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奔馳女車主事件?關注汽車消費維權從3月27日喜提新車、發現漏油,到4月16日深夜拿到和解協議,對西安奔馳女車主來說,20天的維權曆程,算是告一段落了然而,維權成功的車主想抽身,很多人卻不“允許”,這也讓此事了猶未了,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如何看待奔馳女車主事件?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關注汽車消費維權
從3月27日喜提新車、發現漏油,到4月16日深夜拿到和解協議,對西安奔馳女車主來說,20天的維權曆程,算是告一段落了。然而,維權成功的車主想抽身,很多人卻不“允許”,這也讓此事了猶未了。
輿論場上,有網友質疑,奔馳女車主“臨陣退縮”,沒有再繼續為廣大的車友發聲,是“叛變”,更有人惡意揣測:奔馳或許會通過“補過生日”的方式偷偷給他們塞200萬“封口費”。無奈之下,17日下午,西安奔馳女車主家人稱,決定放棄補辦生日會這條補償,并表示個人信譽和價值要高于經濟補償。
公衆的狐疑并不奇怪,之前的期望有多高,和解時的失望就有多大,所以看到補償條款竟如此克制,難免有些情急。這個時候,很多說法不排除以訛傳訛的成分。
即便如此,外界也不該因此事在“消費者維權史”上的标志性意義,就将其推上替大衆發聲維權的輿論前台,而不允許她回到私人生活的小天地去。的确,奔馳女車主的訴求最終得以成全,跟輿論的“助攻”不無關系。若非輿論持續發酵,她能否如願以償,确實還存在變數。但這不等于她就欠了“道義債”。
她将此事帶入公共視線,也将“不鬧不解決”的維權困境、拿“三包”做擋箭牌的做法和金融服務費等潛規則帶出水面,這不乏公共價值。輿論更該圍繞這些問題去深入探讨制度性解決辦法。
而從奔馳女車主和解後遭到質疑也能看出,汽車銷售領域有太多積弊,若都要解決起來,也可能要走一段不短的路程。所以他們内心需要這麼一個“維權代言人”,說出他們内心的痛點,解決他們面臨的難題。
紛繁的現實一再表明,當下消費者仍面臨十分艱難的維權現狀。同樣是奔馳消費糾紛,能夠坐到車蓋上、且條理清楚地把問題說清楚的女碩士,就成功維權了,而其他人則可能千難萬難。來自中消協的數據顯示,2016-2018年全國消協組織投訴與咨詢信息系統數據裡,汽車産品(含零部件)的投訴從每年1.5萬件,上升至每年1.9萬件左右,投訴解決率有所下降。
汽車消費維權難主要表現在五大方面:經營者巧立名目,消費者辨識難;經營者不提供憑證,消費者取證難;産品質量出現糾紛,消費者鑒定難;經營者推诿扯皮,消費者協商難;維權涉及問題複雜,消費者投訴解決難。
一個個“難”就是一個個“坑”,困擾着人們的維權行為,郁積已久,一旦出現一個伶牙俐齒的奇女子,就好比一根救命稻草,公衆的期待自然會瞬間爆棚。每一樁成功的維權個案,都會推動公共利益的增進,但這并不意味着,個案會改變其他消費者的窘境。至于那種把自身遭遇寄托在通過女車主維權的想法,更不現實,對女車主本身也不公平,是一種不堪承受之重。
消費環境的改變,首要是強化監管。監管到位了,法律給力了,也就不用消費者個體坐車蓋了。而女車主坐車蓋,能維護的隻有自己的權益,質疑她“臨陣退縮”,在她身上賦予過多的“維權鬥士”意義,是強人所難,也不可能改變消費者維權難的境遇。
□斯遠(媒體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