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80年以後的科技

80年以後的科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8 11:15:38

80年以後的科技(四十年前的科學熱)1

閑來無事,整理藏書。理出了一大堆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科學技術哲學的書。其中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的出版物居多。邊理邊翻,把思緒帶回了四十年前,勾起了許多記憶。突然發現,原來四十年前除了“薩特熱”“尼采熱”之外,還有一個“科學熱”。

經曆過那個時代的人都不會忘記,全國科學大會的召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命題的提出,激動人心的“科學的春天”的來臨。詩人徐遲充滿激情的《哥德巴赫猜想》,讓陳景潤這位蝸居鬥室、連自己生活都不善料理卻矢志不移埋頭破解世界級難題的數學家,成了國人崇敬的偶像。套用現在的流行語來說,他擁有無數的粉絲。由此帶來的就是對科學知識的敬畏和對發現科學規律、發明各種新技術的科學家、發明家的崇敬,成為一代風尚。一度流行的“知識越多越反動”的輿論被一掃而光。

最直接的一個效果,就是引發了國人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科普讀物成了暢銷書,我自己也被卷入其中。比如,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的許多作品,就在藏書之中。翻開其中一冊《宇宙、地球、大氣》一書的版權頁,1979年第二次印刷的印數為329650。足見其發行量之大。想想,那時,大家收入不高,定價0.65元,大體相當于我這樣的教書匠月收入的百分之一。月薪36塊的青年人,也有不少投入到這場讀書熱之中。再翻下去,可以看到,許多地方都有鉛筆劃的杠杠和記号,可見都是認真讀過的。其實在那個低收入的年代,沒有多少人會為裝點門面去買書。書是用來讀的,這是當時的常态。大量發行的科普讀物,涉及面極廣,除了宇宙地球,還有從元素到基本粒子,生命的起源和人體及思維。科學史包括各門學科的發展史和涉及整個科學技術發展的宏大叙事( 如梅森的《自然科學史》、丹皮爾的《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系》)都有數量龐大的讀者群。丹皮爾這本45萬字的厚書,1979年重印時總印數達30500冊之多。更加令人驚訝的是手頭兩本量子力學史話,第一次印刷的數量分别為10萬和200410。

對科學史的極大興趣

這一時期的科學讀物中有關科學研究的方法、藝術書籍也有較大的讀者群。我手頭就存有《漫話科學假設》《科學與思考》《科學研究的藝術》等。其中影響面比較廣的就是貝弗裡奇的《科學研究的藝術》,1979年第一次印刷的時候,就達到152400冊之多。打開這本封面被翻破的小冊子,就可以發現,這位卓有成就的科學家,綜合了一些著名科學家的經驗和見解,結合自己的經驗教訓,用風趣的語言,通過一個一個科學史上的故事,将科學研究中做出新發現所需要的思維技巧——藝術,娓娓道來。

對并非直接從事科學研究的讀者來說,比這些思維技巧更具吸引力的是,此書對科學研究人員、科學家的品格的描述。在作者的筆下,最基本的品格是兩條——“對科學的熱愛和難以滿足的好奇心”。所以,盡管科學家很少因自己的勞動獲得大筆金錢,但是新發現帶來的激動是科學家最大的報酬,人生最大的樂趣。(via 社會科學報 點擊“了解更多”獲取全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