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以為,在即将來臨的國慶長假,如果您在杭州,那麼最惬意的事情,莫過于,在桂語飄香的桂樹下,品上一杯冒着熱氣的龍井。龍井一年四季可喝,但桂花飄香,卻隻在秋天,又趕上了十一長假,可謂是良辰美景!
中國人賞桂,興起于唐,興盛于宋。宋代豪放派當家詞人辛棄疾就特别喜歡桂花,他在《清平樂 憶吳江賞木樨》中寫到:
少年痛飲。憶向吳江醒。
明月團圓高樹影。十裡水沉煙冷。
大都一點宮黃。人間直恁芳芬。
怕是九天風露,染教世界都香。
大都一點宮黃。人間直恁芳芬
“明月團圓高樹影”,這裡當然是引用了“吳剛伐桂”的典故,贊譽桂樹是仙樹,來自月宮。“十裡水沉煙冷”,“水沉”,即沉香。是說桂花香飄數十裡,跟沉香一樣冷香迷人。
“大都一點宮黃。人間直恁芳芬”,桂花不大,就像女孩塗額的“宮黃”,星星點點,可是它卻使人間這般芬芳。
“怕是九天風露,染教世界都香”,或許是它借着秋天風露的傳播,要使得世界都濃郁芬芳吧!
對辛棄疾來說,桂花最大的特點是它的芳香。而對于大詩人楊萬裡來說,桂花的旺盛才是他的最愛。他在《詠桂》中就寫到:
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
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
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
“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也還是借用了“吳剛伐桂”的典故,直接說人間的桂樹,是從月宮中移植過來的。“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就是月宮中的那一棵桂花,那一點奇香,像是被一陣風吹下來,吹得漫山遍野的桂花都開了。
要說對桂花最為贊譽的,要數易安居士,她直接給與“花中第一流”的稱号,并且說,“梅定妒,菊應羞”,不知道那些君子、隐士們服不服: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迹遠隻香留。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這首《鹧鸪天·暗淡輕黃體性柔》真正寫出了桂花的特點。“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迹遠隻香留”,桂花的顔色不是那麼耀眼,要麼是暗淡的,要麼是輕黃的,而且桂花也比較高大,所以,人們隻能遠遠觀看,好像是很“情疏迹遠”,但它是真性情,隻給人們留下奇香。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根本就用不着碧綠色或深紅色,隻要它的香氣怡人,就可以稱為“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因為梅隻有暗香,淡淡的;而菊更是淡淡的,要不然怎麼會有“人淡如菊”的說法呢!
在宋代另一個女詞人朱淑真筆下,桂花就和她自己一樣,堅強不屈,留下芬芳。這首《木犀》寫到:
彈壓西風擅衆芳,十分秋色為伊忙。
一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
一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
“彈壓西風擅衆芳,十分秋色為伊忙”,桂花不畏西風,而又超越衆芳,擅居衆芳之首;沒有了桂花,秋天也就沒有了顔色。桂花不畏西風,就像詩人不畏世俗禮治一樣。
“一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一枝桂花伫立在窗下,人和花都有着各自的芬芳。人有人的芬芳、人的氣質;花有花的芳香、花的品格。兩輛相互映襯,就像絕代雙嬌一樣。
其實,在桂花樹下品茶這件事,最早的出處應該是明末清初“秦淮八豔”之一的董小宛,她在《秋閨·滿畦寒水稻初黃》中寫到:
滿畦寒水稻初黃,細鳥歸飛集野棠。
正是好懷秋八九,桂花枝下飲清香。
正是好懷秋八九,桂花枝下飲清香
“滿畦寒水稻初黃,細鳥歸飛集野棠”,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同時,也不乏花兒。“滿畦寒水”,是一種秋水長天的景色,“稻初黃”,是一種豐收的景色;“細鳥歸飛集野棠”,秋天鳥還在,也有一些花兒,如秋海棠。
最讓人高興的是,“正是好懷秋八九,桂花枝下飲清香”,正好在秋季的八、九月,我們心情大好,因為能夠在桂花飄香的桂樹下,喝一杯清香的佳茗。
桂花除了與茶搭配極好外,與月搭配也是一個極緻。秋高氣爽,本來就是賞月的最佳時節,但如果月下有桂花,那将是怎樣一種景色?宋代詩人陳起在《月下聞桂花》中寫到:
一庭人靜月當空,桂不多花細細風。
香露滴衣涼似水,恍然移下廣寒宮。
一庭人靜月當空,桂不多花細細風
夜深人靜,皓月當空;眼前是淡淡的桂花一片,細細的涼風吹來。當然是這樣一種感覺,“一庭人靜月當空,桂不多花細細風”。人靜靜地沉醉在這樣的美景中,突然,一滴香露滴在衣服上,冰涼如水,恍惚間,感覺它就像是從廣寒宮滴下來的一樣。“香露滴衣涼似水,恍然移下廣寒宮”,是一種如夢似幻的感覺。
如果您不喜歡喝茶,桂花配酒也是一個不錯的搭配,特别是在一輪圓月下,品着美酒,聞着桂香。大詞人辛棄疾就寫過,“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那感覺,也像在做夢一樣。宋代詩人趙汝回在《桂·一夜桂花發》中寫到:
一夜桂花發,千岩風露香,
樹經秋幾過,人在月中央。
不預離騷賦,空居寂寞鄉。
山翁對之飲,酒色也鵝黃。
樹經秋幾過,人在月中央
詩人應該是隐居在山裡,所以有,“一夜桂花發,千岩風露香”,一夜之間,桂花開了,山裡岩石上的風露都是香的。“樹經秋幾過,人在月中央”,桂樹已經經曆了多少個秋天,這一回最特别,一輪圓月挂在山巅,人卻在月中央。這已經夠魔幻的了,但還有“山翁對之飲,酒色也鵝黃”,我,一個山翁,對酌月亮,月光淡淡的、桂花淡淡的,酒也成了鵝黃的。
秋夜、圓月、桂花、美酒,這是一個讓人做夢的組合!
桂花的美好,讓人聯想到學業有成的美好,因此,人們把科舉高中稱之為“蟾宮折桂”。如果您要祝福朋友金榜題名,那麼“蟾宮折桂”應該成為您詞彙庫裡最常用的。例如,明代詩人邊貢,就寫詩《以兔圖贈王生兼附短句》祝福朋友:
我來贈君玉兔圖,我去留君雙湛盧。
月殿秋風桂花發,一枝能斫寄來無。
月殿秋風桂花發,一枝能斫寄來無
這裡的禮物非常切合身份,“我來贈君玉兔圖,我去留君雙湛盧”,“湛盧”,中國古代十大名劍之一。朋友贈詩人“雙湛盧”,當然是寄寓了“寶劍贈英雄”的意義。而“我來贈君玉兔圖”呢?“玉兔”,當然代表了月宮,月宮裡除了嫦娥仙子,還有桂樹、桂花,這才是詩人看重的,所以,詩人進一步說。
“月殿秋風桂花發,一枝能斫寄來無”,秋天就要來了,月宮裡的桂花也要開了,你能不能“蟾宮折桂”,寄一枝給我呢?
一句,“月殿秋風桂花發,一枝能斫寄來無”,一種強烈的對朋友金榜題名的祝福,躍然紙上!
明代詩人史謹的這首送考詩,《蟾宮折桂·十載寒窗業已成》,也寫得相當有特點,可以選作我們當今送考使用:
十載寒窗業已成,遠攜書劍入蓬瀛。
一枝丹桂鳌頭折,萬裡青雲足下生。
壯志不随秋色老,恩袍遙映日華明。
郤诜去後無消息,君複當居第一名。
一枝丹桂鳌頭折,萬裡青雲足下生
“十載寒窗業已成”,這句很通俗易懂。“遠攜書劍入蓬瀛”,“蓬瀛”,蓬瀛仙境,代指考場。“書劍”,代表的是十年寒窗所學到的知識、本領。“一枝丹桂鳌頭折”,當然是祝你“蟾宮折桂”,“萬裡青雲足下生”,這句是祝你平步青雲!
“壯志不随秋色老,恩袍遙映日華明”,秋天來了,作物都老了,但你的淩雲壯志沒有老;等待你的将是皇上賜給你的恩袍,那恩袍能夠映日,光芒四射。“君複當居第一名”,不但要祝你高中,而且祝你考取第一名!
當然,桂花讓人聯想到所有美好,包括凄美。這要歸于晚唐詩人李商隐,他的這首《昨夜·不辭鶗鴂妒年芳》是我讀到詩詞中最凄美的詩篇之一:
不辭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塵暗燭房。
昨夜西池涼露滿,桂花吹斷月中香。
昨夜西池涼露滿,桂花吹斷月中香
李商隐的詩,大多不太好理解,這首也不例外。“不辭鶗鴂妒年芳”,“鶗鴂”,即杜鵑,其叫聲象征着暮春的到來,即春天的結束。而春天,又代表了一個人的青春。寫這首詩的時候,詩人已經年近四十,所以說,他不在乎自己的青春已逝。“但惜流塵暗燭房”,“燭房”,有燭光而明亮的廳堂,代表了妻子居住的地方。“流塵暗燭房”,隐指妻子的逝世。這句的意思是,但痛惜妻子的離世。
“昨夜西池涼露滿,桂花吹斷月中香”,昨夜又是寒天冷凍、涼露滿池,寒風把桂花的香氣都吹斷了,就算是桂花的來源地,月宮中的桂香,也被吹斷了。妻子去世了,他再也找不到那份甜蜜和美好了,所以,就感覺像是秋分把桂香都吹斷了。
在這裡,桂花依然代表的是美好,隻是這份美好,已經被吹斷了,再也沒有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