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沛縣垃圾處理後的環境報告

沛縣垃圾處理後的環境報告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5 09:28:34

沛縣垃圾處理後的環境報告(徐州沛縣初步解決農村生活垃圾出路)1

農村環境、生活垃圾的治理,是城鄉生态建設需要解決的重大難題。解決環境的“頑疾”,補齊環保的“短闆”,是農村生态宜居的第一步。據了解,2012年以來,沛縣在我市率先建立了“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市)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初步解決了農村生活垃圾出路問題。2017年6月,沛縣被住建部确定為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其中大屯街道被省住建廳表彰為全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街道。2018年7月,沛縣被省住建廳确定為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創新示範項目,全縣18個涉農鎮(街道、場)全面推動該項工作,“戶分類、村收集、鎮回收、有機垃圾生态處理”的運作模式初步形成。沛縣垃圾分類工作被中宣部列為2018年重點新聞選題,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媒體相繼宣傳報道沛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2018年11月,省住建廳組織全省13個設區市、79個涉農縣(市)區在沛縣召開農村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推進會。

現象

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大變革

據了解,沛縣農村生活垃圾采取“兩分法”方式進行,鎮政府為每家每戶配備兩個密閉垃圾桶,由農戶按“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為标準進行分類。這種分類方法易學易用、易記易分,很接地氣,切合沛縣農村實際。農戶将“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兩類垃圾投放後,保潔員利用收集車定時上門分類收集,“可堆肥垃圾”就近送至分類處置中心(陽光堆肥房或沼氣設施),“其他垃圾”經中轉站壓縮後送至焚燒發電廠進行無害化處理,做到了生活垃圾日産日清和生活垃圾收運“不落地”。

采取“一村一建”或“多村合建”的模式,按照“服務半徑3公裡、覆蓋3-4個行政村,服務人口8000-10000人”的标準選址,發酵工藝統一設計、施工和建設,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建設陽光房,不搞一刀切,避免重複建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沛縣模式”。2017年以來,各鎮(街道、場)分别建設了适合小型自然村的1.0版陽光房,适合

覆蓋3-4個行政村的2.0陽光房,适合産業化的3.0版陽光房和4.0版陽光房四種模式。陽光房屋頂安裝透明玻璃,利用自然光提高堆肥溫度,加入微生物菌劑輔助發酵助熱,堆肥時間由半年縮短至2-3個月。同時配套建設通風和保濕除臭系統,有效去除蒼蠅、臭味等。有機垃圾成肥後,由專業公司、農業合作社用于制作有機肥輔料或直接還田增肥。據測算,1噸可堆肥垃圾經過陽光房處理後,可産生30%的有機肥,經省農業部門檢測中心檢測,有機質含量達60%,且氮磷鉀含量較高,适合還田。在五段、安國、鹿樓、張寨等鎮建設沼氣池設施,通過厭氧發酵工藝處理可堆肥垃圾,實現了沼渣、沼液還田,沼氣惠及附近群衆,達到了良好效果。

目前,全縣已建成47處垃圾分類處置設施,其中34處陽光堆肥房、13處沼氣池設施,日處理可堆肥生活垃圾近30噸左右。

經驗

“金點子”提高村民積極性

沛縣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經驗在哪裡?根據人口規模、地域遠近、經濟發達程度等因素,2017年在全縣10個不同類型的鄉鎮開展先行試點,逐步摸索積累工作經驗,至2018年12月底,在全縣18個鎮(街道、場)的188個行政村開展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行政村覆蓋率達58%,“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轉運、分類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已初步建成。

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理離不開資金的保障,在建立“三個1元”垃圾收運體系資金籌集模式的基礎上,垃圾收集分類員、分類車、陽光房設施建設等硬件設施建設快速到位。同時垃圾分類員培訓到位,垃圾分類員績效工資增加200元到位。在農村垃圾分類後端處理上,積極打造垃圾分類産品産業鍊,利用市場化手段引進有機肥生産企業及種植大戶使用,在打造産業鍊良性發展上下功夫。對每處陽光堆肥房按建成并運行驗收後進行額外獎補,有效保障全縣農村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的有序推進。

定期對鎮環衛所工作人員、村幹部及村民代表進行培訓,提高村民分類投放的自覺性和準确性。同時采取了豐富多樣的激勵措施,沛城街道對農戶分别設置很好、較好、一般、較差4個檔次,設立“點贊牆”“紅黑榜”,對做法優異的給予一定物質獎勵。大屯街道推行垃圾分類積分制度,對每戶分類的垃圾稱重并記錄積分,積分可用于兌換生活用品,對年度積分超1萬分的,直接獎勵空調或彩電1台。五段鎮采取“直接購買”方式,設置“榮譽榜”鼓勵百姓源頭分類,同時按照0.08元/斤直接獎勵保潔員和農戶。從而提高了村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形成了懂得分、方便分、願意分的良好氛圍。

思考

走出3條環保新路子

走出一條實現垃圾減量化的新路子。據測算,在農村生活垃圾中,可堆肥垃圾占農村生活垃圾總量的30%左右。以大屯街道安莊村為例,該村陽光堆肥房可輻射4個行政村,服務1萬人左右。據統計,每天村内分揀員收集的可堆肥垃圾0.8噸左右,用于生産有機肥,全年近300噸的生活垃圾無需焚燒或填埋,在源頭上實現了減量化。五段鎮生活垃圾分類已覆蓋全鎮15個行政村,2017年1-11月全鎮生活垃圾進場量為5927噸,2018年1-11月全鎮生活垃圾進場量為4937噸,同比減少990噸,垃圾分類源頭減量達17.6%。據此測算,到2020年沛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後,日處理農村可堆肥垃圾能力達100噸,年消減農村生活垃圾量約4萬噸,按目前生活垃圾處理費48元/噸并折算轉運費用,每年可為政府節省資金近500餘萬元。

走出一條實現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新路子。通過堆肥産生的有機肥料,部分由百姓回田增肥自行消耗,部分送至有機蔬菜外延基地、千畝蘆筍農場、宋莊百果園家庭農場等種植大戶使用。到2020年達到規模化後,依托江蘇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進行産業化營運,逐步打造由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到有機肥生産利用的循環産業鍊,完全産業化後,通過陽光堆肥可生産有機肥近1萬噸/年,經濟效益約200萬元,實現農戶分類積分獎勵、市場化效益反哺及政府節省資金獎補的良性循環。

走出一條提高百姓生态環保意識的新路子。通過推行生活垃圾分類,使百姓的環境衛生意識不斷增強,生态環保意識也随之提高,由原來的被動行為轉變為現在的主動參與。在安莊、潘閣、任莊等村有些老黨員、老幹部義務擔當起環境衛生督察員、垃圾分類志願者,共同維護村莊環境,傳遞保護生态環境的正能量,使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群衆基礎越來越牢固,徹底改變了過去“髒、亂、差”的現象,城鄉環境面貌煥然一新。(顔子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