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在忙的時候也陪陪孩子

在忙的時候也陪陪孩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17:24:49

在忙的時候也陪陪孩子(也要多陪會兒孩子)1

心理咨詢師通過沙盤遊戲來解讀孩子的内心世界。 杜澤彥 攝

說起留守兒童,人們大多想到的是“農村的孩子”,其實城市裡有不少孩子正在遭遇“隐形留守”,他們從小在老人身邊長大,或因父母工作繁忙,即使同住一個屋檐下也鮮有機會見面;或因父母去外地工作,一周甚至一月才能見上一面。同時,随着進城打工者的生活好轉,有些留守家鄉的孩子也相繼來到父母身邊讀書生活,但面對陌生的環境,他們卻惶惶不知所措快樂不起來。

記者走訪發現,親子關系的疏遠,會對孩子心理産生巨大影響,孩子容易出現抑郁傾向精神障礙。

父母不在身邊 女孩無精打采

在學校近日開展的家訪活動中,二年級代理班主任楊老師第一個直奔女生小桐的家。原來,由于原班主任歇産假,楊老師自新學期接手班級教語文以來發現,小桐不願開口說話,不僅上課回答問題時不說話,下課和同學們也幾乎一句話不說。

新學期開學半個月,楊老師上課先後兩次叫小桐回答問題,第一次小桐低頭不語,楊老師以為她不會,沒太在意;第二次小桐依然低頭不語,被再三追問竟然哭起來,楊老師開始意識到孩子有問題了。課後一打聽,數學、英語老師都反饋小桐有這種問題,說“可能抑郁了”,因此課堂上不叫她回答問題。老師們還知道,小桐父母在北京工作,一直是姥爺姥姥在家照顧她的學習和生活,而春節前姥爺不幸因病去世。

楊老師觀察到,課間休息時,小桐總是坐在椅子上發呆,一副無精打采、悶悶不樂的樣子,不願和同學們說話和玩耍,在操場上活動時也喜歡“獨來獨往”。楊老師問小桐,為什麼不願跟同學一起玩?小桐語音低微地回答:“我不舒服。”若是再問,她就抹眼淚。

父母陪伴成為一件奢侈的事

楊老師告訴記者,家訪中她發現,父母的陪伴對于小桐而言,仿佛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小桐最近一次見到父母,是春節前姥爺去世,他們匆匆從北京趕回來。再往前追溯,與父母的見面是今年元旦假期。

“爸爸媽媽,姥爺沒了,你們還走嗎?”小桐姥姥向楊老師透露,那幾天,小桐寸步不離地跟在父母身邊,這個問題被她反複問了好幾遍。可能不忍讓女兒難過,媽媽堅定地說:“不走了!”看到爸爸沉默不語,不放心的小桐等轉天再問媽媽時,這次媽媽也沉默了。那天,放學回家的小桐看到爸媽又走了,開始眼眶泛紅輕聲地抽泣,姥姥把她摟在懷裡安慰說:“他們要去工作掙錢啊,你媽說過年回來看你,叫你好好學習……”小桐抱住姥姥大哭起來:“媽媽說話不算數……也不教我寫作業……”今年春節,小桐爸媽響應“就地過年”的号召,沒有如約回來。

家訪之後,楊老師針對小桐在學校的表現,一邊上網查詢一邊咨詢學校心理老師,确定小桐已經有了抑郁傾向,她于上周與小桐媽媽取得了聯系。電話中,小桐媽說,之前的班主任已經向她反映過小桐的問題,但沒想到問題會如此嚴重,她決定辭職回津,全心全意地照顧小桐。

楊老師說,這次家訪她還發現,班裡一位男生的父母離異了,男生跟随爸爸生活,而爸爸每天工作早出晚歸,隻能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照看。“父子倆雖然同住一個屋檐下,卻很少有機會見面,連原本屬于親子的雙休日時間,爸爸也是經常加班。”楊老師認為,這會讓孩子在精神上感到十分孤獨,長此以往必然會出現心理問題。

“不合群”女孩吵着要回老家

去年秋季開學,心理咨詢師王傑在一所小學進行心理講座時,二年級女生小豔被班主任推薦過來,原因是她“不合群”。王傑讓班主任邀請家長帶着孩子來心理輔導室談談,先了解孩子的成長背景以及在家庭的表現。

小豔媽帶着女兒很快來到心理輔導室,見到王傑便告知,她曾經帶小豔看過醫生,因為焦慮、孤僻、自卑,孩子被确診為輕度抑郁症。小豔媽說,剛升入二年級,小豔突然說不想上學了,問她也不說是什麼原因,吵着要回老家找爺爺奶奶。

王傑詳細了解後得知,由于小豔爸媽常年在津打拼做生意,小豔上學以前是在老家跟爺爺奶奶生活,一年難得與父母見面幾次。每次見到爸爸媽媽,小豔都是很依戀,每次分别,也都是哭天搶地,很是不舍。爸爸媽媽也因此非常内疚,為了一家早日團聚努力打拼,生活條件剛一好轉便把小豔接來上學。

可讓小豔媽沒想到的是,把小豔接到身邊後,她卻很怕去上學,脾氣越來越倔,老師也反映她非常孤僻不合群。小豔媽起初覺得是爺爺奶奶比較寵孫女,把她慣壞了,後來得知女兒患有抑郁症,為此很着急,也不知道孩子究竟是什麼心理問題,要怎樣教育?

心理減壓讓孩子敞開心扉

“留守兒童容易出現抑郁傾向,這是一種精神障礙,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孩子做事情沒有安全感。”王傑說,他發現小豔是一個對環境安全感要求很高的女孩,她進屋後有些抵觸情緒,而且不敢像别的孩子那樣大大方方地觀察環境,于是他帶小豔參觀心理輔導室,好讓她心情放松。

在情緒宣洩區,有宣洩物可以擊打,王傑給小豔做了示範,請她試一試。小豔先是輕輕地碰了碰一個橡膠人,然後揮拳打了幾下,王傑注意到她的眼神已經不太躲閃。室内牆上有心理學挂圖,王傑給小豔講每一張圖是什麼意思,她聽得很認真,眼神中有光在流動,王傑感到她不像剛才那樣抵觸了。

随後,王傑帶小豔來到沙盤區,讓她把沙具擺到沙盤裡,自由地編故事、擺景布圖,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小豔站在沙具架前觀察了一會兒,開始小心翼翼地拿了一個沙具,拿到後看了王傑一眼,王傑笑着對她說:“沒問題,架子上的所有沙具你都可以拿。”小豔把沙具擺放到沙盤裡,看着沙盤中彩色石子、小兵人、動物、植物,一會兒挪挪這個,一會兒挪挪那個,緊張感一點點消除,眼神中小小的戒備已經消散。

“當孩子覺得環境安全時,也就有了表達意願。沙盤不僅僅有遊戲或放松的功能,哪怕一句話不說,有時也會起到心理療愈的作用。”王傑提醒小豔媽,在家裡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環境或氛圍,能使孩子安心地自由表達。他告訴記者,小豔第三次來心理輔導室,不僅沙盤擺得越來越好,也願意向他敞開心扉,慢慢吐露了自己抑郁的心事。原來,一年多了小豔依然不能适應學校的環境,最大的問題就是說話有家鄉口音,聽到老師和同學們講的都是普通話,感到非常郁悶,上課既不敢回答問題也不愛和同學交往,每天在課堂上都感到非常焦慮。

“我給她講我第一次到外地上學,我講普通話,别人都講方言,我不太聽得懂,一星期都沒開口說話,站在樓道裡哭的糗事。”王傑說,小豔聽後撲哧笑出了聲,從這一次起,兩人開始了正常聊天。

父母學會做個耐心的陪伴者

王傑注意到,小豔媽的普通話已經沒有口音,便叮囑她,生意再忙每天也要陪孩子寫作業,和孩子一起大聲朗讀課文或圖書,在朗讀中,幫助孩子糾正發音,同時在家裡交流時,大人和孩子盡量說普通話,給孩子提供一個練習語言的環境,當孩子有進步時,要及時鼓勵。小豔媽把王傑的囑咐記了下來,信心滿滿地說:“我每天都會陪她,還要對她說,爸爸媽媽願意陪你面對任何困難。”

一個周末,小豔和媽媽第四次來到心理輔導室。一進門,小豔笑着給王傑遞上一盒巧克力,隻是不說話,王傑問是不是怕說不好普通話才不開口,她點點頭。王傑拍着小豔的肩膀鼓勵說:“說不好沒關系,因為我喜歡和你聊天。”這次,小豔盡量用普通話聊天,而且是說話最多的一次,王傑祝賀她有了很大的進步。等小豔走後,王傑告訴班主任小豔的變化,并請她在班級裡對小豔多加鼓勵。

第一次和同學聊天,第一次上課回答問題,第一次當小組長……三個月來,王傑便箋上記錄下小豔的進步。他說,小豔媽的“爸爸媽媽陪你面對任何困難”這句話看似平常,但在孩子看來是世上最美好的語言,因為父母的愛,是孩子堅實的後盾,是孩子力量的源泉。

王傑提醒家長們,面對孩子種種的心理問題,父母耐心地傾聽,悉心地陪伴,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來源: 今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