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在我國流傳悠久的一種治療方式,拔火罐一直受到不少國人的追捧。從中醫角度來看,拔火罐确實能起到驅風、散寒、除濕等作用。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針灸康複科主任醫師曾紅文提醒市民,拔火罐不僅要針對不同的個體辨證施治,操作時也應由專業人士進行,否則很容易發生意外。
■拔火罐确能驅風散寒除濕
“拔火罐看起來很簡單,其實非常有講究。除了要針對不同的個體辨證施治外,操作時也一定要由專業人士進行,否則很容易發生意外。”有20多年拔罐經驗的曾紅文介紹,作為一種治療方式,拔火罐對場所的通風情況、光線、溫度等都有嚴格要求.
拔罐主要是借燃燒火力排出罐内空氣造成負壓,将罐吸附于患者的體表腧穴或患處,“拔罐非常講究手法,力太大患者皮膚會産生痛感,力太小則起不到效果,且容易脫落。正常情況下,拔火罐不僅不痛,而且應該是很舒服、很享受的一個過程。”她指出,從中醫角度來看,拔火罐能起到驅風、散寒、除濕、清熱解毒、活血化淤、通絡等作用,通過瀉濁氣、扶正氣,達到扶正固本的目的。
■應視年齡、體質、病情選擇不同拔罐法
火罐有各種類型,但在臨床中多使用玻璃罐,它們有大小不同的規格,操作方法可分為閃罐、定罐、遊走罐、刺絡拔罐、針罐等,根據患者年齡的大小、體質的強弱、病情的輕重、病程的長短及施罐部位的不同,可選擇不同規格的火罐及相應的罐法。
01
邪氣在表:宜用閃罐
閃罐的祛風解表力較強,當患者出現如感冒、咳嗽、流涕等邪氣在表的疾患,以及軀體上部如頸椎病、面癱、耳鳴、頭暈、頭痛等頭面五官尤以風邪為重的疾病時,在頭臉上的太陽穴、印堂穴,頸項上的風池穴、百勞穴等處施用閃罐,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此外,在緩解鼠标手、網球肘及産後四肢酸痛等症狀時,針對“皮薄肉少”的四肢部位,醫生也經常用閃罐來進行治療。
02
遊走罐:可疏通經絡
遊走罐則是用閃火法吸拔後,将罐沿着患者的經絡循行路線推拉,反複運作至罐區潮紅為度。其力度可根據病邪的淺深及患者的忍受程度進行調整。曾紅文指出,遊走罐既可祛風散寒除濕邪,又可疏通經絡,疏導氣機,理順氣血,從而達到治愈頸肩腰背痛的目的。
03
有淤血:宜用刺絡拔罐
刺絡拔罐屬于拔罐和刺血療法配合應用的一種治法。中醫認為:有痛必有淤,久病必有淤。曾紅文指出,頸肩腰腿痛、肩周四肢痛、關節痛等痹證,都是因為淤血堵塞了脈絡而引起疼痛,放掉淤血後症狀往往能立馬緩解,療效極佳。
■拔火罐很有講究
01
拔罐場所:空氣要流通,亮度要适中
由于拔火罐時需要使用酒精,如果操作不慎非常容易引起火災、燙傷、燒傷等意外,因此,拔火罐必須在空氣流通的地方進行,且周圍不能有床單等易燃物。
有經驗的醫生操作時非常謹慎,在用鑷子夾取沾酒精的棉球時都會非常小心,“夾時一定要夾在棉球的中央,而且要把多餘的酒精擠壓掉,然後還要再甩幾甩。”
此外,拔火罐對環境的溫度、照明也有要求,“要注意患者的保暖,環境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熱;亮度也一定要适中,以便于醫生随時觀察患者的皮膚反應。”
02
留罐時間:因人而異,需随時預防暈罐
通常情況下,每次拔罐後留置時間最好10~15分鐘,“但患者的個體反應不同,反應厲害時必須馬上撤下火罐。”中醫非常講究辨證治療,強壯的人留置時間可稍長一些,但老人、小孩及身體較虛的人留置時間要短些。
曾醫師指出,“有些病在拔罐過程中,突然出現胸悶、心慌、頭暈、四肢冰涼甚至暈罐等征象,這是由于手法過重、不熟練或操作不當而引起的,這時醫生應以最快的速度撤罐和搶救患者,或及時處理一些因吸附力過強引起水泡等意外,所以拔罐在醫院進行會安全些。”
03
拔完罐後:至少4小時後再洗澡
通常接受拔火罐的人體内都有寒氣或濕氣,“拔完火罐後建議一般不要喝冷飲,也不能吃寒涼或濕氣重的食物。”她指出,煎炒油膩、過辣、過甜的食物以及蝦、蟹等海鮮,都不适合剛拔完火罐的人吃,否則容易影響療效。
此外,拔完火罐後要注意保暖,如果要洗澡,至少要間隔4小時後再洗。另外,女性在經期是免疫力最低的時候,“在最初幾天月經量多時,最好不要拔火罐,因為火罐有活血化淤通絡的作用,可能引起出血過多。
來源:廣東省第二中醫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