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丁·沃爾夫 譯/觀察者網 由冠群】
全球化的未來前景如何?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問題之一。今年6月,我曾提出,與日益流行的觀點相反,“全球化并未消亡,它甚至都不處于日漸消亡的狀态。但全球化确實在發生改變”。促成全球化發生改變的一大主要原因是遠程服務業的發展。
理查德·鮑德溫在他的《大融合》一書中指出,自工業革命以來,我們見證了三波貿易機會。第一波是工業化和交通革命為商品貿易創造了機會。較近一波則是新信息技術使得“工廠貿易”成為現實:将整個工廠搬到勞動力便宜的地方就可獲利。然而,在今天,寬帶互聯網技術使得“辦公室貿易”出現:如果一個人可以在家為雇主工作,那身處印度的某個人也可以做這份工作。
2008年金融危機後世界商品貿易舉步不前 圖源:《金融時報》
此外,第一波和第二波貿易機會需要物體的移動,而第三波則需要虛拟信息的移動,兩者之間的一個重要區别是,對實體貿易設置障礙要比對虛拟貿易設置障礙容易得多。正如美中貿易問題所展示的那樣,阻礙虛拟貿易并非不可能,但會很費勁。
正如鮑德溫在其最近四篇博客中指出的那樣,這種分析框架使我們能夠以有别于流行觀點的視角審視貿易的未來。他還特别提到,許多看待全球化和貿易曆史的“懶惰”觀點具有多層面誤導性。那麼這種“懶惰”觀點是什麼呢?那就是,在經曆了大約20年的高速增長後,全球貿易在2008年達到頂峰并在遭受金融危機的緻命打擊後開始萎縮。
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外貿比率變化 圖源:《金融時報》
這樣叙述曆史和解釋原因是誤人子弟的。
首先,世界第二大商品貿易國中國的外貿比率(譯注:外貿比率是衡量對外貿易對國民生産總值所作貢獻的指标。它是出口總額X與進口總額M之和與國民生産總值GNP之比)實際上是在2008年之前(2006年)達到頂峰。第三和第四大商品貿易國美國和日本的外貿比率在2008年之後(2011年和2014年)達到峰值。最大貿易國歐盟的外貿比率隻是停滞不前而沒有達到頂峰。
其次,外貿比率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中國。但這并沒有反映出外國施行了貿易保護主義或中國有意減少本國對外貿的依賴。中國隻是開始以平常心看待外貿對國民經濟所做的貢獻。
中國外貿比率大幅下降 圖源:《金融時報》
第三,從貨币角度看,外貿比率下降的最大原因是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而不是貿易量的減少。2008年至2020年間,世界商品貿易與經濟産出之比下降了9.1個百分點,其中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貢獻了5.7個百分點。
最後,确實有證據表明跨境供應鍊出現了解體現象,但轉折點似乎出現在2013年,即在金融危機之後和唐納德·特朗普當選之前。一個廣為接受的解釋是供應鍊在新供應商内部發生了轉移,尤其是在主導全球貿易的中國。中國現已不再進口配件後組裝出售,而是自己生産這些配件。
服務貿易持續增長 圖源:《金融時報》
總而言之,對于商品貿易占世界經濟産出之比下降這個問題,我們完全可以給出合理的解釋。其中一種解釋是許多供應鍊現已轉移到了中國境内。
而服務業則是另外一種情況。服務貿易占世界經濟産出之比盡管遠低于商品貿易占比,但服務占比一直在持續上升。服務貿易由各種各樣的人類活動構成,其中一些活動需要人員流動(例如旅遊業)。但在異常活躍的“其他類商業服務”裡,大多數活動都是虛拟進行的,這些活動多種多樣。“其他類商業服務”貿易也增長迅猛:1990年至2020年期間,商品貿易增長了5倍,而“其他類商業服務”貿易則增長了11倍。
“其他類商業服務”貿易增速超過商品貿易 圖源:《金融時報》
一個關鍵點是,此類服務貿易的擴張幾乎不受貿易協定的束縛。對服務活動的監管側重于最終服務,而不是中間服務。例如,美國對銷售會計服務有嚴格的規定,但對協助此類服務進行的幕後文書人員,美國卻對其任職資格幾乎沒有規定。
因此,“美國會計師幾乎可以雇傭任何人來統計客戶的差旅費,并将其與費用收據進行核對。”提供中間服務(而不是最終服務)的職業人士包括記賬員、法務會計師、簡曆篩選員、行政助理、在線客服、平面設計師、助理編輯、私人助理、X光片解讀人、信息安全顧問、網管、程序員、合同審核律師、撰寫報告的金融分析師。這樣的職業不勝枚舉。
正如鮑德溫在《全球劇變》一書中所指出的,此類技術驅動型貿易潛力巨大,而且極具破壞性:在高收入國家提供這些服務的白領是中産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他們将很難保住自己的工作。
“其他類商業服務”包含多種重要的服務形式 圖源:《金融時報》
總之,有證據表明,自然經濟力量極大改變了世界貿易格局。雖然我們還不确定供應鍊将會“回流本土”還是“轉移到友好國家”,但各國對供應鍊安全的愈加重視将加快世界貿易格局的變化。更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複雜的供應鍊多元化。同時,技術進步将促使新服務類型層出不窮。
當然,各種災難有可能會改變這種局面:新冠疫情以及目前的能源危機會破壞經濟發展,戰争或戰争威脅會造成更大的破壞。盡管世界和平與全球貿易發展可能并不存在因果聯系,但世界和平的标志是全球貿易健康發展。理智的人不會希望有其他殘酷的選項出現。
(觀察者網由冠群譯自英國《金融時報》)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