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茯磚茶是後發酵茶,同其他黑茶一樣,在存儲過程中,會随着時間的延長而自然陳化。
所以茯磚與普洱一樣,有“越陳越香”的說法,當然,也有不少陳年茯磚茶的收藏者和投資者。
那麼,茯磚是不是年份越老,茶就越陳越香呢?
有研究者在2010年的時候,分别對1951年,1985年,2008年産的茯磚茶進行了感官評價和内含物質上的分析,希望能幫助大家客觀認知陳年茯磚的價值。
首先,審評者對3個年份茯磚的外形、香氣、湯色、滋味和葉底進行了感官審評。
結果表明,陳化50年與20年的茯磚與2008年的新茶相比,金花數量減少較為明顯,顔色較深。
分析者認為,這可能與當年發花技術還不太成熟,導緻發花數量少有關;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随着陳化時間的拉長,金花菌發生了降解。
香氣上,兩款陳年茯磚陳香明顯,1985年的茯磚中有了一定的陳化氣味,整體香氣較為宜人,但1952年的茯磚幾乎沒有茶香,新茶菌花香明顯。
湯色上,随着陳化時間的延長,逐漸由橙黃變為橙紅,再轉為紅濃,茶湯色澤總體随着年份的增加而變深。
滋味上,新茶較為濃醇略澀,陳20年的茯磚較為醇濃,陳50年的茯磚滋味較淡,陳味明顯,幾乎沒有茶味了。
葉底上,三款茶的葉底色澤從青褐轉為紅褐,最老的茯磚葉底為紅黑色。
除了感官審評,研究者還對三款不同年份的茯磚茶進行了内含物質的分析。
先看茶多酚,其中,2008年份茯磚茶中茶多酚含量為10.39%,1985、1952年茯磚茶的茶多酚含量分别為4.93%、4.73%。
由此可見,随着時間的增加,茯磚茶中茶多酚含量呈減少趨勢。不過陳化20年後,茶多酚的總量開始變得較為穩定。
再看遊離氨基酸。遊離氨基酸能增強茶湯的鮮爽度,不過茯磚茶原料粗老,氨基酸含量普遍不高。
2008年茯磚茶的氨基酸含量為1.61%,而1985和1952年份茯磚中,幾乎沒有遊離氨基酸。
咖啡堿性質較為穩定,在陳化過程中含量變化不大。
其中2008年茯磚茶的咖啡堿含量為1.3%,1985和1952年的茯磚中咖啡堿含量分别是1.49%和1.3%,咖啡堿含量仍保持在正常範圍之内。
水溶性糖類是茶湯中的甜味物質,能減少茶多酚、咖啡堿帶來的苦澀味,讓茶湯滋味更醇和。
從分析中能看出,随着陳化時間的增加,茯磚茶中水溶性糖類的含量是逐漸增加的,其中2008年糖類含量為1.44%,1985和1952年茯磚茶的糖類含量為2.89%和4.89%。
果膠物質含量的多少會影響茶湯的粘稠度。
其中2008年新茶的果膠含量為9.4%,1985年的為7.37%,而1952年的僅僅為2.76%,在感官審評中,陳年茯磚滋味淡薄與果膠含量的降低也有很大關系。
之前我們說過,茶黃素是構成茶湯黃亮的成分,茶紅素是茶湯變紅的成分,而茶褐素則是讓茶變得烏褐的成分。
由上圖可知,3款茶的茶黃素含量都不高,茶紅素含量随着時間的增加逐漸減少,而茶褐素卻是逐年增加,這也是為何茯磚時間越長,湯色越偏烏褐色的因素之一。
另外,湖南茶葉研究所在2014年時也對當年新茶和1984年的老茯磚也做過對比分析。
其中2014年的茯磚茶菌花香明顯,滋味醇和微有澀感,1984年的茯磚湯色更深,香氣陳香明顯,滋味醇滑,而且生化成分的變化與上面的研究結論一緻。
總體而言,如果茯磚茶原料較好,存儲環境适當,經過數年甚至十幾年的陳化,會越來越香越來越醇和,但陳化期限并不是無限延長的。
而且随着陳放時間的增加,如果存儲不當導緻茯磚受潮或吸附異味,那麼茯磚的品質會越來越惡化。
所以,茯磚“越陳越香”是建立在優質的原料、工藝以及科學的存儲條件、适當的年限等條件之上的,不可完全以年份論好壞哦!
參考資料:
1、《不同年代茯磚茶感官品質和化學成分的差異性》,黃亞輝等,《食品科學》2010,Vol.31,No.02;;
2、《陳年茯磚茶品質分析》,粟本文等,《茶葉通訊》2014年12月第41卷第4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