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的期末考試已經落下帷幕,家長朋友圈裡卻熱鬧起來。好多的家長都在曬孩子拿回來的獎狀,比如:學習進步獎、積極分子、三好學生等。對待獎狀這一物品,家長們似乎要比孩子更加珍惜。為什麼呢?
70、80後的家長是經曆過上台領獎的那個年代。一張獎狀是一種榮譽的象征,也是對上一個學期學習成果的檢驗。隻有成績優秀的學生,才能在學期末獲得一張獎狀。那個時候,隻要看見誰家牆上滿牆的獎狀,就會知道這家有個讀書厲害的孩子。那時候的獎狀真是十裡八鄉都認可。
筆者小時候,學期末的獎狀會按考試成績排名來領。誰考試第一,誰就要領一張“第一名”的獎狀。通常,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還會有一張“三好學生”的獎狀,簡直是“雙喜臨門”。
如今,差不多每個孩子在學期末都能領一張獎狀回家。一開始,家長還算高興,一打聽原來班級裡每個孩子都有,老師還真是“人人平等”呢。而獎項内容也是五花八門,比如“三好學生獎”、“愛心小天使獎”、“明日之星獎”、“閱讀英雄獎”、“文明之星獎”等等。
有人說,獎狀是給孩子的一種鼓勵,也是他的一次成功體驗。可相比較家長而言,有的孩子并不care這些獎狀。拿回家就丢在一旁,要麼就是被揉得皺皺巴巴,甚至有的孩子拿它當起了草稿紙。
雖然,有些獎狀并不是期末考試成績的直接體現,但足以說明老師給你一個專屬獎項的特殊意義。很明顯,老師是在嘉獎你平時在這個方面的優異表現,這也是一種肯定。
不管怎麼說,拿到獎狀就要笑啊孩子們,開心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