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莊子創造的人生三境界是

莊子創造的人生三境界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04:06:39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前面的文章,我們講了道家思想的三個核心思想:

第一個是事物都兩面性,這兩個方面是相對的,比如美醜、高低、善惡、長短;

第二個是事物的兩個方面是對立統一的,缺一不可的,好中蘊含着壞,比如老子說的福禍相依就是這個道理;

最後一個是物極必反的思想,也就是說,事物的兩個方面會相互轉換,周而複始,比如老子說的“反者道之動”,事物在任何時候都有向反方向運動變化的動力,在佛學中講因果和輪回,其實也是類似的道理。

莊子創造的人生三境界是(莊子說非彼無我)1

其實不難看出,道家思想這三個核心理念,是層層遞進的,而這種思想的本質是:辯證思維。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好與壞都是相對的,也是會相互轉換的,這才是道家哲學思想的核心本質。

莊子在《齊物論》這一篇中,也體現了這種辯證思想,比如莊子說 “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意思是沒有外在的一切,就顯現不出我的存在;沒有我的存在,也無法肯定外在的一切。比如莊子還說“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意思是說,各種事物都有它的對立面,從事物相對立的那一面看便看不到另外一面,而隻有從事物相對立的這一面才能有所認識和了解,這些都是莊子闡述道家對立統一思想的精彩内容。

莊子創造的人生三境界是(莊子說非彼無我)2

好了,簡單回顧了道家的三個核心思想,今天我們來聊聊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差異,為什麼要講這兩種思想的差異呢,因為今天我們要簡單了解莊子的内篇的第二篇《齊物論》,從莊子的“齊物論”,我們就可以看出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差異。“齊”是相當、相等、一樣的意思,而“物”當然就是“大自然,萬物”,所以“齊物論”就是說,萬物都并沒有什麼差别,都差不多的意思。而這正是體現了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差異。

簡單來說:道家思想是自然哲學,而儒家思想是人倫哲學。

《莊子》說:儒家遊方之内,而道家遊方之外。這裡的“方”就是社會的意思。簡單說,儒家思想是一種入世的哲學,而道家是一種出世的哲學。更通俗地講,儒家思想是一種社會組織的哲學,也是日常生活的哲學。儒家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道德倫理,希望建立一個理想的以道德倫理為基礎的和諧社會,個人通過修身實踐而獲得人生的意義。而道家思想強調智慧的覺悟和解脫,希望返璞歸真、順應自然,建立一個知足常樂的人間樂園,通過個人修身養性獲得人生的智慧。

莊子創造的人生三境界是(莊子說非彼無我)3

有人說,孔子就像個躊躇滿志的年輕人,而老子則更像個繁華看盡的老人。中國哲學的這兩種趨勢,就相當于西方哲學思想中的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兩種傳統。雖然這種說法并不全面,但讓我們可以更加簡單和樸實地看待我國兩種哲學思想的主要差異。道家思想的着重點是“自然”,而儒家思想的着重點是“人”。

《莊子》的名篇,也就是第二篇《齊物論》就是講人和自然的關系的,莊子在這裡說了一句著名的話:“形如槁木,心如死灰”,這句話有點現在我們的“葛優躺”的意思,看似非常消極,但實際上,他是描述了一個人和大自然融為一體的狀态,這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莊子創造的人生三境界是(莊子說非彼無我)4

有一天,南郭子綦(他是莊子杜撰的一個人物)靠着椅子坐着,擡頭向天、緩緩吐氣,神情淡漠,好像失去了自身。顔成子遊(也是一個杜撰人物,是南郭子綦的徒弟)問老師“你這是怎麼回事呀?,形體不動就像槁木一樣,難度精神也像死灰一樣嗎?您今天靠着桌子坐的神情,與之前不太一樣呀”, 南郭子綦說“你問的正好,今天我做到了忘記自己,你知道嗎?你聽說過人籁,卻不曾聽說過地籁;即便聽說過地籁,也沒有聽說過天籁吧!”

這裡“籁”表示蕭,是一種中空樂器,人籁就表示一種人演奏的聲音,而天籁則表示為大自然所發出的聲音,意思是說,一般人能聽到人吹的蕭生,而達到忘我境界的人,可以和大自然融為一體,聽到天籁之聲。所以莊子的“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并不是一種消極怠慢的态度,而是一種修行的境界。

莊子的描述非常生動形象,短短的幾個字,就描述了一個人進入了忘我境界的狀态,而這種狀态正是和大自然融為一體,與物齊一的狀态,這是一種智慧的表現,并不是一種慵懶的表現。我們都知道,很多有名思想家和名人,都有冥想的習慣,冥想進入的狀态就是類似莊子說的“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狀态,好像已經忘記了自身的存在,但是意識又高度集中,也有點類似今天我們常說的“心流”的狀态。


莊子創造的人生三境界是(莊子說非彼無我)5

而莊子對于“齊物論”的另外一個精彩論述來自于莊子的另外一個名句:“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這一句很關鍵,體現了莊子和道家思想的智慧。

這句話總體意思是說,我們要抛棄一般世俗的人,用智力去分别是非、彼此的那種思維習慣,而要從萬物本來就沒有确定不移的是非、彼此的思維去認識萬物。換句話說,世間萬物的是非、好壞、善惡是很難分辨的,他們互為一體,而且是千變萬化,變幻莫測的,不要自以為聰明,從自己的觀點和角度去理解。

莊子告誡我們要抛棄以人類“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在2000多年前,莊子能領略這樣的智慧,顯然已經非常了不起,在現代心理學研究中,以自我為中心,過度自信等都是人性顯著的特征,是隐藏在人性底層的基因和弱點。

而在西方思想中,同樣在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也說過類似話,他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這句話表面看起來是一種謙卑的态度,但實際上也體現了人類自身認識的局限性,體現了一種自我懷疑的精神,我們自認為,認識和了解的東西,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這和莊子說的“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有着有異曲同工之妙。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孵組詞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