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夜讀》曾做過一期“畢業論文緻謝詞大賞”(你的意中人是個大神, 有一天他會帶着畢業論文來娶你)。随着畢業季的再次臨近,“畢業論文花式緻謝”再次登上熱搜,作為畢業論文中自由度最高、最具情感濃度和個人風格的部分,緻謝是溫柔的,也是特别的。
在經曆過一個個“孤燈挑盡未成眠”的深夜後,在苦行過“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求學路後,你想把誰寫進緻謝裡?
最有才
“中文也許是先輩留下來的最浪漫的存在。字裡行間,情緒流轉,隻要願意動情動心,情愫是可以被傳遞的。真好啊,從象牙塔出走之時,人人皆是白衣少年。”
我将以何謝你?以最動人心弦的詞,以最才情四溢的句。
▶@仲村孝一:
離校已經兩年多了,猶記得因為緻謝,畢業答辯的時候得到了很高的分數……
“未知難解,已知難别。新知易結,舊知難見。”
“相逢有期,伯樂難遇。知性有餘,知音難覓。”
▶@冷萃慕斯:
我好喜歡碩士時候的學校、實驗室,還有那時候的好朋友們,寫畢業論文時,在最後緻謝裡瘋狂“矯情”了一把。
“謝謝陪伴我的所有人,謝謝你們贈予我的,黃金時刻。”
▶@唐卡:
“一程山水一年華,獨願此去經年,一生坦蕩,一生純善。”
▶@青檀:
“在夜雨中抱緊燈火,懷着對桃李、春風和美酒的期待,掙紮着向前走去。”
▶@佚名:
“時光裡有年少的不羁和浪蕩,有青春的頹廢和迷茫,也有成熟之後的坦然和溫暖。”
▶@傳聞中的蕾拉拉:
我同學的緻謝也很絕!
“天道如弓,三許春秋,白雲流水,青瓷杭州。師承姜門,魚漁雙授,幸得衆師,群賢左右。立身治學,雲溪以共,今我将别,尤期與同。”
▶@薯魚泥醬子:
當時看到的第一眼,就被吸引了。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江洋大盜:
想說的話太多,又不知道怎麼說。那就少說幾句。
▶@一瓢道人:
“我們憑借着感覺的靈光不斷摸索,不斷碰壁,尋找關于前世的蛛絲馬迹,拼湊出前世愛人的模糊輪廓,穿越層層迷霧,終于找到命定的學科。”
▶@先森名叫張先生:
看論文看到的。
“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付梓之際,情何以堪:父母之恩,孝之;師長之諄,敬之;友人之見,納之。既而,别之,朝花夕拾,言笑晏晏,萬物皆流,唯情旦旦。”
▶@破曉zhw:
我師兄這篇後記是我讀過最好的緻謝,那些深情、恍惚、離愫都按不住又溢出來地展現出來了。
——感謝那些高明的匠師們。
——感謝世間的每一次邂逅與貝阿特麗采(但丁在《新生》《神曲》中所寫的人物,據傳是但丁的女神,但丁對她有一種純粹的精神上的愛)。
最浪漫
許多人都會将另一半寫進自己的論文緻謝裡,感謝陪伴、感謝支持、感謝對方給予的不竭動力……人生漫漫,無論往後是否物轉星移人事兩非,至少那孤燈苦雨的一程,是你陪我走過來的。
我将以何謝你?以最誠摯溫柔的愛意,以最勇敢無懼的昭告。
▶@餘行之:
“吾愛xx,伴我寒窗,容餘任性,許吾安穩,乃吾铠甲亦吾軟肋,路遙遙,願與君偕行。”
▶@每三十天:
我導師論文的最後一段。
“她就是我的‘滄海’和‘巫山雲’,我不吝以最美的詞彙留給她。”
▶@zzzBUNNY:
大二一個老師的博士論文緻謝寫了五千字的文言文,印象最深的是感謝他太太的那句:内人汪珊珊,慧娴且靜安。
▶@慕風小妞:
告白與論文,一起在人類知識寶庫裡永垂不朽。
“你是冰鎮後的可樂,入暮時的微風,漫天的星河。幸天光乍破遇,願暮雪到白頭。”
▶@銀魚一寸白:
“謝你的時候,所有語言都消失了。”
▶@佚名 :
我能跑個題嗎,不是畢業論文,是期刊論文。這是我見過的最美好的。
“謹以此篇文章作為蘇斌先生和王雯衷女士的新婚紀念禮物。”
▶@Kiki's cat:
從本科到博士論文的緻謝,稱呼從“同學”變成“男友”再變成“husband(丈夫)”。
▶@佚名:
直接求婚的,有!
“你願意嫁給我嗎?”
“你願意和我共度餘生嗎?”
最幽默
有的人,沒有華麗的詞藻,卻有有趣的靈魂,他們在緻謝裡發揮“戲精”特質,或調侃,或吐槽,或放飛,可謂閱讀畢業論文時的“快樂源泉”。
我将以何謝你?以最輕松随意的玩笑,以最靈動巧妙的心思。
▶@周周情緒穩定嗎:
不是……
▶@腦殼昏:
“我要感謝自己終于把這篇論文寫完了,想給自己磕兩個……”
▶@陰爻:
緻謝第一句:“時間就像一頭野驢,跑起來沒完,轉眼間,我的研究生生涯就告一段落。”被導師看了狂噴。
▶@Ares:
一下子就想到朋友當年的緻謝,一鳴驚人。
▶@噸噸喝水達人:
“感謝我的豬豬貓兒子……你讓我深信,哪怕我再無能,至少能給你鏟屎。”
▶@《留學》雜志:
這是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巴耶夫大學一名助理教授的論文緻謝。
這哥們一本論文寫了10年,緻謝的時候心情似乎有些激動……
有的緻謝寫得驚心動魄,連飛賊都出現了……
在某些科研領域,論文的作者順序反映了每個人做的貢獻的多少,但有時候為避免紛争,作者們會采取一些清新脫俗的方式決定作者署名的順序:
感謝人還不算,還要感謝下老天爺:
最戳人
畢業論文,絕不隻是一道為獲得證書而跨的門檻,它是數年學業之結晶,孜孜研究之成果,更是一個人對自己某個階段的告慰:回望來路,我既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我将以何謝你?以最堅定不移的初心,以最深沉熱烈的情感。
▶@小走獸:
一位師兄在緻謝裡寫:希望這篇論文不會是學術思考的終點,希望前面這句話不隻是希望。
這是我至今讀到最戳的一筆。
▶@安珂:
實驗室老師分享過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緻謝,不過不是在論文後,而是一本書的扉頁。
美國著名進化論科學家、古生物學家斯蒂芬·傑·古爾德在他的著作《自達爾文以來》的扉頁上寫下:“獻給我的父親,我五歲時他帶我去看霸王龍。”
我覺得這表現了一個科研從業者的初心。
▶@薄荷:
讀了不少論文的緻謝和後記,這篇最叫我拍案叫絕:正話反說,獨具新意,别具一格。(學校一個教得很好的老師,當年博士論文後記)
▶@奶糖人勇闖:
我聽說過最感人的畢業論文緻謝,是劍橋博士論文庫裡50年前的國人所寫的, 隻有短短一句話:To My Dear Motherland(獻給我親愛的祖國).
圖文/央視新聞整編
具體出處見标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讀書其實是很苦的事,
因為真正有益的閱讀,
是要在日日夜夜的枯守中,
不斷打開自己,突破觀念的邊際,
去接觸從未接觸過的内容,
這種開闊,是一定會叫人難受的。
但還好——
長路漫漫,幸得諸君相伴;
但還好——
“我們一日日度過的所謂日常,
實際上可能是連接不斷的奇迹。”
又快到一年畢業時,
我們以這樣一篇飽蘸豪情的《夜讀》,
敬熱愛,敬過往,敬明天,
敬所有即将踏上新途的學子:
願長路浩浩蕩蕩,萬物盡可期待。
【寫留言】
分享你最喜歡的緻謝詞
監制丨馬文佳 主編丨王若璐
編輯丨楊瑜婷 校對丨高少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