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蘭州路邊早餐攤需要哪些證件

蘭州路邊早餐攤需要哪些證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5 22:08:58

蘭州路邊早餐攤需要哪些證件(記者尋訪蘭州街頭便民攤點)1

蘭州路邊早餐攤需要哪些證件(記者尋訪蘭州街頭便民攤點)2

蘭州路邊早餐攤需要哪些證件(記者尋訪蘭州街頭便民攤點)3

蘭州路邊早餐攤需要哪些證件(記者尋訪蘭州街頭便民攤點)4

曾幾何時,蘭州街頭随處可見修鞋和配鑰匙的攤點。大型商場一進門就能看到醒目位置貼着便民服務點:免費提供針線包、老花鏡……如今,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些便民服務卻越來越少了。不僅大商場、小商店沒有這些服務了,甚至街頭修修補補的便民攤也越來越難找。近日,記者就我市城區街頭的“小修小補”攤點進行了走訪,發現依然有人在這些行業裡默默堅守着,他們在方便市民生活的同時,也讓這些傳統手藝得以延續。

1 修鞋攤主:

能幫别人解決急事感覺很高興

2月19日,記者來到在安甯區西路街道興安路與萬新路交彙十字口,這裡有一處敞篷的街道便民服務亭,亭内擺有修鞋、修補衣物的攤子,4位攤主每天從早到晚堅守在這裡。今年已70歲的修鞋攤主邵西安和侄子坐在攤前,不時有人前來修鞋。邵西安說,2012年他從萬裡廠退休後沒事可幹,就跟随着老伴在這裡擺攤修鞋。“我老伴是1984年從河南老家來到蘭州修鞋的,至今快40年了,當時我們擺攤的地方還是一個小市場,後來小市場被改造成了道路,我們就在人行道上擺攤,一直堅持到現在了。”邵西安說,剛開始擺攤每月收入好幾百元呢,比上班掙的工資要高,現如今修鞋的客人不多了,收費标準提高了,相應的成本也增加了,每月除去成本外,月入兩三千元,累是累了點,但感覺比較舒心。“雖說我們的這個修鞋小攤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我們基本上常年堅持出攤。能給人家解決着急的事兒,我感到很高興。”

正在修鞋的秦女士說,她家就住在蘭飛中區家屬院,全家人的鞋子都是拿到邵師傅這裡來修的,他們維修收費也比較合理,上中學的兒子特别費鞋,鞋尖總是破,其他地方還是新的,扔了怪可惜的,所以就拿來修修,還能穿一段時間,他們補一下收費僅僅兩三元錢,感覺挺劃算的。

說話間,邵西安将秦女士拿來的兩雙鞋,剪一個小塊補丁,然後用修鞋機縫補幾下便好了。

以前,蘭州城區修鞋的小攤很多,攤主以外地人居多,那時候,人們的鞋磨壞了,都要修一修再穿一段時間。如今生活水平高了,沒等到鞋壞,就已經買新的了。一雙鞋穿兩三年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這是修鞋攤主最大的感觸。

“十幾年前政府就取消了各種稅費,這樣下來,我們每個月能節省了上百元呢!” 邵西安說,2017年4月,有關部門将他們原來的攤子進行了改建,不僅加建了棚子,還粉刷一新,現在坐在亭子下縫縫補補,能擋風避雨,感覺很舒心。

在蘭州财經大學家屬院東側與段家灘路丁字路口處的西側人行道上,3位修鞋攤一字排開,為有需求的市民提供服務。一位修鞋攤主說,之前他幹過很多活,都很辛苦,後來發現蘭州街頭修鞋的攤點越來越少,但需要修修補補的市民比較多,收入應該不會太差。說幹就幹,他湊錢購買了修鞋的工具和材料,就開始了擺攤修鞋的營生。

2 縫補攤主:

生意還不錯收入也可觀

買了褲子縫個褲邊,是人們生活中經常需要的服務。在安甯區興安路中段一排平房商鋪裡,就有一位來自武威市的周女士,今年45歲的她已經在蘭州做縫縫補補的活26年了。“換拉鍊這種活兒,現在還不少呢!”周女士說,做衣服的本領對于上了年紀的人來說,算不得什麼。然而,年輕小兩口拿着一個拉鍊縫不上的卻不在少數。

周女士說,20多年前她就随父親到了蘭州。由于沒有特長,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她就買了一台縫紉機,在街邊支個小攤做些縫縫補補的活計,沒想到活兒還挺多。“現在幾乎每天都有年輕人帶着衣服上門要求換拉鍊、縫扣子。”她說,剛開始換一個小拉鍊僅僅兩三元,現在換一個要七八元了。看似小本生意,月入4000元還是不成問題的。

與其他便民小攤相比,周女士的生意還不錯。“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衣服都是買來穿,但現在的新衣服基本上都是機器釘扣子,扣子很容易掉,需要手工縫補。”

在西固區臨洮街前街菜市場裡,正在修改衣服的管齊蘭說,她從事衣服修改的活計已20年了,由于要照顧家裡患病的老人,每天堅持出攤半天,雖然每月的收入不到2000元,但感覺這就是自己的“事業”。

3 修車攤主:

為了增加收入學會配鑰匙

20多年前,騎自行車出行的人們比較多,一旦自行車出現機械故障或者漏氣,推不了多遠,便能找到修車的小攤。現如今,修車的小攤已經很難找到了。今年68歲的薛自來在蘭州财經大學家屬院東側與段家灘路丁字路口旁的巷道口擺攤,專門維修自行車和配鑰匙,一幹就是30多年。

薛自來說,他是上世紀90年代從老家河南來蘭州的,由于在老家幹過3年的鉗工,剛到蘭州就在張蘇灘附近擺攤修理自行車。那時騎自行車的人比較多,他最多一天可以修理20多輛自行車,每月收入過千。而當時一個普通工人的月收入也就五六百元左右,一輛自行車的價格在三四百元左右。因此自行車壞了,很多人都會找他維修,漸漸地人們對他的維修技術和維修質量都認可了,活兒多了,收入自然也就多了。

“當時修車一個月的收入要頂上班兩三個月的工資。後來騎車人少了,雖然還有人上門修車,但生意比當年淡了很多。”薛自來說,為了生計,他通過培訓學習,增加了配鑰匙的服務。

“現在,每天馬路上來來往往的都是汽車,加上共享單車,需要維修的自行車比以前更少了。”薛自來說,“現在好的時候一天能修四五輛自行車,外加配鑰匙,每月的收入有三四千元。雖然少,但幫助了别人,心裡感覺舒坦。這些修修補補的便民活兒,到任何年代都不應該丢失。即使我現在一天沒活可幹,擺攤也就當出門鍛煉身體了。”

4 市民聲音:

沒有“小修小補”真不方便

“求告知,哪裡有修自行車的?”“誰知道哪裡有修鞋師傅?”……經常有居民在小區業主群裡發問。

西固區臨洮街麗景家園西區9号樓的張女士說,她是五六年前從東川鎮搬遷至臨洮街新家的,新家的環境好了,可住了一段時間後卻感到諸多不便,想給孫子配一把鑰匙,卻在小區周邊三四公裡範圍内沒有找到這樣的攤子。“新房子樣樣好,但缺了這些不起眼的小服務,還真是挺愁人的。”

吳女士在城關區的一個成熟社區住了多年,也遇到類似問題。“我家附近原來有個修鞋攤,就在社區菜市場附近,老師傅特别熱情,縫縫補補都很方便,鄰居們都去那兒修鞋。不知道啥原因,最近幾年這個便民攤點不見了,真是不方便。”

不少市民都有這樣的感受:近些年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管理越來越規範,道路拓寬了、路面整潔了、社區環境更漂亮了。但街頭小修小補的攤子越來越少了,針頭線腦、修修補補的服務也很難找到了。究其原因,有的是新建小區管理嚴格,沒有為這些“小修小補”留下空間;有的則是老舊小區改造,原來的流動攤點沒地方了;還有的是小商小販掙不到錢,不幹這一行了。

“街頭巷尾‘小修小補’服務赢利能力比較弱,城市發展速度快,一些小修小補攤子漸漸萎縮了,甚至難覓其蹤影。”九三學社社員、蘭州市人大代表翟兆君說,就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修小補的服務,老百姓的需求是長期存在的,沒有了這些傳統的服務,生活真是不方便。城市在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也要保留這些便民服務。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滕效宏 文/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