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2日,美國“故技重施”,關停了伊拉克大批網站。甚至,包括阿拉姆新聞網在内的伊拉克國營電視台網站,也遭到了美國的封禁。隔着千山萬水,關停别國的網站,這等操作,不可謂不犀利。
其實,這已經不是美國第一次這樣“整蠱”伊拉克了。早在2003年,美伊沖突爆發期間,燈塔國就曾停止了對伊拉克境内的域名解析,緻使其頂級域名“.IQ”消失,并導緻一個國家在互聯網上,徹底消失的沒有一絲痕迹。
那麼,是怎樣強大的技術支持了美國“掐”别國網線的行為?我們國家,是否會因為得罪燈塔國而慘遭斷網呢?
美國想斷中國網,我們将無從抵抗?這一切,還要從IPV4說起。美國之所以能夠對伊拉克、包括後來的利比亞實施“斷網”制裁,需要歸因于它在互聯網領域的帶頭作用和領先地位。
互聯網誕生之初,主要是服務于美國軍隊的。
後來,在以蒂姆·博納斯、溫頓·瑟夫和羅伯特·卡恩為代表的一大批科學家的倡議下,他們将互聯網理論和基礎,無償分享給了全世界。這也為後來網絡世界的繁榮和空前發展,提供了溫床。
但是,這樣的好勢頭并沒有持續多久,燈塔國就顯現了它的“本來面目”。互聯網也開始被一個名為ICANN的美國機構嚴密掌控。ICANN号稱是“非盈利組織”,主要負責互聯網名稱和數字地址的分配。實際上,這是個完全聽命于燈塔國的組織。
ICANN成立于1998年,在互聯網誕生之初,使用的是IPV4地址,可以提供2的32次方個IP地址。負責“分發”這些地址的根服務器,全球共有根服務器13台,其中主根服務器1台位于美國,副根服務器中有9台位于美國,剩餘的3台,分别在英國、瑞典和日本。
這些服務器要麼在美國手中、要麼在它的小弟手中,因此,國内有的小夥伴産生了一些“杞人憂天”的想法——美國這麼牛,我們會不會像伊拉克一樣被“斷網”呢?其實,這種擔心很多餘。
由美國控制的“根”,早已苟延殘喘根服務器,聽上去是個了不得的名字。但實際上,它的作用相當于一個電話接線員——它能夠在我們查詢某個單位的時候,為我們準确地提供地址。它能起到的反作用僅僅隻有兩個:
第一,不告訴我們地址;第二,将我們引導向一個錯誤的方向。
它無法為我們提供一個錯誤的地址,就算要“搗亂”,根服務器發揮的作用也十分有限。那麼,美國為什麼能在2003年,讓伊拉克在互聯網世界“消失”呢?
這就是因為,位于美國的根服務器發揮了它“電話簿 ”的作用,将伊拉克相關的IP地址隐藏起來了而已。
對于美國的制裁,當時的伊拉克并不具備反制裁的技術實力,加之後來戰亂不斷,伊拉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無法得到發展。由此,美國對于伊拉克采取的根服務器制裁法,才能屢試不爽。
但是,随着互聯網的繁榮顯得越來越不夠用。前面提到,IPV4算法生成的地址僅有40多億個,并且部分号段是不會分配使用的,能供我們使用的IP地址,隻有36億多個。
按全球人口75億計算,人手一部手機,現有的IP地址都不夠分。更何況,現在一個人往往不止需要一個地址,手機一個、手提一個、電腦一個。現有的諸如“192.168.0.1”的IP地址字段固定,數量也無法增加。
IPV4的地址早在2011年就已經分發殆盡,現在根服務器的狀态,不過是在“苟延殘喘”而已。這可怎麼辦呢?于是,互聯網技術大拿們想到了通過“網絡地址轉換”和“端口映射”來維持現有網絡世界的秩序。
這就相當于,在私有IP接入公網IP前,在不同的設備後面加上編号。這樣的操作,雖然能為位于美國的IPV4的主根服務器續命,同時也增加了網絡的複雜性、使原本穩固的網絡環境變得脆弱。全球互聯網用戶對IP地址的要求,迫使IPV4走向了衰亡。
中國的反制裁與“雪人計劃”盡管對于伊拉克,美國的“斷網計劃”屢試不爽,但燈塔國的“三闆斧”卻對付不了崛起的中國。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早在2003年和2005年間,我們的ISP(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就鏡像了主根服務器上與中國有關的所有地址,在整個中國範圍内的局域網中,美國再怎麼操作也影響不了咱們上網“沖浪”。
當然除了鏡像和局域網的功勞,基于IPV4生成的IP地址,但我們大多數人,對公網IP是沒有需求的,美國如果要“斷網”也隻能切斷連通國際線路的公網IP,在局域網“沖浪”的我們不會受到絲毫影響。
簡單來說,我們不存在訪問根服務器的需求,我們隻需要由運營商掌握的遞歸服務器。而運營商,已經做好了信息“鏡像”。就算某天燈塔國想不開,通過IPV4的根服務器做文章,也隻能對國際上網絡的互通産生一點點影響。
基于坐标位于美國的IPV4主根服務器,我們有了“網絡地址轉換”、“端口映射”等防備制裁的手段,同時,作為一個互聯網大國,我們也早已經研究出徹底甩掉燈塔國的方案。
任何技術的産生,都會面臨更新與叠代的問題。于是,在IPV4“日薄西山”的情況下,IPV6的IP算法應運而生。與早前的IPV4采用二進制的編寫方式不用,後者采用的十六進制編寫方式。
理論上可以提供3.4乘以10的38次方個IP地址,這樣龐大的數字,就算給地球上每一粒沙子寫地址都夠了,更别說是每個設備一個地址了。
2005年前後,中國互聯網開始了蓬勃的發展,作為一個互聯網大國,我們無法接受在技術層面的受制于人,那怕僅僅是千萬分之一“被制裁”可能性。
于是,在2015年中段,有我國下一代互聯網中心牽頭發起的“雪人計劃”,開啟了全球招募志願單位的活動,實施以IPV6算法替代IPV4算法的國際行動。截止當年,該計劃募集到包括中國在内的26個根服務器運營單位。
“雪人計劃”也打破了在IPV4算法下,美國一家獨大的被動局面。目前,IPV6的主根服務器分布在中國、美國、日本各1台,其它的副根服務器也廣泛地分布在世界上的各個大洲。
從基礎的架設上來看,IPV6的普及并沒有什麼難度,但現在IPV4的應用範圍遠遠大于前者的原因就在于,如何在保障安全與隐私的情況下,完成IP地址的叠代。這就需要大量的數據運算和調試了。
初次之外,現在的IPV6地址是在于IPV4兼容的基礎上搭建的,因此要完全擺脫燈塔國的“挾制”,或許還需要付出更多技術層面的努力以及時間地沉澱。
截止今年年初,我國IPV6的活躍用戶數已經超過了6億,占比全國網民的六成以上。更加令人欣喜的是,這個數字有望在今年年底突破7億大關,作為網民基數最大的互聯網大國,我國的網絡能力也在IP地址的叠代中不斷優化。
可以預見的未來是,在世界範圍内短時間用IPV6替代IPV4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是,在諸如百度、阿裡巴巴、騰訊等一衆互聯網巨頭們的帶動之下,IPV6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目前,新生産的互聯網設備也開始全面替換原有使用IPV4地址的設備。
曾經為互聯網世界的繁榮立下汗馬功勞的IPV4,也将在其自身的弊端中退出曆史的長河。美國曾經的互聯網霸主地位,也将在技術的革新中,一去不複返。
結語所以,傳說“13台根服務器都在美國”,這是完全錯誤的。事實是,IPV4的主根服務器在美國不假,但早在2003年至2005年期間,我國就完成了根服務器鏡像,就算美國以此威脅,我國也凜然不懼。
更何況,由我國下一代互聯網工程中心牽頭實施的“雪人計劃”,現在已經可以對IPV4的地址進行替換,現在的IPV6主根服務器主要在我國。并且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使用者成為IPV6的用戶。
盡管,看不見的“敵人”,可能會在各個角落伏擊我們,可如今的中國也不是“吃素的”,不僅僅在服務器領域,我們的超級計算機也已擺脫了被國外芯片卡脖子的“黑曆史”。在新時代發展的路上,中國早已在既定的道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遠。
美國的“斷網”威脅?如果中國真的有接到威脅的那麼一天,我們也早已做好準備。現在的中國,有能力與之一搏!
參考文獻:
[1]王莎莎, 王夢濤. 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J]. 信息系統工程, 2017(6):1.[2]翟玉忠. 信息時代 誰主沉浮——互聯網中樞神經根服務器控制權之争[J]. 電腦愛好者, 2005(16):3.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