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是人的基本情緒之一,每個人隻要活着就有害怕的東西。 有的人怕蛇,有的人怕黑,有的人怕考試,有的人不敢當衆講話。千人千面,衆生百相。雖然恐懼與其他情緒一樣都有其存在的意義,但更多的時候會讓我們感到不安和困頓,以至于影響和阻礙我們獲得更多的自我滿足、取得更大的成功。
俗話說,怕什麼來什麼。心理學裡有一個“墨菲定律”,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許多人回望自己的生活時,都感到碰壁和窘迫頻頻,挫敗和打擊多多,生活被投射出更多的殘酷和不幸。如果沒有辦法迎擊和戰勝當下的恐懼,一味壓抑、逃避和退縮,換來的隻會是更多更深的恐懼。
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還依然熱愛它。
那種最深的熱愛,是擁抱殘酷的姿态,是有向恐懼發起挑戰的勇氣。但,還不足夠。最強大的勇士是要智勇雙全,擊破恐懼,除了勇氣,還需要行之有效的策略、技巧和工具。
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了一套情緒ABC理論,他認為人的情緒和行為障礙産生的原因不是某個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于對該事件不合理的認知和評價所引起的不良信念,從而導緻了在那個特定情境下的情緒和行為後果。由此,當我們試圖改變認知和評價,修正我們内心的錯誤信念時,情緒會随着改變。
想改變我們的畏懼情緒,這套ABC理論會有一定的幫助,不過想獲得持久的正向信念,并将這個信念切實變為内在穩定的自信,我們還需要獲得一些更具實操性的練習指導。
美國的商業教練、個人職業發展咨詢師曼迪·霍爾蓋特一直緻力于培養強大、自信的領導者的工作,她創造了一個FEAR(恐懼)的F-E-A-R拆解模型。在她新近出版的《内在自信:如何戰勝形形色色的畏懼心理》一書中,她給我們詳細解釋了如何用這個FEAR模型解決12種不同類型的畏懼情緒。
這也是當我們面對不同類型的恐懼時,需要完成的解決策略的步驟。
記得有一次,我在外地的大姑姐跟老公聊天時得知我們家沒有蒸鍋,說要來我家看看,給我置辦上蒸鍋,還要來教我蒸饅頭。老公講給我聽的時候我是有點生氣的,當時忍而不發,最後失眠了一夜。大姑姐并不了解我家幾乎天天吃米飯,她也不了解是我老公拒絕購置蒸鍋,因為他喜歡物件簡單整潔,不喜歡多一個幾乎派不上用場的鍋來占地方。偶爾要蒸東西,就用電飯煲蒸屜就好。我覺得大姑姐很傲慢很不尊重我,都不問問我們需不需要,讓我心裡很不舒服。後來反省了一下,覺得自己心眼不夠大,大姑姐願意來幫我們,應該感謝她才對啊,即便她有誤解,跟她解釋一下就好了嘛。
事情不是大事,過去就過去了。重點是,那時的我為什麼會那麼生氣呢? 在讀了《内在自信:如何戰勝形形色色的畏懼心理》這本書以後,我豁然開朗。 我突然間意識到曾經的那份怒氣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底色,那就是來源于内心深處的恐懼,害怕自己的持家能力不夠好而讓别人指責批評,其實就是一種不自信。
對我頗有幫助的是讀到這本書的第五章,這是曼迪在書裡拆解的總共12種畏懼心理其中的第五種,幫助我們在“學會尋求幫助”這方面建立内在自信。
第一步:認清“不敢尋求和接受幫助”的恐懼我們需要合作,需要得到支持,而不是單槍匹馬地硬扛。我們不敢尋求和接受幫助,原因是不肯示弱。好似一旦接受了别人的幫助,就等于宣告自己不行。從而影響到自信和精力,喪失獲得成功的信心。而應對方案就是首先承認這是自己的一種畏懼心理在作怪。
第二步:在“看到”這種虛弱和恐懼之後,有意識地練習。用 “自動反應法“首先弄清楚這種畏懼如何影響自己。
我們可以問自己:“你是否能夠接受幫助?”
或者習慣去回答:“不用,我可以自己解決”?
不用思考就回答出的這句話,其背後的情緒是什麼?
想到這裡,果然有一些釋然,還真解放了自己緊繃的擔心以及由此投射出來的“假想敵”。或許,别人想幫助自己隻是因為這是一個能為我們做點事的機會,一個能收獲她自己的價值感的機會。
接下來問自己是否能夠接受幫助,那麼學習重塑與尋求幫助有關的積極觀念。
将“尋求幫助象征着軟弱”的消極想法變為“尋求幫助象征着我的優點”的積極想法。
我和老公商議是否需要添置蒸鍋,是否需要自己蒸饅頭,切實關注我們自身的需要,而不是關注别人的看法。大姑姐擅長蒸饅頭,我多學一個技能也不是壞事。我們結婚以來她都沒有為我們做過什麼,她終于找到了可以彌補的機會,會感謝我們願意幫她實現她的這個期待。那麼,何樂而不為?
第三步:行動。
1/ 這個實例打開了對自我的探索,引發了思考:我可以從小事做起,不必所有事情都親力親為。
2/ 回顧整理自己自然的做事方式:很多時候心裡委屈無助,希望家人主動幫忙,别人做不到時心裡有埋怨,别人送來幫助時激發了内心的恐懼,又本能拒絕。
3/ 真切感受那種無助和不被看見需要的痛苦,有意識調高自己不願求助而産生的痛苦水平。
4/ 痛則思變,開始考慮尋求幫助,選擇從哪件事開始試着開口求助
5/ 不斷提醒自己,接受幫助就能開啟成功的大門
第四步:結果:獲得真正持久的成功明白如果戰勝了不敢求助的這種恐懼,更有可能赢取更大的成功。也相信,隻要一次一次嘗試,就會最終掃清這項恐懼障礙,可以順利自然地尋求幫助,讓自己更輕松,也給别人更多實現自己價值的機會,最終實現人際關系的雙赢。
自信不是從此不再害怕,而是看到了自己的恐懼,接納它,迎擊它。
有一種意願,願意一點點突破自己;同時還有力量和能力,能夠看到問題的本質,解決問題。
FEAR是恐懼,F-E-A-R則是工具。一步一步走向自信的自己,成就成功的自己!
我是夢田的稻草人,歡迎關注我,一起學習、賦能、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