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近日,“打工人”一詞爆紅網絡,成為不少當代年輕人形容自身工作狀态的新詞彙。相比此前“社畜”這樣的詞彙,“打工人”少了一分悲情,多了一分戲谑,追逐前沿、新潮文化的年輕群體,用他們特有的表達方式塑造出“打工人梗”,無形中拉近了快節奏工作生活中焦慮的你我。
以前,年輕人會把工作稱為“幹事業”“拼前程”,與這種相對一闆一眼的詞彙相比,“打工人”用一種娛樂化的方式,對嚴肅的工作進行了反向解構。有趣的表征是,年輕人聚集的B站等平台上的“打工人”搞笑視頻充滿诙諧無厘頭的特質;微博上出現了“打工人梗為什麼會爆火”的熱搜,後頭跟着一個俏皮的狗頭表情包,雜糅當下特有的時代情緒。
“打工人”流行背後,是年輕人對于生活重擔的宣洩,是對于高壓環境的不滿,也是對于平凡人生的不甘。如果把“打工人”和“社畜”抑或是“996”聯系起來,更像是當代年輕人對自身狀态的一種黑色幽默式調侃。自稱“打工人”或多或少帶有這樣的潛台詞:我有工作,但幹的不爽,掙的不多,還有可能随時失業。“打工人”蘊含的另一層意思是,與其被動接受當下的狀态,不如主動出擊,因此相比于“佛系”“喪”,“打工人”帶有積極的樂觀主義色彩。
一句“你好,打工人”,聽着像大家都是原子化的個體,卻在無形中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很重要的是,“打工人”的落點是“人”,這種平權式的人性關懷,非常容易讓不同崗位和層級的勞動者産生共鳴。更深層的焦慮是,不管你高興還是悲傷,都無法抹去“打工人”的标簽。可以肯定,年輕人的自我意識,必将随着社會的越來越多元,而有更加豐富的表達。
屬于“打工人”的這場網絡狂歡注定很快就會過去,因為網絡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叠代”,今天的新詞很快就會被層出不窮的後來者取代。但有一點,“打工人”傳達出的自嘲式鼓勵,是年輕人職場情緒的風向标,也許隐含着更深層命題。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徐颢哲
編輯:關一文
流程編輯:郭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