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父親的話大全

父親的話大全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7 23:01:45

父親的話語

作者:賈重新

父親的話大全(父親的話語)1

我的老家在流曲鎮炭村村,村子坐落在富平縣流曲川道順陽河畔,距離富平縣城十七八華裡。炭村村過去是一個典型的以農業特别是以糧棉生産為主的村莊。所以,農戶和村民們都把土地看的特别要緊,家家戶戶十分重視土地,多少年來村上老百姓與肥沃的土地天天打交道,可以說,村民們個個滾爬摸打在田地裡。我的父親也一樣,一輩子沒有離開他無比熱愛的大地,至今他那圍繞土地而生産生活的話語,時時萦繞心頭,沒有忘記,也忘記不了!

“裝龍像龍,裝虎像虎。”這是父親生前常講給我們一大家子人的話。以至于我們兄弟姊妹在外參加工作回到老家,也經常對我們這樣說,其用意是讓我們回到農村,不要擺架子,更不要耍闊氣,特别是幹農活,一定要像個幹農活的樣子。因此,凡是回老家參加勞動,就得是幹農活的打扮,腳蹬布鞋,身穿最普通衣服,無論是擔水磨面,拉土拉糞,還是犁耧耙耱,收割碾打,全身心投入,不怕苦和累,不嫌髒與臭,完全和村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們越是這樣做,父親也越喜歡,心裡也就特别高興和滋潤。記得在八十年代初,哥哥一家子從渭南回老家看望父母親,兩位老人十分高興,期間,父親坐在土茶爐旁邊的竹躺椅上,邊喝着茶邊對着自己的孫子女,也就是哥哥女兒我的侄女說到:“聽爺給你說,以後回老家來看爺,再不要穿裙子,裙子在你渭南穿。”當時母親和我們兄弟姊妹聽到這話,一個個眼睛睜的很大,但人人都不敢辯說,因為父親是一個十分傳統而且嚴肅的長輩,他的話語中,有一種中華傳統文化的承載,有一種城市與農村人們特别是多年受禮教滲透的老年人傳統觀念與新時代理念的碰撞;在父親内心和眼裡,就喜歡看見回到農村,言行舉止,穿着打扮,就像農村人一樣;最看不慣那些花裡胡哨,奇裝異服打扮的人,他對他的子女孫輩們更是嚴格了一點。後期父親年齡大了,盡管這樣,在我們幹農活時,他也閑不住,或輔助幫忙,或燒水泡茶,或早早在村上分銷店購買點心一類的食品,讓我們幹農活中間休息時,喝茶吃點心;父親買的糕點一般是水晶餅居多;對待吃的東西,父親生前既講究也舍得,他常常用土茶爐燒水泡茶,時不時購買一斤點心,一邊喝茶,一邊吃一個或兩個點心,吸着紙煙,過着十分滿意的農家生活;記得父親吸的紙煙,有大雁塔、黃金葉,有時還抽金絲猴、大前門,他老人家從來不抽羊群煙和旱煙。至今想起父親生前邊喝邊吃邊抽煙的情景,曆曆在目;那種樂觀幸福之滿足感,難以言表。說真的,每當幹農活,特别是重體力活時,幹上一繃子,歇一歇,吃上父親準備的點心,喝一杯或幾杯濃茶,再幹起農活來,勁大的很,好像不知道累似的;尤其是對于勞動既艱辛又快樂,勞動創造價值的不一樣那種感受,達到了極緻;那種感受,隻有勞動者能真正體會得了,體會得到,體會得深。

從我記事起,父親就是組上的會計,雖然說是當會計,但和村民一樣每日參加生産勞動,隻不過是在半年和年終決算時,有幾天時間在家裡算賬,平時絕大部分帳目都是利用晚上或下雨雪天在家裡進行的,也就是記呀算呀寫呀,都是父親一個人默默在做;記得,每當到了年終,是父親最忙碌的,他要将生産隊全年的糧棉包括其它農作物生産收益和村民按勞動工分配情況,要進行核算。多少次看見父親在我們家裡大房店方桌上,時而查看資料,時而伏案記寫,時而右手撥打算盤,時而思考比劃,期間,身子稍微偏轉,還不時或一隻手或兩隻手,放在土茶爐上烤火取暖;盡管穿帶着棉帽棉襖棉褲棉鞋一身棉,但冬季數九寒天,一個人靜靜在那麼大的房店大方桌上算賬,十個手指頭時間長了,凍得還是受不了。所以,在決算時,當年父親都要先生着土茶爐的火,土茶爐的火一個是可以取暖,一個是燒開水泡茶喝。在農村組上,會計決算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将整個決算情況,涉及每家每戶每個人的口糧及家庭收益分配算清的賬目,要用大紅紙張或大白紙張,整整齊齊用毛筆,書寫公布出去,一般是張貼在當年生産隊飼養室牆上,讓村民們觀看并監督;父親幾十年為了生産隊和全體村民的收益與分配,不知熬了多少夜,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老會計”是村民們對父親的尊稱,現在回到老家,左鄰右舍村民們見了我,還常常提起父親“老會計”的往事,說的最多的就是稱贊父親那麼清正耿直,那麼大公無私,那麼勤快幹淨。

“三十年會計,清明無私”。在村組群衆中傳為佳話。記得我上小學時,多少次夜晚,父親教我學習算盤;先從最基本的算盤珠子教起,講到算盤分上下兩排珠子,上面珠子每撥打1個,代表5個,下面珠子每撥打1個,就算1個;什麼“二一添作五”“三下五除二”;什麼“三一三上一”、“三三得九”,至今不加思索就能說出;到後來還教我學習“獅子滾秀球”難度較大的珠算打法;那個年代,農村開始沒有電,家家戶戶用的煤油燈,好一點家庭用帶罩子燈或馬燈,相對能亮一點;到了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農村就有了電,晚上學習條件就好多了;當年,父親教我學習算盤,母親坐在坑頭做針線活,多少次聽到母親問父親,你看怎麼樣?父親總是說,靈性着哩。可見父母親對兒女們寄于了多麼大的期望,付出了多麼大的心血。現在回想那是多麼美好的記憶。至今那些珠算口訣,耳熟能詳;父親當年教我學習珠算的殷殷教誨,以及算賬打算盤的珠算聲音,還時時萦繞心頭;他那點燈熬夜細心計寫,精明算賬的嚴肅謹慎形象,曆曆在目,記憶猶新!

“地是刮金闆。”這也是父親生前經常講的話語,尤其是在地裡幹活時,這句話說的最多,講的最響亮。其實,這句話也是一輩子與土地打交道的父親發至内心的聲音;要知道:隻有經受過生活困難的人,最懂得土地對于家庭過日子的分量,也隻有農民才真正體會到土地在日常生活中是那麼的重要。

“曾二百裡覓糧典衣充饑。”這是父親生前一直教育我們的換糧背糧史。事情是這樣的,當年我家人口多,家底薄,糧食不夠吃,常常到外地換糧食以彌補家裡缺糧日子。有一年,父親帶着家裡母親織的布和做的單子,到耀縣和宜君山區一帶換糧食,當帶着換好的糧食回來的時候,聽父親說當時到了離老家一半路程時,肚子餓的實在帶不動了,在路過的一個小集鎮上停下來,就把身上粗布衫子外邊套穿的布夾襖,脫了下來,拿在手裡,從東頭走到西頭,換得吃了一頓飯,這才把換的糧食帶回了老家。以後多少年每每提起這件心酸往事,他老人家總是發出“再别提了”的唉歎聲。這唉歎聲,是對過去那種缺糧家庭生活艱難的無奈;這唉歎聲,也是對而後有了土地耕種,過上不缺糧有飯吃日子的一種滿足;這唉歎聲,更是對當下人們特别是年輕人要珍惜糧食,勤儉持家的一種警歎!

“有了的時候,别忘了沒有的日子。” 随着社會發展進步,人們的生産生活越來越好,我們家裡也一樣,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在這種情況下,父親生前時常對我們講:“有了的時候,别忘了沒有的日子。”提醒我們要勤儉節約,過日子要精打細算,特别是教育我們不要浪費糧食,因為他是過來的人,知道糧食緊張日子的艱辛。當年父親把糧食看的比什麼都重要,夏秋兩料農作物,從播種、管理和收獲到碾打、晾曬和儲藏,一點都不馬虎,顆粒歸倉,唯恐一粒糧食被抛撒、被變質和被浪費;記得我們家裡存糧食的老甕就有4個,中型甕3個,線甕3個,囤1個,這些都是用來盛糧食的;瓦甕4個,是盛面粉的,有白面、黑面和玉米面;還有麻袋和布口袋,也是裝糧食用的;後來還添置了兩個裝糧食鐵皮囤。每年夏糧和秋糧下來,總是把晾曬幹淨的小麥或玉米,存放在甕裡或囤裡,或裝在麻袋和布口袋。由于父親十分重視自留地和後來所分配的責任田耕種,年年糧食豐收有餘,我們家裡再也沒有出現缺糧的狀況。相反,在當年遇到春季青黃不接的時候,還常常用自己家裡的糧食,接濟缺糧的人家。至今還記得那些村民夜晚來我家借糧裝糧的場景,尤其是在炭村學校任教的外村老師,在村老支書的陪伴下,也來到家裡借糧裝糧的情景,好像昨天發生的事情一樣。生活就是這樣,總會有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一個人、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團體,在社會生活循環過程中,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正所謂父親生前所講的:“人往前走,路是黑的。”意思是說一個人的一生不知道往後誰都會怎麼樣。其實,現實社會生活中,因這樣那樣困苦和問題的遇到或發生,很可能就打亂了多少家庭和人們的平常生活及正常工作與事業,這種難以預測狀況,農村家庭有之,城裡家庭有之;老年人有之,年輕人有之;普通民衆有之,領導幹部有之;凡此種種,誰都有可能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不平凡不順當不愉快的事情,隻不過是遇到困難和艱辛的程度與時段不同罷了。社會生活猶如一面太陽鏡,照誰都是一樣的。2019年12月至今三年來因新冠病毒爆發反反複複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節奏;這場突如其來禍害,給無數家庭和人們平常生活及正常工作事業,造成很大沖擊。這活生生的嚴酷現實教訓,難道不深刻嗎?所以,作為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每個人,要确立底線思維理念,做到防患于未然。我更要記住父親生前所講的話語:“有了的時候,别忘了沒有的日子。”

“不要懶把人害了。”父親生前最見不得人懶,他的勤快,堅守了一輩子。其實,母親生前也常說到:“早起一時,寬松一天。”這是父母親他們多年在生産生活中悟出過日子的真谛。在我們家裡過去每天起來最早的一定是父親,或生着土茶爐燒水泡茶,或下地幹農活;常年拾掇糞土,記得那些年家裡或養一頭豬或養一隻兩隻羊,他更是把糞土當事的很,黃幹土常年具備,天天幹土墊圈,圈高了立即出圈,時常保持豬羊圈幹淨,經常看見父親生前在家門前收拾糞土。曾記得我家自留地和而後分到的責任田,每一塊都要上農家土肥,這是父親當年堅持勤積肥才能做到的,正像他老人家所講的:“咱家不種衛生田。”事實上,凡是上足農家土肥的田塊,生長的莊稼,苗壯長勢好,收成也好。所以,我們兄弟姊妹在家裡,和大人們一樣,眼裡要有活,見啥活做啥活,啥活要緊就先幹啥活。勤快,是曆來人們提倡的做人風格;不懶,是持家特别是在農村家庭過日子對一個人的最起碼的要求。不是嗎,在農村人們給娃找媳婦,常常介紹人說起對方,無論是在介紹男方時,說這娃勤快的很,是個過日子手;還是在介紹女方時,也是說這娃一點不懶,内外都能行,過日子紮實,可見介紹人都會把男女的勤快和不懶說個透、說個夠。足以說明一個人的勤快在人們心中的分量;事實上,從農村人給娃找媳婦可以看出,勤快是對一個人立家創業的普遍認知,隻要勤快,就有過好日子的本錢;也隻有勤快,就能種地打糧務菜有飯菜吃,就會做工做事掙錢花,也就能過上好日子。所以人們給娃找對象,把勤快看的很重,打聽的很細很實。當然找對象,人們首先看重的是人品和德行,這是從古至今不變的一個重要原則。

憶想起2012年3月在澄城縣寺前鎮北窪村駐村村民所言所講,使我更加深了對“不要懶把人害了”話語的理解。當年3月23日這天,一大早,出門碰見一位肩扛着鐵鍁的郭姓村民,習慣性遞上一支煙,邊走邊聊,不知不覺走到他家葡萄地,他很快幹起農活,其實就是刨開覆蓋在葡萄苗子上的土,以便春季葡萄苗子生長;不一會兒,他妻子也急急忙忙拿着耙子來到地裡,也和她掌櫃的一起勞動,當得知我是從渭南來在村裡住的幹部時,便拉開了話匣子:說她家裡共有15畝地,全部栽的果樹,有蘋果、杏、葡萄,還有核桃;為什麼不種一樣品種呢,她講隻栽一種果樹品種太單一,隻有栽不同果樹,多種經營,可以防範風險;她接着說,農村隻要人勤快,地裡種啥都能有收成,說到帶勁處她講,去年我家光賣果子收入4萬多,就這栽的果樹還沒有到盛果期,如果到了大年份,果子産量更高,收入會更好;她還講,我掌櫃的老郭是個泥瓦匠,平時忙的很,一年也不少掙錢;還說到,在我們村上,遇到果子套袋的時候,人手緊缺,雇一個人每天80元,就這有時還雇不到;這時隻見老郭妻子提高了嗓門,邊用耙子刨土邊大聲講:“現在農村,誰說誰家日子過不前去,一句話一個字’懶’。”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時間過的真快,靜思,我的父親已經離開我們22年,母親也離開20年了。失去父母乃人生大痛。草萋萋,雨綿綿,含淚痛思念。父母親雖然走了,但父母親慈祥、勤勞、儉撲、嚴謹的高大形象依然在我們心中;父母親那音容笑貌,諄諄教誨,時時萦繞心頭;父母親生前所說的至理箴言,永遠刻印在我的腦海裡;永遠記住父母親的話語,忘不了,也不能忘!

(作者為原渭南市委政法委副書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