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星馳的衆多經典電影中,如果要做一個排序,《食神》應當隻能勉強入前十,前一段時間閑來無事(其實是周星馳的電影翻過來覆過去看了太多遍,最後挑到了《食神》)時又看了一次《食神》,猛然間驚覺即使隻是勉強可入前十的一部電影,竟然也會讓人一看到底,中途不會有任何的放棄念頭,或許這就是周星馳電影的魅力所在吧。
“沒有真正的食神,每個人都是真正的食神。”
這是電影中的經典台詞,也是周星馳想通過“食神”來告訴我們的東西,而《食神》之所以經典的原因在于三點,演員、内涵、劇情。
一:星爺的電影中,配角也是主角
周星馳選人的眼光毒且準,不僅體現在主角層面,更在配角層面(《食神》由周星馳和李力持執導)。周星馳本人在劇中出演了男主“食神”,星爺的表現,已經無需再說。
女主莫文蔚,莫文蔚飾演的雙刀火雞姐,潇灑灑脫的性格成就了她一身的“超強氣場”,她不是因為有“氣場”而變得灑脫,而是因為灑脫才讓她有一種了“氣場”。
她灑脫到不願意帶着假笑成為女神,而是扮醜張揚個性。
她敢愛敢恨,當星爺飾演的史蒂芬·周遭受身邊最親助理的背叛,原本在飲食界第一把交椅的地位被唐牛奪取之時,火雞姐沒有抛棄他,對他一見傾心,随後誓死相随。她敢愛敢恨,敢作敢當,在史蒂芬·周東山再起的道路上遭對手追殺,火雞姐毫不猶豫的撲過去替他擋了一槍,那一刹那,她的龅牙,被醜化的刀疤臉,卻顯得那麼的溫柔和美麗,這種前後同一人身上帶來的錯覺,也隻有莫文蔚能夠淋漓盡緻的展現。
除了這兩位主角以外,電影中的一衆配角也同樣豪華至極,除了吳孟達以外,隻要你看這部電影你一定記得以下配角。
少林寺方丈和他的“我随風而來,随風而去”;主考官和她的那句“為什麼,為什麼要讓我吃到這麼好吃的炒飯”……再加上羅家英、苑瓊丹、谷德昭、林雪、李兆基、田啟文等人,這樣的陣容放到今日,早已無法再現。
二:周星馳的愛國,從不隻在口頭上
當年《食神》剛剛上映以後,美國好萊塢想要買下電影《食神》的版權,但是要把電影中的中國菜肴改成西方的漢堡、雞腿、這樣的“肯德基式”食物。
但周星馳卻不答應,他說:“要麼不賣,要麼就不能改内容”,最終這事不了了之,這一點體現了星爺的超強民族氣節。
不知大家,還還記得當年周星馳唱着《我的中國心》的場景,周星馳也是香港在回歸之前的那幾年為數不多的幾位敢在公開場合支持香港回歸的演員之一,在周星馳的諸多電影中經常會出現各種暗喻和推崇中國傳統文化的鏡頭,比如在《食神》中出現的各色菜肴,同樣蘊含着極強的中國傳統文化,比如“佛跳牆”、“叉燒飯”這些傳承了許多年的民間菜肴,對比之下,國外的“快餐”實在難登大雅之堂。
另外一個與電影本身無關的内核,還記得史蒂芬周掙了大錢以後,幾位股東湊在一起談論以後賺了大錢怎麼花,普通人都是“買遊艇”、“豪吃豪喝”……然而星爺說的卻是:我們開分店,四家、八家、十六家……在如今看來這樣的理念并不足為奇,但在當時香港極緻享樂主義的熏陶之下,周星馳能堅持這樣的觀念,倒有些難能可貴。
三:“俗套至極”的劇情,但依舊會大呼好看
《食神》的電影劇情與周星馳其他電影劇情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它更改了人物的命運起始順序,周星馳的其他電影中多半都是星爺飾演的角色,一步一步起于微末,然後逐漸崛起,但《食神》中的史蒂芬·周,則在一開始就站到了人生的巅峰,然後再狠狠跌落。
但這樣的設定,卻反而讓人大呼過瘾,除了多了幾絲起起伏伏以外,主要是史蒂芬·周這一人物“為富不仁,且是十足的奸商”,而這樣的人物“栽跟頭”,惡人又被惡人磨,當然就更得人心。
當然大反轉以及重新逆襲,才是這部電影真正的精髓所在。當唐牛得逞後哈哈大笑的時候,史蒂芬·周那種先是附和然後冷笑最後皮笑肉不笑的鏡頭完美的表達了這一人物的内心變!
當史蒂芬·周從内地提升廚藝以後,再次回到香港參加比賽發現評委又被串通,劇情走到此時,擺在史蒂芬·周面前的幾乎就是絕路,生活對這個年輕人仿佛一點都不溫柔。
最終史蒂芬·周憑借着他的叉燒飯奪回食神之位,但此時的史蒂芬·周已經大徹大悟,世上哪有什麼真正的食神,隻要用心做,每個人都是食神。
電影中這樣跌宕起伏的場面極多,上一秒會因為星爺搞怪的風格笑的沒心沒肺,下一秒就因同情他的落魄而潸然淚下。
而給史蒂芬·周擋下必殺一槍後生死未蔔的火雞姐,也最終在食神大勝而歸之時歸來,她褪去那副與她氣質格格不入的裝扮,做回了真正的自己。
看慣了周星馳的電影,已經越來越熟悉星爺的套路,但即便如此,周星馳的電影一旦選定,就一定會從頭看到尾,這樣的魅力,又有幾人可以做到?
(文/二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