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不是冬眠的動物。
大熊貓具有不懼寒濕。氣溫在-4~14℃,仍然可穿行于厚厚的竹叢中。總愛在濕度80%以上的陰濕天地裡生活。大熊貓之所以不是冬眠的動物,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三,大熊貓不存在食物短缺的情況。動物冬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冬天食物嚴重缺乏。進入冬季之前,許多動物首先貯備脂肪,甲狀腺素、腎上腺素水平迅速降低,新陳代謝逐步下降而進入冬眠期。大熊貓幾乎完全靠吃竹子為生,竹類占全年食物量的99%,可供大熊貓食用的竹類植物共有12屬、60多種。竹類是四季常青,常年可供的食物,因此,不存在因缺乏食物而冬眠。
第二,大熊貓的行為舉止,都在減少能量的消耗,不必要用冬眠的方法來減少能量消耗。大熊貓一半的時間用于進食,可見其“細嚼慢咽”,剩下一半時間多數在睡夢中度過。平躺、側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團都是其喜好的睡覺方式。還有那胖嘟嘟的身體和慢吞吞的行走方式,能夠保存能量,以适應低能量的食物。
第三,大熊貓的食物--竹類營養價值較低,雖吃一點其他植物,但進食量極少,因此,不能在體内有過多的能量貯存,當然就不能進入冬眠了,沒有為冬眠儲備體能的營養條件。
第四,自然界中的大熊貓随着氣候和食物分布的變化,大熊貓有垂直遷移習性,夏季上移高山,秋冬高山積雪則下移到中低山地區,有較強的适應環境能力,不必要用冬眠的方式來适應環境。
第五,研究發現,大熊貓共有21對染色體,基因組大小與人類相似,約為30億個堿基對,包含2~3萬個基因。與全基因組測序的物種相比,研究人員還發現大熊貓基因組與狗的基因組在結構上最為接近,與人也有較大的相似性。大熊貓天生具有哺育動物不冬眠的遺傳學特性。
第六,大熊貓是恒溫動物,體溫自身調節隻可以在一定的範圍内進行,超出這個變化範圍,大熊貓自身無法調節。
動物冬眠是動物對付不利環境的一種保護性反應,誘發冬眠的物質(激素類蛋白質)在動物的血液中,血液中的這種物質濃度越大,誘導冬眠作用越強。冬眠是一種奇妙的現象,人類對動物冬眠的奧妙還不是十分了解,揭秘的難點在于各種動物冬眠的原理有所不同。
大熊貓,屬于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野外大熊貓主要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裡,那裡常年空氣稀薄,雲霧缭繞,氣溫低于20℃。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