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美國《舊金山紀事報》報道顯示,今年秋天美國大學為中國學生發出的簽證數量大幅下降,同比減少4萬份,下降45%。取代中國學生的是大幅增長的印度學生。許多美國大學紛紛表示擔憂,中國這個大學費市場,還「熱」嗎?同時,中國留學走過這麼多年黃金期後,是否真的走到了拐點?為了回答這個問題,10月初全球化智庫CCG與中國銀行連續第十年發布了《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22)》。基于這份報告,并結合其他相關數據,我們一起來看看「留學生流動的去與回」。
01.
地緣政治時代
人才都往哪裡去?
《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22)》裡的許多發現仍然和以往保持一緻,比如全球留學人員保持增長勢頭。
據UNESCO的統計與預測,從1999年到2019年,全球學生跨國流動人數增長了近2倍;美國是全世界第一大的留學國,絕對人數最多的留學國家仍是美國和英國。
此外,中國這些年來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0年度海外留學生人數達70.35萬,2010年是14.4萬,翻了近5倍。
數據顯示,中國在美國、澳大利亞、英國、日本、德國和新西蘭等地都是留學生最大來源國,在美國留學人數高達37萬,占了近一半。
但是同時根據今年的國際形勢,我們也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數據。
首先,留學中國的人數增多。報告披露,2018年起,中國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和英國的世界第三大、亞洲第一大留學目的國。
這從側面反映出近幾年國内對于“留學中國”打造的成功度,雖然伴随着一些争議,但是數量确實越來越多。
數據顯示,在中國留學的海外生源裡,韓國最多,其次是泰國、巴基斯坦、印度和美國。
其次,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地緣主義和民粹主義在政治格局當中的興起;新冠疫情和政治因素,開始對國際人才流動當中産生的不容忽視的影響。
美國作為傳統留學目的國,因其持有的單邊主義簽證政策,消極應對疫情的政策,使得部分留學生選擇前往歐洲的英國、法國、德國等持有更積極政策的國家留學。
從數據來看,美洲、大洋洲等接收國際學生數量均有所下降。
其中美國、加拿大等地留學人數下降較快,增長較快的為英國、德國和法國,以及俄羅斯。
僅從中國學生來看,留學澳大利亞、法國和日本的生源數量有所下降,增長較快的為新西蘭、俄羅斯和英國,美國留學較為持平。
整體來說,全球八大留學目的國接收高等教育國際學生人數排名基本保持穩定。大家仍會通過流動來得到更加符合個人發展的教育資源,全球化仍在進行中。
02.
MIT在校60名本科生
研究生高達810人
這些年來,亞洲國家出國留學生增長迅猛,其中尤其是中國遠超第二名印度約60萬人,居于全球首位。
但是随着疫情和海外關系等影響,這些年來印度學生瘋狂趕超,增長率是全球最高的,以每年22.2%的百分比增長,很可能近幾年裡會趕超中國學生。
中國學生不是跟自己卷,就是跟印度學生卷。
同時,越南,哈薩克斯坦,都是非常有影響力的留學生輸出國。
而且因為疫情的關系,低齡留學的頻率有所下降,研究生增長比例越來越高。
尤其是在研究生班級裡,常有英國學校全是中國學生,連老師都是中國人的故事,「反向留學」成功。
大量學生在研究生階段選擇出國,已經是近十年的趨勢。
海外大學也非常喜歡招收中國學生,一來研究生招收學生數量多,可以增收,二來确實中國基礎教育打得牢固,學生生源質素高。
以全球最頂尖的麻省理工MIT為例。
MIT每年在中國招生本科生僅為十餘人,官方數據顯示目前僅有62名來自中國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則高達810人。
■MIT國際學生來源
這些學生生源來自國内頂尖院校。
國内頂級名校裡每年均有15-20%的學生選擇出國,疫情後數據有所下滑。
■北大2021屆畢業生就業報告
而且,學生去往的大多都是頂尖名校。
以北京大學披露的2019屆畢業生數據可知,學生基本上選擇前往美國頂尖名校就讀,光斯坦福、MIT、哈佛等加起來就接近80人,被稱為中國學生最多的藤校之一的哥大則吸納了78人。
■北大2019屆畢業生就業報告
不過這些年來,一線城市選擇送孩子出國讀本科的也越來越多。美國門戶開放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起,赴美留學的中國本科生人數超過研究生。
但是這個數據在疫情後,是否有所變化?且等今年的報告。
中國學生出國讀什麼專業呢?
調查顯示,STEM、商科在美國和加拿大比較受歡迎,各個國家領先的學科不同,所以前往不同國家的留學生選擇也不同。
比如去法國的學生讀文科的較多,德國的工程較多,澳大利亞則是管理較多,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學習人文藝術,社會科學等專業。
但是因為關系影響,部分國家的關鍵技術領域仍然對中國學生較為敏感。不過要找工作,确實是STEM、商科等更吃香。
03.
海歸人數增長67.3%
求職有了三大新變化
出國人數增加,歸國人數自然也相應增加了不少。
據CCG《2020年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相關調查,2020年着手回國就業,并向國内崗位投遞簡曆的留學生人數,較2019年增加67.3%。
從報告來看,國家仍非常支持留學,并且關注留學生在海外的安全,同時歡迎有着多文化背景的留學生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呈現出一個非常積極的态度:
“在國家‘雙循環’戰略的進一步落實中,出國(境)留學與工作的中國學生人數将持續增加,具有海外背景的國際化人才将在國内國際雙循環中發揮更加重要作用……同時,有留學背景、國際視野的海歸人才越來越願意參與到國家治理中,為服務人民貢獻出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更好地國際發聲、講好中國故事,推動我國公共治理的長足發展和全球治理的充分參與。 ”
這一點從許多優惠政策也能看出。
比如上海今年推出了2022年留學生落戶政策規定,世界排名前50學校的留學生直接落戶,而且世界排名51-100學校的留學生,繳納6個月社保,不看社保基數就可以落戶,大力吸引留學生。
這份名單的大學根據QS/TIMES/USNEWS/上海軟科等四大排名綜合評估而成,共有149所院校。說實話,有些大學跟國内211/985難度比起來确實低得多。
而根據數據顯示,一線城市仍是海歸歸國的首選,不過跟往年數據相比,今年的海歸求職也有些新變化。
變化其一
相較于一線城市越來越内卷的就業環境,海歸求職意向地從一線迅速往新一線和二三線城市,尤其是這些城市也相應出台了許多對海歸的友好政策。
變化其二
來自不同國家歸國的人數有所不同,同比增速的竟然是許多家長打算去低齡留學的新加坡,據悉目前工作非常難找,連當地人求職都有困難,加上内卷程度不亞于一線城市。此外留學澳洲、德國等的學生同比有所增長。
另外一邊,來自英國、美國和日本的學生求職人數同比增速大幅降低。
尤其是美國,跟中國留學生絕對值比起來,選擇歸國人數确實不成正比,部分原因可能是選擇繼續深造的學生增多。
變化其三
跟往年留學生奔向大廠高薪比起來,在強大的内卷之下,996仿佛喪失了其魔力。
現在如同上世紀90年代一般,海歸更傾向于進入外企,又掀起了一股外企熱,社交媒體曬出外企工牌已經成為了新型人生赢家的代表。數據顯示,其同比增長也高達19%。
看完報告,我的最大感想是,站在這個許多人認為的巨變時期,人口的流動并未停滞。
留學是改革開放後中國與全球進行流動最為重要的一環,也早走入了尋常人家,誰家沒幾個留學生對吧?
而「流動」也是人類學上最為重要的概念之一。
大數據背後是由每個個體組成的,像如我一樣,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在全球各地來來往往的現在,正在塑造着我們這代人走向的未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