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煙花”台風影響期間,甯波市氣象局工作人員面向公衆開展台風直播和防災避險科普。
甯波市氣象局港航服務團隊在引航艇上實地考察。
慈溪市氣象局“綠絲帶”服務團隊在現代農業園區開展小麥采收期為農服務調研。
制圖 任峥
記者 孫肖 通訊員 汪玲玲
如今,甯波城鄉居民可獲得基于位置的未來24小時逐小時天氣預報,溫度、濕度、降水、風速等氣象實況監測産品和短時臨近預報;氣象部門為茶葉、楊梅、小麥等24種農作物氣象指數保險産品和10種優勢農産品提供氣象服務;通過實時接收3類分鐘級氣象監測報警信息和4個港區的小時級氣象預報,甯波舟山港主航道的大型船舶面對天氣波動能從容航行靠泊;我市電網企業、能源部門能收到定制化風能、太陽能等預報産品……
氣象服務已融入生産生活,越來越不可或缺。
精準化農業氣象服務 助力鄉村振興
“苗真好,長得茁壯整齊!”海曙區洞橋鎮惠江村水稻種植戶樊丹陽這兩天心情不錯,“感謝氣象部門在水稻育秧期及時提供天氣信息,使我們在早稻移栽時能及時規避降水影響。”樊丹陽告訴記者,3月底,氣象服務專員通過微信告知其将有低溫陰雨天氣影響,建議避開降水時段。聽到這個消息,他提早将秧苗放進大田裡,覆膜秧苗幾乎沒受影響。
海曙區每年有20餘萬盤從現代農業育秧中心培育的水稻秧苗,如何幫助這些秧苗規避低溫、大風、陰雨、寡照等惡劣天氣,保障秧盤順利“奔赴”各家農戶的田頭,氣象部門下足了功夫。他們主動與農技站對接,加入水稻育秧群,從3月底至4月底,每天發布未來14天天氣、氣溫和風力預報,幫助農戶更加合理地安排春耕備耕進度。
“我每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看一看‘海曙水稻氣象服務’微信群裡發布的信息。”呂立平是擁有1000畝水稻的種植大戶,他回憶,去年11月,群裡提前告知當月上中旬以晴好天氣為主,适宜大面積收割和晾曬,他和其他農戶便抓住時機,提前完成了收割工作。據了解,去年,氣象信息的及時發布,助力海曙區的水稻多收割了1萬餘畝。
“我們氣象服務群從最初的8個人逐漸增至現在的150多人,身邊種植大戶紛紛加入。”海曙區氣象服務員段月告訴記者,他們不僅要向農戶提供水稻育秧、孕穗、灌漿成熟等水稻全生育期氣象服務,還要結合實際生産需要,每天向農戶發布未來7天天氣預報,遇到轉折性、災害性天氣時,加密滾動發布氣象信息;至少提前3天準确做出降水或雨歇的預報,及時指導農戶進行水稻管理和收曬工作……
農業生産離不開氣象部門提供的精準化服務。根據不同區域農業生産特點,我市氣象部門針對主栽品種進行精細化農業氣候區劃。農業氣象技術人員經常到田間地頭開展“一對一”個性化服務,利用手機短信、“甯波氣象”公衆号、電子顯示屏、微信群等方式,基本實現了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直通式”服務全覆蓋。
今年,正大桑田(甯波)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慈溪市現代農業開發區種植了2.5萬畝小麥,目前麥苗長勢喜人。“多虧了氣象服務,讓我們的無人智慧農場生産出來的糧食标準高、質量好,很受客戶歡迎。”該公司生産經理胡迪均說。當地氣象部門提供的萬畝麥稻收曬氣象服務,每年使該企業獲得減災增收效益250萬元至300萬元。
農業與氣象自古密不可分。如今,全市氣象部門以農業氣象指标、作物生長模拟、大數據等技術為核心的業務平台,在農業防災減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業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奉化區氣象局聯合區桃研所,連續11年開展桃花花期預測。在水蜜桃采摘期,該區氣象局聯合市生态中心發布水蜜桃采摘指數,通過氣象數字賦能,為桃農和遊客合理規劃采摘提供便利。在水蜜桃果實成熟期,當地氣象部門還推出了水蜜桃氣候品質預測專業氣象服務,助力奉化水蜜桃多次獲得省級“特優”氣候品質證書,提升了奉化水蜜桃的市場競争力和産品附加值。
今年一季度,全市氣象部門發布春耕春播專題服務材料218期、服務短信221條,服務覆蓋7442個農戶。圍繞草莓、茶葉、苗木、柑橘等特色農産品制作氣象服務産品113期,與農業等部門聯合會商71次。同時,加強政策性農業保險氣象支撐,新增小麥氣象指數保險。
精細化港航氣象服務 助力強港建設
“海霧是對港口作業時長影響最大的災害性天氣之一,近5年,甯波舟山港因海霧停工年均時長約300小時。”甯波舟山港調度中心業務主任連勝介紹。3月13日淩晨,甯波舟山港遭遇今春第4場平流霧,但在港口調度中心指揮下,船隻有序進出核心港區,運行未受影響。“霧期”不誤期,“霧航”不誤航,得益于持續優化的精細化港航氣象服務。
“霧的生成受地表或海面影響大,在複雜地形下分布不均勻,港區常發生局地性很強的‘團霧’。另外,缺乏高時空分辨率的海霧監測手段,數值預報對近地層大氣物理特征的刻畫能力有待提升,對預報員經驗的依賴比較大。”市氣象服務中心港航氣象首席預報員申華羽介紹,當前甯波氣象部門分港區提供分鐘級報警和小時級預報,以及實時氣象監測預警信息,輔助海事部門實現分港區、分時段管制。相繼研發出“核心港區、梅山港區、金塘大橋北、蝦峙門錨地、沿海海面”的“4 1”片區精細化産品,發布蝦峙門航道能見度預報模型和低能見度專業預警産品等,盡可能提高海霧的預報準确率。
在分片區精準天氣預報預警的支撐下,海事部門有序疏導借道貨船通行、大型集裝箱貨輪進港,提高了船舶的運輸效率和經濟效益。“船隻按計劃盡早入港,為港航部門搶回寶貴的作業時間,同時減少了因封航産生的滞港費、延遲違約費、保險費等次生費用。”甯波海事局指揮中心值班長郭威介紹。
今年4月下旬,甯波舟山港主航道及沿海海面出現持續強海霧過程,4月21日至25日,甯波舟山港因能見度不良多次實行交通管制,約650艘船舶進出港受影響。氣象、海事、港口、引航等部門組建工作專班,重點研判霧季疏港方案,優先保障民生物資船、集裝箱班輪集中疏港。
甯波氣象局首席預報員提前24小時對蝦峙門錨地進行分析研判,發布分級海霧預報産品,協助港口調度中心制訂次日預排班計劃。當天,工作專班根據霧情實時變化,謀劃制訂重點船舶疏港具體方案。通過集中現場辦公,首席預報員結合地面監測、激光雷達監測、衛星反演等手段,對當天霧情進行再次研判,判斷霧情“窗口期”,為海事、港口等部門“分批分段”“二次引航”“精準霧航”等提供了重要參考。截至4月25日,本次海霧天氣下甯波舟山港實現540艘船舶進出港,其中包含大型集裝箱船81艘。
根據甯波海事局與市氣象局今年聯合發布的評估報告,港航氣象服務年均為港區增加可作業時長約150小時。
精密化生态氣象服務 助力低碳發展
天氣氣候,曆來是影響能源消費、清潔能源産出效率及能源儲運的重要因素。開發新能源,需要更加精密化的風能、太陽能資源調查。
“我們系統自帶的發電功率預測存在較大誤差,通過氣象部門的風力趨勢預報,能夠提高發電功率預測的準确性,同時對我們提前安排精細巡檢、提前解纜等措施有很大幫助,有助于深入挖掘設備潛力,持續提升風能利用率。”浙江甯波風電公司生産部主任李甯波說。
氣象賦能風力發電,充當了風電場的“指揮棒”。據了解,目前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浙江甯波風電公司在北侖、鄞州和甯海共有3個風電場。其中,北侖穿山風電場是浙江省最大的陸上風力發電場,該風電場共有30座風力發電機組,采用1.5兆瓦抗台型風機,是浙江省沿海地區首個采用“大容量、長葉片”機組的高山風電場,全年發電量1.2億千瓦時。
“早在10年前,我們就開始在穿山開展梯度風觀測。”北侖區氣象局副局長張晨晖表示,氣象部門一直緻力于沿海區域風能資源條件的氣候評估工作,為北侖穿山半島風電項目順利落地提供各種數據支持。
“為保障安全生産和風力的有效利用,在風速小于3米/秒時不能進行有效發電,當風速超過50米/秒時啟動安全鎖機模式,不同風速等級,風能産出效率不同。”北侖穿山風電場技術人員屠銀潮表示,精準周密的氣象服務,有助于電力生産的最大化。
近年來,北侖區氣象局通過精細化風力監測預測分析,制作了穿山區域風能利用氣象服務産品提供給風電場,風電場則根據風力強度和演變趨勢合理安排吊裝、檢修、發電等生産環節。
在太陽能資源利用上,今年年初,北侖區最大的光伏電站——北侖電廠50兆瓦光伏電站建成投産并網。“太陽能具有顯著的波動性和随機性,氣象服務能保障新能源發電安全高效。”北侖電廠50兆瓦光伏電站徐志兵表示。
“隻有提前準确預測各風電場、太陽能發電站的發電功率,才能合理安排電網運行方式,最大化消納清潔能源電量。”甯波市氣象局正高級工程師黃鶴樓介紹,這需要精準預測風速和輻照度等關鍵新能源發電氣象要素。
近年來,甯波氣象部門根據需求發布風力氣象條件預報産品,相關企業能定期收到“量身定制”的新能源電力氣象預報簡報、風能太陽能短期預報産品,遇到高影響天氣過程時,相關企業還可以向氣象專家直接咨詢、研判影響。
“風能太陽能短期預報産品,現已成為全市氣象部門的一項新型業務,為地方和能源部門提供服務保障。今後,我們将進一步提高精密程度、優化預報結果,服務好我市新能源發展。”市氣象局預測處郝振華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