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踏闆運用的基本技巧?由于我們常用的是右踏闆,而另外兩個踏闆的使用比較少見因此我在這一部分内容裡主要對于右踏闆的使用技巧進行分析(附表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鋼琴踏闆運用的基本技巧?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由于我們常用的是右踏闆,而另外兩個踏闆的使用比較少見。因此我在這一部分内容裡主要對于右踏闆的使用技巧進行分析。(附表 )
1. 踏闆,又稱節奏踏闆或重音踏闆,在這個技巧中踏闆與一個和聲同時被踩下去,在下一個和聲前一刹那被放掉,然後再和下面新的和聲發聲的同時踩下去。适用與強調節奏特點的樂曲中,可以産生增強音量,獲得渾厚共鳴的效果。在肖邦《前奏曲》OP.28 NO.20中由于整首樂曲都是柱式和聲連接,屬于一種進行曲風格,如果使用音後踏闆就會使得旋律變得過于連貫,而失去樂曲本身的那種類似沉重步伐的效果,因而在踏闆法的選用上要使用直踏闆,一個和聲一換。(本身樂譜上也有标記要使用直踏闆)(譜例 肖邦 《前奏曲》OP.28 NO.20)
舞曲風格的樂曲踏闆的使用在于表現舞蹈風格的特點,如《内蒙古民歌主題小曲七首 舞曲》中4個小節構成一個樂句,前3小節踏闆踩在節奏重拍上,而第4小節踩在節奏弱拍上這是和蒙古舞蹈的舞步相一緻的(《内蒙古民歌主題小曲七首 舞曲》)
2. 音踏闆 我們常說的"切分踏闆"和"跟随踏闆",兩者和"連音踏闆"都是一回事,即連奏中的更換踏闆。"切分"的意思是,彈奏連奏中的第2個音時,手往下時,腳往上(而後再踩下),類似切分音的節奏。跟随的意思是,腳跟着第2個音彈下後重新踩下的。——目的都是一個,連上兩個音,又不使前後音相混。它是最常用的踏闆技巧,它的最簡單的應用是出現于當兩個音或和弦要用一個無縫的,又不被模糊的連奏連接起來時。如果想要清楚的換好踏闆,沒有以前的和聲的遺留,并在聲音中沒有裂縫,以下的步驟是必要的:
在格裡格的《緻春天》OP.43 NO.6中右手的和弦是在模仿春風在吹拂的效果,如果使用直踏闆那麼就無法表現這種意境,但是如果使用如圖示中的方式來踩踏闆的話可以使的右手的和聲進行更加連貫。(格裡格 《緻春天》OP.43 NO.6)
當然在不可能把低音的每個新變化保持足夠長的時間,以保證踏闆的清楚更換的時候是可以把踏闆提前擡起的。如在肖邦《夜曲》OP.27 NO.1中象譜例中所标識的那樣,既可以使和弦在銜接時聲音不會有明顯的間斷,也不會由于将踏闆踩到新和弦出現後所帶來的聲音渾濁的效果。(譜例)
3. 抖動踏闆,又稱顫音踏闆。是利用腳在踏闆上快速的,相當淺的踩動(附表)
這種踏闆的使用主要是為了追求特殊的音色,或降低聲音的亮度。
在肖邦《奏鳴曲》OP.35的最後樂章中,為表現一種"墳墓上的風"的效果,就必須使用抖動踏闆,來表現它的輕薄的、不規則的模糊感。
4. 全踏闆,半踏闆這是基于踩踏闆的深淺而言的。全踏闆即将踏闆踩到底,是音響獲得持續而連貫的效果。半踏闆當樂曲的和聲背景上保持一個低音時,而上面的和聲出現混濁,用很小的動作,把踏闆放起一半,然後迅速踩下,以獲得既使低音長久,又使高音純淨的效果。還有将踏闆踩1/4& nbsp1/3 1/2 3/4 等用法來使鋼琴産生各種各樣的音色變化,從而使音樂更加完美,音色更加豐滿。這對演奏者對音樂内容的正确理解及腳下的工夫深淺與靈敏的聽覺要求很高了。
5. 有一種跟腳沒有太大關系的"手指踏闆法": 每一個斷奏的音下鍵到底不放并且不需腳踏闆的幫助從而使擊弦機不歸位——弦的震動持續,和踏闆的效果一樣而且不會與其他音符渾濁成一團,這多在譜面的連線處且尤其是沒有踏闆的地方(比如賦格)使用
要注意:保持不放的下的過程和觸鍵的位置對音色有很大的影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