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好的親子關系沒有戒備和敵對,而是在敬服情感中,模仿、聽從家長。好好寫作業,也就自然成了孩子為了讓父母欣慰,而盡最大努力做好的事情。
作者:皎潔的後青春時代
前一段“陪寫作業累出心梗”的段子狠狠火了一把,因為它道出了家有不好好寫作業孩子的心酸無奈。
家長們紛紛控訴自家孩子的“惡行惡狀”:磨蹭,拖拉,不專注,出錯,忘記作業内容,家長心急火燎,他卻漫不經心。
于是出現了“媽在吼,爹在叫,孩子在嚎啕。無名怒火萬丈高,孩子屁股一片紅了”的悲情場面。
這些家長用力很猛,卻用錯了地方。把目光僅僅聚焦在作業本身,越用力越失敗。
心理學專家李子勳說過一句話:“好的教育隻有在好的關系中才能實現。”
跟孩子商量,是寫完成作業再去玩,還是先玩一會再寫作業。如果家長發号施令,孩子有可能因為被逼迫消極怠工。按照孩子意願先玩一會,孩子得到尊重和滿足,會産生積極性。
建議三:規定時間,嚴格遵守
明明與媽媽一起約定了每天寫作業的時間,放學後一小時,晚飯後1—2小時。完成後,全家散步,遊戲,睡前故事等令人神往的項目在等待着。如果完不成,明明隻能眼巴巴看着爸爸媽媽興高采烈去打球。晚上十點鐘寫不完,就寝時間到,媽媽會決然關掉台燈,明明隻得乖乖去洗漱,按時上床。媽媽說,這是大家一起制定的規矩,不能破壞。至于作業完不成,對不起,明天自己到學校去跟老師解釋吧,挨批評受懲罰,沒辦法,誰讓自己寫作業時磨蹭了呢。
建議四:鼓勵孩子自查作業。
為了防止孩子寫作業不用心,養成依賴家長檢查的壞習慣,凱凱家做了明确規定:孩子自我檢查作業,經家長複檢正确無誤,獎勵孩子一張貼紙,攢夠十張換一場兒童劇票。如果自己沒檢查出來,家長檢查出來了,減去一張貼畫。
沒過多久,凱凱開始不滿:“總是湊不齊十張貼畫,啥時才能去歡樂谷玩呀?”但凱凱媽說,既然商量好了就要照做。不到兩周時間,凱凱自我檢查的習慣就養成了。
建議五:鼓勵孩子自己解決難題。
孩子常常遇到不會的地方,家長不要随口就答,而是啟發孩子自己動腦筋解決。可以規定獎懲措施。如果通過重溫例題或請教同學解決了,獎勵一袋零食或者零用錢一元。如果自己沒有解決,家長幫忙解決,需要先求助,後感謝。用親吻或者為父母服務回報。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學會遇事求助,并且懂得感恩。
建議六:獨家秘方——跟孩子成為難兄難弟。
初霁是一個工程師,經常業餘給人設計圖紙。她把這個過程與帶動孩子巧妙結合。常常跟孩子互相通報今天的任務,感慨有點累,但又立刻精神抖擻地說:“不吃苦中苦,哪來家裡的大房子和你的小汽車。兒子陪媽一起加油!”此時的兒子早被媽媽鼓起了鬥志,又肩負陪媽媽的使命,如何不意氣風發?
孩子不好好寫作業,除了勞累和困難外,更多的是狀态不在線。家長的逼迫教訓隻能讓孩子更加戒備和逆反。心思都用在應對家長和情緒消耗上了,哪裡來的精力和心情寫作業?
如果父母給孩子多一點理解共情,關心呵護,激勵幫助。孩子心裡充滿正能量,寫作業那都不是個事。
好的親子關系不是依賴,而是自覺與責任;
好的親子關系很輕松,親子之間無話不談,心靈相通;
好的親子關系沒有戒備和敵對,在敬服情感中,模仿,聽從家長。在良好的親子關系滋養下,好好寫作業,最終成為孩子為了讓父母欣慰,而盡最大努力做好的事情。
作者:教育達人,職場與成長類專欄作家
品讀“親子溝通如何說”頭條号,關注同名微信公衆号,一起探讨有品質的親子溝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