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西甯8月11日消息(記者 張海東)8月10日,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舉辦了青海省鳥類保護管理新聞發布會。會議由省林草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恩光主持,會上省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處長張毓、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張同作研究員、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會長王艦艇分别通報了近年來青海省鳥類保護工作成效、2021年救護黑鹳亞成體遷飛及青海省近三年鳥類新記錄情況。
青海湖棕頭鷗(央廣網記者張海東攝)
藍額紅尾鸲 (央廣網記者 張海東 攝)
鳥類被譽為藍天的使者、濕地的精靈、森林的衛士,在維護自然生态平衡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目前青海省野生鳥類共有432種,隸屬于21目65科203屬,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26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81種。近年來,青海各地觀鳥組織、愛好者、志願者等持續開展我省分布鳥類的調查監測工作,特别是2020年6月17日成立的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發揮了重要作用。
黑頸鶴(央廣網記者 張海東 攝)
青海省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處長張毓介紹:近些年青海省不斷加大鳥類及其栖息地保護力度,通過各類生态保護工程的實施,不斷改善各類生态環境,為鳥類的生息繁衍創造了良好條件。一是重要鳥類栖息地得到有效保護。依法強化保護,主動融入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109處,劃定生态保護紅線,使鳥類得到嚴格保護。二是持續開展專項執法打擊行動。省林草局組織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廳、省人民檢察院等12家單位連續2年開展“清風行動”,嚴厲打擊威脅鳥類及其栖息地安全的違法行為,确保鳥類資源安全。三是全省鳥類種類數量及其分布穩中有升。加大對野生鳥類等野生動物資源的調查力度,開展黑頸鶴等水鳥專項調查工作,全面掌握了重要水鳥在我省的種群數量、分布現狀、生境特征及各地區适宜分布面積和繁殖地位點信息,為今後遷徙水鳥保護提供了支撐依據。四是鳥類疫病監測防控工作有序開展。安排野生鳥類疫源疫病防控專項資金500多萬元,在春、秋季等鳥類遷徙重要時期開展鳥類監測工作,不斷強化野生鳥類疫病監測防控和主動預警工作。五是鳥類保護影響力顯著增強。全面履行《濕地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等國際公約,積極參與候鳥保護工作。持續深入開展“愛鳥周”等鳥類保護宣傳工作,進行廣泛深入宣傳報道,産生了良好社會效應,得到社會廣泛關注和贊譽,全民保護鳥類的生态文明理念得到了大力傳播和弘揚。
今後青海省林草局将主動融入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在全力打造生物多樣性保護新高地領域努力實踐和創新。緊緊圍繞《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建設及野生動植物保護重大工程建設規劃》有序開展珍稀鳥類資源調查,特别是大天鵝等越冬水鳥同步調查監測。結合全省18個國家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科學有效加強鳥類疫病監測防控。鞏固曆年“清風行動”成果,建立健全部門間聯動長效機制,多環節強化執法監管,加大破壞鳥類資源等違法打擊力度。持續加強鳥類等野生動物保護宣傳力度,廣泛凝聚社會力量,傳播生态文明理念,進一步提升全社會的生态保護意識。
漁鷗(央廣網記者 張海東 攝)
紅喉歌鸲(央廣網記者 張海東 攝)
大鵟(央廣網記者 張海東 攝)
天鵝(央廣網記者 張海東 攝)
鸬鹚(央廣網記者 張海東 攝)
斑頭雁(央廣網記者 張海東 攝)
白鹭(央廣網記者 張海東 攝)
大天鵝(央廣網記者 張海東 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