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正道執導的《催眠大師》和《記憶大師》,被人譽為是截至目前“最燒腦”的華語電影。其實早在2009年,韋家輝和徒弟歐健兒便拍出了讓人瞠目結舌的懸疑之作《再生号》。它憑借着精妙複雜的劇情結構,多重世界的設計,恰到好處的特效運用,再混合“孟婆”的民間傳說,改變了傳統香港懸疑電影相對單調的叙事模式,也因此獲得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最佳劇本”獎。
雖然本片并非是韋家輝創作的第一部懸疑題材作品,但即便比起那部被衆多影迷奉為“神作”的《神探》,本片的繁複程度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與《記憶大師》相較,本片也毫不遜色。
故事一開始并不複雜,但随小說世界的誕生和現實世界的雙向推進,電影逐漸出現了多個世界。現實與虛構世界的不斷重疊、交織,使人物在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穿梭,兩界緊密相依,直到再也無法分開。影片中所強調的濃烈親情可謂無處不在。在似真又假的多重世界裡,每個人都對親人充滿了無盡的思念之情。韋家輝通過湯樂兒小說中所塑造出來的那個“重生的假象”,可以讓觀衆進一步感受這個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也表達出了韋家輝對于“生與死”哲學式的思考。
第一重世界,毫無疑問是個幻象。女兒通過小說讓爸爸“再生”,讓“死去”的媽媽變成一隻貓陪伴在爸爸身邊;第二重世界更擴大一步,湯有亮把“死去”的女兒變成了陰間的孟婆,女兒成為了孟婆之後,便能連接陰陽兩界,亦成為了維系全家人生存希望的紐帶。第三重世界,在女兒小說中“活着”的爸爸又重新創作出了另外的故事。這三重世界非但沒有平行存在,反而處處“相悖”,而韋家輝又将這些線索不斷推翻、打亂,令影片裡的多重世界陷入了更複雜、更矛盾的混亂之中,複雜的程序,與觀衆的智力進行着不斷的博弈。
雖然人物關系讓人千頭萬緒,但相同的是,三層世界裡的人都通過“改寫命運”,來撫慰自身所遭受過的巨大精神創傷,試圖去颠覆法則,扭轉生死。然而不能改變的是,每個小說“創作者”的憤怒情緒逐漸取代了最初對于親人最單純的“思念”,這種情緒逐漸在三重世界裡蔓延開來,四處滲透。這樣的設置,充分體現出了韋家輝、歐健兒過人的編劇才華。
總而言之,影片最終講述的還是一個關于“愛”的主題。正如影片的開頭字幕所說的那樣“愛,讓死去的靈魂在思念中再生”,然而韋家輝卻對影片中“生死”的主題做出了進一步的回答:生或死,究竟是否如電影裡表現的那麼戲劇化呢?
其實。故事,或故事中的故事哪個才是真實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片裡的悲劇确實已經發生了。而生還者該如何繼續生存下去?這是電影想要帶出的訊息。盡管在世的人不斷通過各種方法讓家人複活,但他們已經失去了往日的笑容,這也注定了有些幸福是并不被許可的。本片也告誡人們,要認清現實,最主要的,是要“活在當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