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個“父母容貌焦慮竟然給嬰兒戴頭盔矯正頭型”的新聞引起了社會關注。▼
一個新手媽媽花費6000元,給兩個剛滿4個月的小家夥分别定制了一頂矯正“頭盔”,然而,“頭盔”佩戴一個月不到,兩個孩子的頭頂處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凸起,其中一個孩子的眼睛裡還出現了包塊!
更讓人揪心的是,孩子的頭部長大後,可能也無法恢複,需要通過手術才能進行治療。▼
這些讓人心痛的案例都是消費社會下,商家為了定義“美貌标準”,鼓吹“容貌焦慮”而制造的“醫美産物”,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你按照“社會公認的美貌法則”進行改造,并在改造的過程中盡可能多消費。
包括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為了增高顱頂而選擇開顱整形的手術、為了瘦小腿而選擇切除小腿神經手術,以及為了減肥而選擇的袖胃手術,都是病态審美下的産物。
事實上,人們對于變美的心意,和對于美貌的追求本無可厚非,但是,這份心意一旦被别有用心的消費社會所掌控,尤其是在他們掌握了話語權之後,以“女性自由”和“變美無罪”作為鼓吹消費的口号時,就會引導一批懷揣着變美夢想的女孩子走向另一個極端的境地。
說回所謂“顱相審美”。
“顱相審美”是“骨相審美”的一大産物。顱頂高度指的是發際線到正面頂骨最高點的距離。▼
這種審美簡單來說,就是認為高顱頂的人(左)看起來發量更多,臉更小,各種造型更好看;而低顱頂的人(右)則看起來臉更大,頭發更少,以至于很多造型也受到局限。▼
然而,顱頂的高度由基因決定。由于大部分亞洲人都是蒙古人種,蒙古人種的基因導緻頂骨發育不足;相比起歐美地區天生頂骨飽滿的高加索人種,在當前偏向高顱頂的主流審美下,自然不占優勢。▼
但是話又說回來,這跟造型也有很大關系。▼
當然,關于審美意象,可以說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你喜歡大眼睛還是小眼睛,單眼皮還是雙眼皮,高顱頂還是低顱頂,這些都沒有問題,隻是依舊要承認,當前社會的主流審美是高顱頂——或者說,是由高顱頂這一特征而順帶展現出來的濃密而富有生機活力滿滿的頭發,被頭發遮擋而顯得格外流暢的臉型,以及因為頭發多而顯得臉格外小且眼睛格外大的嬰兒特質。▼
簡單粗暴地歸根結底,就是看起來頭發多。▼
既然問題歸根到“頭發”上,我們就可以不用拽一些生僻的名詞,隻需要考慮怎樣讓頭發看起來多就好了嘛——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燙頭。▼
在之前,我們也寫過一篇關于燙頭主題的推送,主要說的就是(燙頭後)頭發濃密對于普通人顔值的影響,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擊藍字:沒減肥也沒整容,她們變得這麼美,就隻是燙了個頭?▼
但是,還有不喜歡燙頭,或者暫時不考慮燙頭的小夥伴,她們應該怎樣做使頭發看起來更加濃密呢?
——很簡單,就是把頭發抓得蓬松一點兒,讓“混亂”代替“有序”,讓“嚴謹”變成“活力”。▼
看看這樣做,是不是顯得頭發濃密了許多?▼
側面的效果是這樣的。從某一方面來說,濃密的頭發确實顯得臉更小且五官更加立體了。▼
可是,這是怎麼做到的?▼
Step1:用大小差不多1元硬币的發油,一邊把頭發握起來一邊将其塗抹均勻,從底部到頭頂的頭發周圍都有一股發束感。
Step2:張開手指,呈“爪”型,一股腦兒向後腦勺方向梳理頭發。
Step3:側面頭發也張開手指,呈“爪”型梳理,将頭發集中到較低的位置。▼
Step4:在低一點的位置用皮筋紮好頭發,然後從紮好的發束的下側把頭發取出一細绺,繞在皮筋上,發梢用皮筋紮進去。
Step5:用梳子的後尖部随機挑出頭發表面的幾绺,另一隻手從後腦勺拉出被挑起的頭發,使之浮起圓潤
Step6:将頭頂後腦勺的頭發捏緊,抓住皮筋,從上一步挑出頭發的部分再各拉出5mm寬,使之淩亂得更自然。▼
Step7:側面也各取5mm的發束慢慢拉出:首先在耳朵上方選取一小绺發束,然後拉長。
Step8:把側邊的發束拉成圓形,位置大約在耳朵的下方,使像貼在耳朵上一樣松弛。
Step9:皮筋部分也将左右各3處輕輕拉出,使之自然松弛。▼
最後,還可以給抽出來的頭發噴上定型噴霧,使風吹不動,雨打不動;或者也可以選擇戴一副大的耳環——因為對于露出額頭的大背頭來說,耳部的首飾會起到很好的平衡作用,讓整個造型更加豐滿和可愛。▼
看完這篇關于頭發蓬松的推送,希望能給你更多變美的思路和靈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