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生活垃圾變廢為寶技術

生活垃圾變廢為寶技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7 14:19:20

海峽導報·新福建客戶端11月1日訊(記者 曾宇姗/文 常海軍/圖)在垃圾分類的源頭上下功夫,不同垃圾精細化分類;将廚餘垃圾做成酵素和有機肥,回饋給居民;在小區内建設“一米菜園”,讓有機肥派上用場,果蔬成熟後還能作為獎勵品分給居民。

近幾年來,廈門市湖裡區長樂社區不斷探索創新,在城市垃圾分類工作法中脫穎而出,垃圾分類參與率和投放準确率從最初的22%和30%,提高到現在的接近“雙百”,并造就了廈門市首個“零廚餘”小區的紀錄。

生活垃圾變廢為寶技術(這位達人妙招多)1

張小燕(左)、王麗敏(中)、李麗紅(右)搭檔多年,負責長樂社區垃圾分類專項工作

這張成績單的背後,長樂社區垃圾分類專職員王麗敏功不可沒。從開拓垃圾分類新模式到常态化落實垃圾分類管理,她和她的團隊從未懈怠,始終堅持高标準推進這項工作。

推行“零廚餘”親手制作酵素和有機肥回饋居民

長樂社區實行垃圾分類的行動,從2017年開始。那時,王麗敏剛剛被聘任為長樂社區垃圾分類專職員。

“最開始進行垃圾分類撤點時困難重重,17個樓梯共34個垃圾桶,歸并為一個垃圾投放點,居民必須下樓丢垃圾,抱怨聲不斷,配合度也很低。”王麗敏回憶,最初的一兩個月,她天天掃樓、入戶,發放宣傳單,手把手教居民分類。每天早上8點-9點,垃圾收運車開進小區轉運,她就騎着電動車跟在後面,勸導居民們分類投放。

生活垃圾變廢為寶技術(這位達人妙招多)2

王麗敏(左一)每天堅持到垃圾分類點巡邏,督促、教導居民做好分類

由于長樂社區規模小、設施老舊,廚餘垃圾異味重、難處理成了最令她們頭疼的事,王麗敏便開始四處學習取經。受“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好資源”這句話的啟發,她帶領團隊在長樂二期小區率先開始嘗試垃圾減量,将廚餘垃圾做成酵素和有機肥,拉開了“零廚餘”的大幕。王麗敏介紹,實現“零廚餘”的前提就是将廚餘垃圾精細分類,分為餐前果皮和餐後廚餘,再由她親手制作,将前者變成酵素,送給居民當洗滌劑、洗潔精;将後者瀝幹油水交給專業機構處理成有機肥,分發給居民種花、種菜。

“大約半年時間,‘零廚餘’行動就取得了明顯成效。當社區工作人員把配置好的酵素桶和專門收集餐後飯菜的肥料桶放在垃圾投放點旁邊,居民們下樓散步就會順手将分類好的垃圾分别投放。意想不到的是,連周邊小區也有居民特意到這個點位投放垃圾。”不止于此,王麗敏提議順勢在小區裡開辟“一米菜園”,居民們可以自行種植果蔬,利用廚餘垃圾制成的有機肥進行栽培,待果蔬成熟後作為獎品分發給垃圾分類做得好的住戶,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發動志願者常态化落實垃圾分類工作

近幾年來,和王麗敏搭檔負責長樂社區垃圾分類專項工作的還有李麗紅和張小燕。為加大垃圾分類的宣傳力度,她們發動環保志願隊一同加入,通過入戶宣導,建立小區住戶檔案、垃圾分類交流微信群等方式,活用宣傳激勵機制,讓長樂社區内的六個小區都形成垃圾分類群衆參與的良好氛圍。

今年8月份,王麗敏攜團隊在長樂社區永樂閣又做出了全新嘗試——推行智能化垃圾分類箱。小區裡的每個家庭都擁有專屬的垃圾分類“碳環保賬戶”,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即可獲得“碳積分”獎勵,用以兌換獎品。這些獎品除了生活所需的日用品,還有聯合周邊商家提供的“碳積分折扣券”,對居民來說既方便又實用。定期舉辦的線下兌換活動,還會設置“垃圾模拟分類”小遊戲,增長小朋友們的垃圾分類知識,從小培養環保意識。

王麗敏告訴導報記者,盡管垃圾分類已成為常态化工作,在長樂社區也已形成風尚,作為垃圾分類專職員的她依舊不敢松懈。持續學習垃圾分類新标準、定期入戶宣傳督促、凡事親力親為,她把垃圾分類當作一項長久事業,将以身作則堅持到底。

來源:海峽導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