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這部法制劇口碑爆棚,我覺得這部劇的名字起得太貼切!已播放的劇集每集都在讓我糾結和苦苦思索,法律的底線是什麼?在哪裡?
法制劇《底線》劇照
現在正在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底線》在互聯網上引起了廣泛的熱議。
追了前幾集我就收不住了,隻能一直追下去了。
對于這部劇,我的突出感受就是底線這個名字起得太貼切了。
這部劇的原名叫《庭前無訟》,之後定名為《底線》。
很多電視劇甚至電影的名字都存在名不對題,名不符實的問題,甚至很多連續劇和電影的名字有标題黨之嫌。
一說到底線,人們往往會聯想到各種帶定語的底線,例如:法律底線、道德底線、做人的底線等等。
而這部劇去除了這些定語,劇名就叫底線,這内涵就更加精深,外延也更寬泛。
其實,人們都知道,底線并不是一條線,也不是能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它存在于人們的内心中,它可上可下,可高可低。
這讓我想起了我很敬重的女詩人代薇的一首同名詩《底線》
我摘錄詩的文本如下:
“退無可退還在退
死去的還在死
每一次都發現
原來我們可以承受
更大的傷害
所謂底線就是這樣
他們沒有
我們也沒有”
當《底線》這部劇演到李芳凝被性侵的案子時,我馬上聯想到了這首詩。
劇中人物李芳凝
李芳凝在這次維權之前,她就一直在退,一直在承受更大的傷害。那些侵略她的男人沒有底線,她如果也沒有底線,繼續承受更大的傷害,生活似乎也可以繼續。但是她覺醒了,她不想無視自己的底線了。
《底線》這個劇集是反應我國司法改革背景下基層法院的法律工作者司法改革實踐的一部四十集的連續劇。現在這部劇剛剛播放不到一半就斬獲了收視榜最高的收視率,可以說是爆火了。
在以往的各電視台公開播放的電視劇欄目中,不乏公檢法系列的劇集,也出現過收視率很高的經典作品,比如《人民的名義》等作品。
但這次的這部《底線》明顯在幾個方面更加脫穎而出。
第一、這部劇不同尋常地接地氣。法官的形象,多少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存在一些刻闆的印象:比如威風凜凜、高高在上;也比如鐵面無私、公正嚴明等等。
而在《底線》這部連續劇中的法官形象卻更加貼近生活的真實。
法官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也為職場的升職降職榮辱悲喜,他們同樣有七情六欲,也有家庭危機,也有喜怒哀樂;他們也會對工作中遇到的挫折感到灰心難過,甚至萌生逃避的想法;他們也會對外界高薪待遇産生想跳槽的想法。
在這部劇中,主要講述了區人民法院立案庭的方遠庭長和他的兩個徒弟,以及民事庭以及中級法院刑事庭的一些最貼近百姓生活的法律訴訟案件的審理過程中的一些人和事。
而這些審理過程中産生了小到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到事關生死的大事。
而由此引發的法官和原告被告,法官和法官之間的人際關系的矛盾與和解始終貫穿在劇集中,讓觀衆看到了法官的真實工作過程和細節,也讓人體會到了法官脫了法袍也跟普通的老百姓無異。
這部劇領銜主演的男一号是靳東,他在劇中飾演一個地級市區一級人民法院立案庭的庭長方遠。與他之前出演的很多形象不同,這次他扮演的是一個在基層法院有豐富的辦案經驗,秉公執法但也不乏有點世故圓滑的職場精英形象。
靳東飾演的方遠
靳東對方遠這個人物形象的演繹,也是這部劇最接地氣的地方。
而方遠的兩個徒弟也都個性鮮明。
周亦安從方遠這裡學到了思維缜密圓滑世故的一面,但也學到了剛直不阿,堅守底線的一面。
成毅飾演的周亦安
葉芯是從最高法主動下基層來鍛煉的幹部。
蔡文靜飾演的葉芯
她從一開始一根筋的法條姐人設逐漸轉變成了方遠的二徒弟。她從方遠身上學到了基層法院法官寶貴的辦案經驗,使得她從一個高高在上的空降幹部轉變成了一個接地氣而又不忘初心同樣剛直不阿的合格法助。
而劇中的副院長張偉民、民一庭的陳康庭長和中院刑庭的副廳長宋雨霏以及律師徐天等法律工作者的形象也更是個性鮮明,他們每個人都堅守着自己的底線在法理和情理的天平上努力平衡自己。
底線劇組中的法官們
第二、這部劇堪稱是現實主義法治劇的典範之作《底線》這部劇一改當今流量當道的刑偵探案劇集狗血無腦的偶像劇風格,創作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在這部劇已經播放的劇集中最亮眼的兩個案件就是高利貸暴力催收辱母案和閨蜜被殺案。
而這兩個案件在現實生活中都是有原型的。
劇中的雷星宇反殺暴力催收人員的辱母案的原型就是于歡反殺案。
其中,劇中人物雷星宇一審被判無期徒刑。
劇中人物雷星宇
雷星宇不服,上訴,二審改判成了有期徒刑五年。這個結果也與現實中于歡反殺暴力催收辱母案的判決結果相同。
這部劇把辱母案的一審以及一審之後的社會輿論的反響以及主審法官宋雨霏的心路曆程揭示的清清楚楚,同時也把法理和情理之間的碰撞和考量做了大膽的诠釋。
看過這部劇的觀衆都有感受,我們如果跟着宋雨霏的節奏入戲,那麼雷星宇被判無期似乎也是合乎法理的。
宋雨霏與合議庭的法官沈巍對雷星宇反殺案産生争執
劇中,宋雨霏對這個案件做了深入的走訪,她想以法律為準繩,她的态度行動其實正是她想秉公辦案的一個寫照。而她的判斷也與身邊包括沈巍、方遠、葉芯、徐天的判斷都發生了碰撞。
一審宣判時,她自以為堅守了法律的底線,宣判了雷星宇無期徒刑。
但是宣判後,她還是意識到了自己先入為主地認定了雷星宇有故意殺人罪,而她要做的是争取被害人家屬諒解的方式為雷星宇減罪。結果是原告和被告都不贊同她的做法,
一審後,鋪天蓋地的社會輿論和民意卻對這一判決都表達了不滿和反對。
二審改判雷星宇的行為是防衛過當,判有期徒刑五年。
這個二審的結果獲得了社會的普遍認同。
這也體現了法律對高利貸以及暴力催收這一類案件亮明的一個态度。
《底線》這部劇的劇名在此引起了關注。
所謂的底線并不是客觀存在的一條肉眼可見的線。
這裡面涉及法理和情理,社會輿情以及社會影響和法條之間的交織和碰撞。
同樣是法院審理判案,一審判無期,二審判有期徒刑五年,差得有點多,而這并不是虛構的,就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情。
也正因為如此,個人覺得這部劇是現實主義法治劇中的典範之作,這種敢于解剖自身的做法,也恰恰說明我國司法改革實踐正在進行時。
另外一個案件是閨蜜被殺案。
這個案件的原型就是江歌被閨蜜的男朋友殺害案,江歌的母親起訴江歌的閨蜜劉鑫侵犯了江歌的生命權。
劇中人物是穆子琪被閨蜜葛晴晴的男友史詠殺害,穆子琪的丈夫陶大明訴葛晴晴侵犯穆子琪生命權,要求民事賠償一案。
在劇中,葛晴晴一再撒謊,一再聲稱自己也是受害者,聲稱自己已經把危險提前告知了閨蜜,而閨蜜還自告奮勇要為她出頭。她試圖把自己摘得幹幹淨淨,不想為因為善意幫助她而喪生的閨蜜負責。
劇中人物葛晴晴
在這個案件中,已有的證據很難證明葛晴晴說的是假話,為此,原告的律師徐天和負責這個案子的主審法官方遠都最了細緻的取證工作。
尤其是方遠親自帶着葉芯等人再到案發現場,沿途調取監控錄像取證,讓證據更有說服力,能證明葛晴晴是在撒謊。
這個案子實際上是在道德和法律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劇中也經常提到,法官并不能完全按照民意來判案子,民意要是能判案子,要法官還有什麼用。
但民意和社會輿論的監督又的确會對案件的審判形成影響。
這時,底線這個詞又關鍵起來。
對于原告和被告來說,但凡訴諸法律了,肯定兩方之中有一方已經僭越了法律底線。(包括誣告的案例)
但是原告和被告心目中的底線就是法律的底線嗎?他們所謂的底線就是法官心中的底線嗎?
這的确是個問題,而且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這隻是《底線》這部劇中的兩個案例,這兩個案例跟原型案例的相似度很高,這也是我把這部劇稱之為現實主義典範之作的原因。
其實很多電影和電視劇都是有原型的,但是改編後的藝術作品有很多都跟原型相差甚遠了,甚至有的早已是面目全非了。
但是這部劇與原型的相似度之高是非常突出的,我覺得這個劇組很敢拍。因為現實生活中江歌案一審判了江歌的母親勝訴,被告劉鑫已經上訴,現在二審還沒有判決結果。
而這部劇的大火,勢必會讓很多觀衆把劇中的結果和現實中的結果對号入座。
但我個人覺得,《底線》這部劇的現實意味再濃厚也畢竟是個藝術創作,熱心觀衆沒必要與現實中的原型去對号入做。
第三、這部劇有熾熱的溫度我欣喜地聽到了劇中的這樣一個台詞。
“法律有尺度,法官有溫度。”
而這部劇的溫度始終在線。
主人公方遠在夫妻離婚争撫養權案件中,夫妻的激烈争吵讓目睹這一切的孩子無助地大哭。
穿着法袍的方遠
穿着法袍的方遠從高高的審判台上走下來,抱起孩子,一抱就是兩個小時。
這時的畫面感極具新意,一個穿着法袍的法官抱着啼哭的孩子審理這個撫養權的歸宿案。
當方遠私下問了孩子願意跟父親還是母親時,孩子毫不猶豫地說願意跟着母親。
于是方遠就把孩子判給了母親。
當時法庭上夫妻二人也都服從了判決。
可之後方遠因此被投訴了,這個案件重啟再審,主審法官是方遠的徒弟周亦安。
再審的原因是孩子承認自己向方遠撒了謊,他喜歡跟着奶奶一起生活。
方遠因為此事郁悶地回到家裡抱着自己的妻子,他像個孩子一樣地哭了起來。
再審的結果是孩子判給了父親。
我很驚喜這樣的反轉,也驚歎這部劇中的溫度并不是一味的煽情,而是複雜又有代入感的人間溫情。
劇中的女主人公葉芯更是帶着熾熱的溫度對待任何一個需要法律支持的普通百姓。
帶着熾熱溫度的葉芯
其中李芳凝的案子,她就是以這樣一種溫度溫暖了孤獨無助的原告,為她的訴求讨回了公道。
在奶茶加盟店的案子中,葉芯的熱情雖然最終沒能讓那對情侶讨回公道,但是她在劇中的傾情付出還是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也是這部劇接地氣的地方——法官并不是萬能的,有時候法律的尺度的确能讓有備而來的不法者鑽了空子。但是法官的熱情和正義感不能因此泯滅,這個溫度是可以蔓延到法庭之外的任何地方。
而在這部劇中,不僅法官有溫情,原告和被告也有溫情。
在房産中介小夥酒後墜樓而亡的案件中。
被告張鵬因為熱心腸,看不得農村來的小夥子受排擠不受待見,即借給他錢坐地鐵,還請他喝酒,中介小夥在回到家裡後不慎墜樓。
小夥的舅舅和母親把這個熱心腸的人告上了法庭,要他民事賠償。
被告張鵬受媳婦左右一直不敢承認是自己請了小夥喝酒。但在法庭上,他被原告被害人的媽媽一個替死去的兒子還錢的舉動感動了。
他主動承認了自己是最後和中介小夥喝酒的人,并願意承擔民事責任。
而被害人的媽媽在法庭上的一番話也證明了人間自有溫情在,她說:“我兒子說你是好人,我們家雖然窮,但是我們誰也不訛,我們不要你賠償。”
瞬時間,熾熱的溫度彌漫了法庭。
同時,底線這個關鍵詞再次升華——“我們家雖然窮,但是我們誰也不訛”。這就是一個普通善良的母親做人的底線。
第四,這部劇不是一味地普法說教,有令人驚喜的價值輸出電視連續劇《底線》雖然還在熱播中,但我已經能預見這部劇的成功了。
其實普通的老百姓是願意收看一些法律工作者真實工作狀态的精彩好劇的。在衆多偶像劇占據頂流的當代,多拍一些讓老百姓喜聞樂見并貼近百姓生活的好劇在廣大觀衆中也是有市場的。
況且這部連續劇中的經典案例個個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遭遇到的。
尤其是現在互聯網鋪天蓋地的新媒體時代,很多新生事物滋生了新的風險和變數。
在女主播猝死案中,對于主播和經紀公司公司的合同性質的判定,讓我第一次了解到經濟合同和勞務合同之間的區别。
主播猝死案庭前調節
而現在這個互聯網時代,這種官司将會層出不窮,所以這部劇寓教于樂,無形中就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為廣大守法公民規避風險,保護勞動者自身合法權益提供了指導性的作用。
而且也對這類新生合作模式的法律合同文本的進一步完善起到了催化作用。
另外,在莫莫訴符祥性侵案中,我了解到性侵案不僅存在于男子性侵女子,強者性侵弱者的案例中,也有女子性侵男子,弱者性侵強者的案例。
在劇中被女員工性侵的男老闆符祥
有一些别有用心的所謂弱者也會利用輿論慣性和社會偏見來訛詐所謂的強者,如果此時,法官如果一味地循規蹈矩,符祥也拿不出有利的證據證明自己的清白,看似人畜無害的莫莫的詭計就得逞了。
在周亦安法官的缜密審理中,這個案子的反轉讓我也有很大的驚喜,同時也受教了很多。
最後,我們再回到前面提到的代薇的那首同名詩《底線》。
詩歌的内容似乎再說,‘所謂的底線——他們沒有,我們也沒有’。
但我個人覺得,詩人隻是在說一種艱難的境況和複雜的情緒,就像我們這部電視劇的名字《底線》,而無底線何嘗不是一種底線,這也是某些人的一種生活狀态。、
其實,每個人的内心深處都有一個底線,隻不過這個底線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态的。
如果拿我個人舉例子,當我在這部劇中看到弑母案中的那個唐嘯雲的時候,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這個人不管以什麼理由殺害生他養他的母親并分屍的他都應該被判死刑。
如果一定不判死刑,判有期徒刑,我認為應該判他五千年徒刑。
換句話說,人類文明有多少年就應該判他多少年。
我知道這樣說很偏激,可這也許就是我的底線!
但這隻能代表此刻的我心中的人倫底線。
當我言之鑿鑿地向世人宣布我的底線的時候,其實也不知道,當我親身置于一種危險中,甚至是生命攸關的時候,我能否保證我的動作不會變形,我能否保證我的底線不會被我自己僭越。
言歸正傳,法官的底線就至關重要了,因為法官穿上了法袍,他們根據法律的尺度所做的裁判能決定一個人的對錯,甚至生死。
此時,法理和情理所産生的交織和碰撞最終在法官的心中形成的那條底線,也許就是《底線》這部法治劇的法律邊界。
希望《底線》這部劇後面的劇情更精彩,也希望後面的劇情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和警醒借鑒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