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改進和污染預防
對于已成功建立起環境管理體系的組織而言,僅僅維護和保持現狀還不能滿足ISO14001标準的要求,還必須不斷進行改進和完善。持續改進強調的不僅是對組織最終的環境行為,同時也強調對體系自身的改進完善。例如,調整改善組織機構,強化内部、外部信息溝通,改進環境因素識别和評價程序,改進運行控制程序等。持續改進不必同時發生在組織活動的所有方面。預防污染是環境管理體系處理和解決環境問題的基本原則。這一原則要求組織首先應考慮如何能使其活動不産生或盡可能少産生污染,其次才是采用治理和控制技術。組織可通過環境管理體系運行模式過對産品、原材料采購到最終廢棄和回收利用的生命周期的全過程加以控制,盡可能減少每一個環節污染的産生,以達到污染預防的目的。
環境-環境因素-環境影響
環境的概念包含的範圍很廣泛,不僅包括大氣,水,土地,自然和生物資源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同時也包括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即自然和生态平衡。環境因素是造成環境變化的原因,環境影響是環境變化的結果。例如:COD的排放可引起水體的富營養化,并導緻魚類的死亡。因此組織活動中的COD排放就是環境因素,而水體的富營養化和魚類的死亡則是環境影響。環境因素不僅存在于組織的活動中,也存在于産品和服務中。産品,例如冰箱中氟裡昂潛在的洩漏是環境因素,而氟裡昂導緻地球臭氧層的破壞則是環境影響。組織提供的服務也能造成環境影響。例如,運輸公司在提供運輸服務的過程中,車輛産生尾氣排放即是環境因素,而造成的空氣污染則是環境影響。一種活動(産品或服務)可能含有許多環境因素,一種環境因素也可能造成多種環境影響.例如,鍋爐燃煤是活動,其環境因素可包括排放煙塵、SO2、氮氧化物、及引起熱輻射等。其中SO2可造成的環境影響不僅包括直接對人和動、植物造成傷害,還可以引起酸雨,同時也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之一。
環境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審核
管理體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管理要素和相關活動所組成的有機整體,一般應包括組織結構、策劃活動、職責、操作慣例、程序、過程和資源,不同的管理體系對體系要素有不同的要求。環境管理體系是"全面管理體系的組成部分",應與組織的其他管理體系,如質量管理、行政管理等有機的結合起來。環境管理體系審核是對照審核準則,如ISO14001,按照規定的程序對一個已建立并正常運行的環境管理體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做出評價。審核過程應當是文件化、系統化、程序化的。
環境方針-環境目标-環境指标
環境方針是企業環境領域的一切活動的驅動力,環境方針規定了企業環境策略、原則和發展方向,并為目标、指标的建立提供框架。環境指标來源于環境目标,是對目标的細化和分解。指标既可以是組織整體的也可以是局部的、部門的。
目标和指标都應盡可能的予以量化,量化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檢查和評價其完成情況。
環境表現(環境行為)
環境表現是環境管理體系運行的結果,是組織通過建立和實施一個環境管理體系,控制自身的環境因素所取得的實際成效。環境行為應當是可以測量和評價的。
相關方
組織的相關方可包括供應方、合同方、顧客、社區居民、員工、投資者、執法當局,新聞媒體,科研機構等。環境管理體系的策劃和實施,應盡可能考慮滿足相關方的要求。
組織
組織是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系列标準的适用對象。組織包含的範圍十分廣泛,可以是公司、企事業單位或社團,可以從事第一、第二或第三産業,規模可大可小。組織不一定是法人單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