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抄書打卡第一百三十八天
今天是2022年10月4日,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今天我抄寫了一首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讓我們一起走進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聆聽古人的詠歎,感受他們的情懷。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唐)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釋】
(1)異鄉:他鄉,外鄉。這裡指長安。
(2)為異客:成為他鄉的客人。
(3)佳節:美好的日子。這裡指重陽節。
(4)登高:在古代有重陽節登高的習俗。
(5)茱萸:一種香草植物。在古代人們認為在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 辟邪避災。
【譯文】
我獨自一人在異鄉,就是他鄉的客人,難免會感到孤獨凄涼,特别是在這重陽節日期間,使人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遠遠想到家鄉的兄弟們今天身佩茱萸登上高山,也會因為少了我一人而感到
有些遺憾啊。
【賞析】
這首詩,是當年十七歲的王維在長安遊學時所作的七言絕句。詩的第一句“獨在異鄉為異客”,用一個獨字,兩個異字,描寫詩人在他鄉的孤獨凄涼。第二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描寫了詩人因在他鄉而感到孤獨凄涼,難免會思鄉,這種思鄉懷鄉之情在節日期間更為強烈。在古代,由于交通不是很便利,所以對遊子來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種感情尤為強烈。第三四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寫的場景從他鄉轉換成了家鄉,詩人想到重陽節這天,家鄉的兄弟們今天身佩茱萸歡聚一起,登高過重陽節,他們也會因為我在他鄉而想念我,思念我。全詩語言樸素、表達情感真摯。表達了遊子思鄉懷鄉之情。也給我們展示了重陽節這天古代的習俗。作者王維,是我國盛唐時期的著名的詩人,這首詩是他早期的作品,語言樸實無華,其詩的風格不同于他後期的其他作品,但也絕不遜色。其中這首詩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成為千古名句。
親愛的朋友,您覺得今天分享的内容怎麼樣?歡迎在評論區評論關注點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