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1500字
閱讀時間:約8分鐘
我們上篇聊了與琴曲《梅花三弄》有淵源的晉代著名音樂家桓伊,本篇就談談《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古琴名曲,現在我們還可見有40多種琴譜記錄它,可見是非常流行的琴曲。有些版本是純琴曲,有些則配歌詞。我們今天常彈的是十段曲,也有十多段的版本。
關于《梅花三弄》的來源,明代琴譜《神奇秘譜》說王徽之請桓伊吹笛曲,“桓伊出笛為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三弄”。根據這個說法,《梅花三弄》本是笛曲,後人改編為古琴曲。
明末琴譜《琴苑心傳全編》說“是曲,顔師古作也……桓伊出笛,作《梅花三弄》之調,後乃取以為琴調焉”。這裡還說桓伊“作”《梅花三弄》,但是古人的“作”不一定是創作,也有演奏的意思。
而顔師古的“作”,應是改編成古琴曲的意思。但顔師古是初唐時候的著名學者,沒什麼文獻記載他會彈琴,所以學者懷疑他并未改編過《梅花三弄》。
雪中臘梅(老汪攝)
在《世說新語》和正史裡桓伊的傳記中,隻提到桓伊為王徽之“作三調”,并沒有說是什麼曲子,有的學者認為這個三調是笛曲裡的高中低三段音,而非《梅花三弄》。
但無論琴曲還是笛曲,所謂“三弄”,是指同一段旋律,在不同的音高上演奏三次。在古琴曲上,突出體現在不同徽位的三次泛音樂段。所以并不能否定桓伊所吹奏的是《梅花三弄》。
今天所見《梅花三弄》最早的譜本是《神奇秘譜》。《神奇秘譜》說此曲又叫《梅花引》《玉妃引》,明朝的《謝琳太古遺音》題為《梅花曲》、《文會堂琴譜》作《梅花》。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樂府橫吹曲《梅花落》很流行,橫吹,即橫吹笛。北朝著名詩人庾信詩中說“欲與梅花留一曲,共将長笛管中吹”,即指此曲。到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說《梅花落》是笛中曲,唐代還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到宋代這些曲子還有流傳。
此後,人們的詩句中常提到桓伊所奏的《梅花三弄》,例如唐代張祜(hù)說“桓伊曾弄柯亭笛,吹落梅花萬點香”,宋人蘇東坡說“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春夢”。
所以今天有學者認為琴譜裡所說桓伊吹的梅花曲,就是《梅花落》。初唐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有詩句“鳳凰琴裡落梅花”,學者認為這便是《梅花落》改為琴曲的例子。
也有學者認為,《梅花落》作為橫吹曲,是一種軍樂,表達的是戍邊将士的艱苦情狀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比如唐人高适的名作《塞上聞笛》說“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戎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李白《清溪半夜聞笛》有“羌笛梅花引……塞上秋浦月”的句子。
而琴譜裡記錄的《梅花三弄》主題則不同,這裡“梅花”是傳統的意象,用來形容君子的孤高。所以《梅花落》跟《梅花三弄》關系不大。
清·禹之鼎-月波吹笛圖(局部)
不過我們如果仔細考察,會發現在魏晉南北朝涉及《梅花落》的詩歌中,也有突出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質的内容。最著名的是南朝的大詩人鮑照《梅花落》:“中庭多雜樹,偏為梅咨嗟。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
總結來說,雖然正史裡沒有記載桓伊創作或吹奏了笛曲《梅花三弄》,但根據唐宋人的記錄,笛曲《梅花》确實在桓伊的時代流行,而且大概即是《梅花落》,桓伊大概吹奏過。而無論是否是顔師古改編的《梅花三弄》,在唐代笛曲《梅花三弄》已經改編成古琴曲了。
所以《梅花三弄》的來源久遠,而且一直是流行曲目。《伯牙心法》說此曲“以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淩霜音韻也。”最後我們列出《神奇秘譜》中的《梅花三弄》十段小标題,通過标題來體味此曲的内涵:
● 一、溪山夜月。二、一弄叫月,聲入太霞。三、二弄穿雲,聲入雲中。四、青鳥啼魂。五、三弄橫江,隔江長歎聲。六、玉箫聲。七、淩風夏玉。八、鐵笛聲。九、風蕩梅花。十、欲罷不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