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戚永嘉
110年前的今天,阿瑟·柯恩教授成功地制造了一種傳真電報,能夠将照片的圖像傳至遠處。那麼,為什麼圖文傳真機能把圖文傳送到遙遠的地方呢?
工廠急需外地的一張機器圖紙,長途電話是講不清楚圖紙的内容的,電報也無法表達,怎麼辦?一份合同急需單位的負責人簽字生效,而負責人與合同卻遠隔千裡。怎麼辦?
派人乘飛機或火車送去,那可太麻煩了。今天,隻要利用傳真通信,幾分鐘就能解決問題了。傳真通信能夠完全按照原樣,把文件、圖紙、表格,通過電信号發送到遠方去,在對方那兒再還原成一模一樣的複制件,分毫不差。需要簽字的文件,經簽字後還可以再發回去。
我們知道,無論多麼複雜的圖畫,都可以有規律地分割成很多同樣大小的小方格單元。如果能把每個小單元的顔色(這裡隻是指黑色、白色或灰色)和所有小單元的排列順序告訴對方。對方依據這些信息,複制出所有的小單元,把它們按原來的排列順序組合起來,這樣就能複制出與原件“差不離”的複制件了。每個小單元的面積劃分得越小,也就是說,單位面積内的小單元數目越多,複制出來的圖形就與原稿越接近。實驗表明,每個小單元的面積在0.2平方毫米左右時,複制一般的圖畫照片,就十分逼真了,肉眼不大容易分辨出原件與複制件之間的差異。人們臨摹圖畫或字帖時,在原件上畫上許許多多的小方格子,然後根據這些小方格子細細地臨摹,也是同樣道理。
要實現傳真通信,必須有一種具備“眼睛”和“手”的功能的機器,圖文傳真機就是這樣一種機器。傳真發送機具備“眼睛”的作用,它依靠一種叫“光電倍增管”的光電器件,能夠識别圖畫上各部分顔色的深淺,并把它們轉換成不同強度的電信号,即用電信号來“描述”圖畫裡的黑色、白色,或灰色。這些信号經過傳真機内的一些電子電路進行整形、放大、調制、編碼以後,就可以通過市内電話或長途電話的線路,傳送到遠方去了。
傳真接收機具有複制圖畫的“巧手”,它接收到由線路送來的電信号,立刻進行放大、解調、限幅、鑒頻等處理,把電信号轉換成傳真圖畫信号,然後控制記錄器件,在紙上一行一行地塗出不同的顔色,複制出原來的圖畫文字。
在傳真的發送和接收過程中,發送機和接收機必須“步調一緻”。發送機對圖像自左至右、自上而下,一行一行地掃描“分解”,與接收機在記錄紙上的記錄順序同步,掃描速度相同。否則,接收端複制出來的圖片就會出現歪斜,甚至亂七八糟,難以辨認。
除了掃描同步之外,發送機和接收機每行掃描的起始點要相同,否則,複制的圖畫會造成中間割裂,而上下兩端邊緣重疊起來。
收發兩端的傳真機還必須很好地“協調合作”,使原件和複制件的圖像長寬尺寸比例不變,否則,會使一個正常的人臉照片變得瘦長或矮胖,好像是“哈哈鏡”裡照出來的像。
這些傳真的基本條件,都必須在傳真的過程中實現。因此有許多深奧的學問在裡面呢!
傳真機剛問世時,傳輸速度慢,操作也很麻煩。傳送一頁16開的文件,至少需6分鐘,加上聯絡操作,一小時隻能傳送七八頁,還有不少廢品。因此應用并不廣泛。近年來,随着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傳真機發展也很快。新型的傳真機接在電話線路上,像打電話一樣方便,撥好對方号碼後,把文件放在傳真機上,用不了一分鐘時間就能把16開紙的一頁文件清晰地傳到對方。這是應用數字傳真的結果。什麼叫數字化傳真呢?
大家知道,在一般的文件圖紙上,空白的地方總是比黑色有字迹的地方多得多,利用這個特點,采用編碼的方式可以将所需的傳輸信息量壓縮到原來的五分之一至二十分之―,這樣可以大大地提高傳輸速度。例如,在掃描時,相鄰的單元可能是連續的白信号或黑信号,那麼就沒有必要把每個單元的信号都送出去,采用特殊的編碼方式,可以“省略”很多相同的單元信号,而獲得同樣的傳送效果。
現代的傳真技術已經發展到“智能化”的階段。傳真機與微機結合,使傳真不僅具有靜止的圖像通信功能,而且具有圖像處理、數據處理、自動接收、辦公自動化等新的功能,适應各種自動化領域,滿足迅速處理龐大信息的需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