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樂視口”到“華為口”,Type-C接口在一統江湖的征程上越走越遠。如今不論是手機、平闆還是筆記本,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而說到Type-C接口,難免要提到雷電3。
雷電3和Type-C“傻傻分不清楚”?需要強調,Type-C隻是一種接口标準,和以前的USB接口相比更薄、可正反插、擴展性也更強。而大家經常聽到的USB 2.0、3.0、3.1呢,指的是傳輸協議。目前使用比較廣泛的是USB 3.1,傳輸速度最大可以達到10Gbps。
雷電3(Thunderbolt 3)也是一種協議,當年由英特爾和蘋果合作開發定制,融合了PCIExpress數據傳輸技術和DisplayPort顯示技術,可以同時對數據和視頻信号進行傳輸。
雷電1和雷電2使用的是miniDP口,主要應用在蘋果Mac系列電腦上,但沒有得到普及。發展到第三代時,英特爾發現Type-C的大一統趨勢,于是雷電3開始使用Type-C接口形态。至此,雷電3和Type-C交彙融合。
既然雷電3接口和Type-C接口外形一樣,要如何分辨呢?一般來說,為了方便區分,雷電3接口附近有一個“閃電”标志。
上述定義很多小夥伴都很清楚,比較讓大家頭疼的是,Mac的雷電3接口需不需要專用數據線?普通的Type-C數據線可不可以和雷電3數據線共用?
實際上,雷電3數據線可以實現Type-C的絕大多數功能,而普通的Type-C數據線隻能實現雷電3數據線的部分功能。
我們熟悉的Type-C有哪些功能呢?數據傳輸、視頻輸出和快速充電,但小夥伴們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Type-C數據線都能實現這三個功能。而雷電3作為Type-C的頂級呈現,也同樣具備這些功能,不過在數據傳輸和視頻輸出這兩項上可以說是頂配。
先來看看二者的相同之處,雷電3和帶USB 3.1的全功能Type-C都可以為手機、平闆或筆記本等外接設備快速充電,最大供電能力可達100W。不過,市面上不少Type-C數據線實際上是不支持快充的。
至于數據傳輸速度,全功能Type-C可以達到10Gbps,但如果是USB 3.0就隻能達到5Gbps。市面上的一些Type-C數據線甚至隻有USB 2.0的傳輸速度,實際傳輸速度隻有40MB/S。而雷電3的傳輸速度高達雙向40Gbps,和全功能Type-C最高标準的10Gbps,差距高達4倍!
視頻輸出方面,全功能Type-C隻能外接一個4K@60Hz顯示器使用,很多Type-C甚至是不支持DP視頻輸出的。而雷電3能同時連接兩個4K@60Hz的顯示器或者一個5K@60Hz的顯示器。
如果想同時連接多個顯示器,還需要雷電3接口具備的菊花鍊功能。以綠聯UGREEN的雷電3數據線為例,它可以擴展多個顯示器,而且畫質清晰流暢,既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豐富娛樂體驗。
此外,雷電3還具備其他Type-C所沒有的強大功能,比如可以外接顯卡擴展塢,為筆記本提供更強的圖形處理能力。想跑滿固态硬盤的最高速度的話,也必須使用雷電3數據線。普通USB3.0/3.1的Type-C線隻能基本滿足普通的移動硬盤(大概200-300Mb/s)。
所以,對于需求不高的小夥伴來說,全功能Type-C就可以滿足了。但如果想要實現雷電3的全部功能,就必須使用真·雷電3數據線!
不過由于缺乏統一的标識規範,很多人根本不清楚哪一些數據線具備怎樣的傳輸性能。在高速資料傳輸、高電力傳輸等功能要求下,對線材品質的要求也很高,建議小夥伴們在購買雷電3數據線時,也要選擇知名度較高的品牌,才能保證産品獲得該有的性能表現。
那麼,你知道怎麼選購數據線了嗎?雷電3數據線對你來說是剛需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