝也不得不将對象轉移,向群臣發出求救信号——“你們,你們,你們中間有沒有人推舉二阿哥的”,甚至還直接給出了“你們有些事啊,可能會覺得很奇怪,甚至有人會認為朕是出爾反爾”的無奈說明。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馬齊的回應成功了,在逼得康熙皇帝無言以對的同時,還絕對證明了自己隻是嚴格遵照表面聖旨,而并未深入體察聖意才被人利用,被人拉倒了“串聯”中去。這也是康熙皇帝将其評價為“遇事昏聩”的真正原因所在。也就是說,在簡單的幾句回應以後,馬齊就輕松推掉了應該和佟國維一樣的“串聯群臣、中間聯絡”罪行。

雍正王朝為什麼要假裝出喪來躲避(雍正王朝遇事昏聩)4

如何能夠證明?

我們來看下康熙皇帝随後的兩句話:

“佟國維,這兩百多人聯合的折子是怎麼回事?”

牽扯到具體的“串聯群臣”罪行,康熙皇帝隻問了佟國維,并沒有提及馬齊。

“張廷玉,你也是上書房大臣,你說說佟國維有沒有中間聯絡?”

牽扯到具體的“中間聯絡”罪行,康熙皇帝同樣隻針對了佟國維,卻并未提及馬齊。

由此,足以證明康熙皇帝在追究具體罪責的時候,已經将馬齊摘除在外了!

等到佟國維被康熙皇帝勒令“回家養老”以後,馬齊主動跪倒請罪:

“奴才的罪與佟國維一樣深重,求皇上重重懲治!但奴才以為在阿哥之中,确實隻有八阿哥宜乎立為太子,懇請皇上不要以臣等之過,棄用賢者之王。”

馬齊真糊塗了?康熙皇帝壓根就不想冊立皇八子胤禩,馬齊直到現在還沒看出來嗎?

我們先來看下康熙皇帝的回應:

“剛才隆科多說佟國維糊塗,朕看你才是真糊塗,你的罪在于見事昏聩、随聲附和。朕降你兩級,仍在上書房行走,列在張廷玉之後!”

雍正王朝為什麼要假裝出喪來躲避(雍正王朝遇事昏聩)5

“降兩級”,也就是工資待遇下降,對于馬齊這樣的朝廷高官而言,算不上什麼;

“列在張廷玉之後”,看似是懲罰,但其實本就列在上書房第二位的馬齊,現在仍是排在第二位,壓根就沒變。

也就是說,能讓佟國維這樣的“朝廷首輔”回家養老的大罪,在馬齊身上就變成了無關痛癢的小過,略微懲戒了事。

而這一切除了最初階段和康熙皇帝對話中的“推脫罪責”外,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最後這句“請罪”的内容中。

那麼,馬齊的請罪之詞到底高明在哪裡?

請注意康熙皇帝在誇贊張廷玉時,對馬齊的暗裡諷刺:

“張廷玉,你這個書讀的好啊!好就好在時刻不忘聖人的忠恕之道,與人為善;好就好在時刻以江山社稷為重,而不像有些人趨紅踩黑、見風使舵,想的不是江山社稷而是他自己的祿位。”

也就是說,經過馬齊的高明推脫,康熙皇帝已經明确馬齊并無“朝臣群臣、局中聯絡”的罪行,他隻是厭惡馬齊“趨紅踩黑、見風使舵”的品行。如果佟國維因為舉薦皇八子胤禩而被懲治後,馬齊就立馬改變口風,轉向對二阿哥胤礽的支持,豈不更讓康熙皇帝厭惡。所以,他隻能将自己對皇八子胤禩的支持堅持到底,将自己的“見事昏聩、不明就裡”堅持到底,才能讓康熙皇帝徹底認定自己是因為糊塗而被蒙蔽牽扯進了這件“結黨營私”的大罪中。

很明顯,就其受到的懲罰來看,馬齊明顯成功了!

雍正王朝為什麼要假裝出喪來躲避(雍正王朝遇事昏聩)6

讓人拍案叫絕的官場智慧

太子胤礽被複立後,康熙皇帝命太子“留京建國”,自己則開始了人生中最後一次南巡。就劇中的太子胤礽人設,複立之後自然會百般刁難那些曾經舉薦皇八子胤禩的朝臣。于是,馬齊就看到了在太子宮外跪倒一地的朝廷官員們。

“我們也不知道怎麼了,無緣無故就讓我們跪在這;我們跪在這不要緊,許多要緊的事都耽擱了;馬中堂,您是上書房大臣,您可得為我們做主啊!”

馬齊則如此回應:

“知道了!我這就去說!”

作為上書房唯一一位留京的大臣,馬齊身上肩負的責任非同小可,既要輔佐太子監國,又要統率朝廷百官。一旦政務被耽擱,或者出現大的纰漏,太子會不會挨罰不好說,但馬齊肯定要承擔相當一部分責任。而且,身為“統率百官”的上書房大臣,馬齊有責任為百官出頭,為百官做主,所以他才會痛快的接下官員們的請求。

隻是,馬齊真就替官員們求情或者說話了嗎?

在馬齊和太子胤礽之間的對話中,馬齊先是要求“太子現在看奏折,即送即看即批”,而後又對太子“教育”道:

1、“太子,像您這樣攜私忿而誤國事,就不怕寒了滿朝文武的心嗎?”

2、“誰當太子都得以國事為重,像太子爺您現在這樣,何以向皇上交代?”

官員們的請求,馬齊一句沒提,反而變着法的激怒太子,直到太子命其“跪到外面去,等候發落”後,轉身就走,一句辯解的話都沒有。

雍正王朝為什麼要假裝出喪來躲避(雍正王朝遇事昏聩)7

不是說好了為官員們求情嗎?不是肩負着輔佐太子監國的重任嗎?馬齊這種“主動求罰”的目的何在?

馬齊雖然是上書房大臣,但太子胤礽畢竟是監國,可謂大權在握,壓制馬齊那就是分分鐘的事。也就是說,面對太子胤礽這種被複立後便“瘋咬”的情況,馬齊根本就無法改變,政務被耽誤,甚至出現大纰漏的情況更是無法避免。

如果任由太子胤礽這樣發展下去,馬齊會獲康熙皇帝重譴的可能隻會越來越大。為了自保,為了擺脫罪責,馬齊該怎麼辦?

激怒太子,讓太子嚴厲訓斥、懲罰自己,甚至将自己免職!

如此一來,馬齊最起碼能達到三個目的:

1、和當時的皇四子胤禛一樣,面對如此亂局,反倒能夠落得清淨,眼不見心不煩;

2、不管馬齊在裡面怎麼和太子對話,隻要被太子訓斥而且被罰跪,就能讓官員們認為是為他們求情所緻,馬齊在官員們心中的正面形象就會更為穩固,威望、地位、影響都會進一步提升。

3、更重要的是,被太子罰跪乃至免職以後的馬齊,能夠省去康熙皇帝一切責罰的可能。不是我不管,也不是我不盡心輔佐太子,而是我被太子罰跪、免職了,無能為力。

雍正王朝為什麼要假裝出喪來躲避(雍正王朝遇事昏聩)8

隻有這樣,馬齊才能在康熙皇帝遠離京城,太子胤礽留京監國的混亂局面下完成自保,平穩過渡,平安等到胤礽再次被廢,等到康熙皇帝回京。

現在,你還認為馬齊是三位上書房大臣中的昏聩者嗎?還認為這個被康熙皇帝數次訓斥的朝廷高官毫無政治智慧嗎?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于《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并不以曆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