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過新年#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寓意新的一年開始。中國地大物博、各地習俗各異,但如果按照南北方地域劃分的話有些習俗也大同小異,最典型的莫過于北方過春節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包餃子吃,取"交子"即正交子時的意思,慶祝新年開始。南方話大多以吃年糕和湯圓為主,年糕寓意着年年高升,工作更上一層樓。而在江蘇,上海吃湯圓,意思就是希望一家人都能夠團團圓圓,平平安安的。
可偏偏就有一個地方不按套路出牌,春節隻愛包粽子,這個地方就是廣西。廣西絕大部分都有春節吃粽子這個習俗的習俗,不過不同地方的粽子口味不同、餡料也不同。有的是鹹粽、有的是甜粽,有的是放綠豆豬肉、有的是放荷包豆排骨,有的愛放闆栗等,像百色話由于當地人民愛吃甜食更是偏愛包豆沙粽,一些少數民族聚居區像隆林就偏愛包黑粽,不過主流的吃法還是綠豆豬肉粽,煮熟後的粽子肥肉香而不膩,肥肉豬在粽子蒸煮的過程中油脂充分滲入到綠豆大米之中,幾乎已經化為凝脂,入口就像果凍一般滑爽,使得粽子的糯米和綠豆更加的粉糯清香,老少皆宜。
而且廣西的粽子還跟其他地方的不一樣,體型巨大,比手掌還要大,一個足有兩斤左右。不過在廣西北部的粽子相對體型較小,多是三角粽的造型,用一根細線就能把好幾個三角粽串聯起來,而靈山、橫山兩縣的粽子就堪稱巨無霸了,一個足有三四斤。
跟北方年三十才開始包餃子不同,在廣西過年前每家每戶包粽子那可是頭等大事,一般都要提前一個禮拜進行備料準備,粽葉那時在菜市場可謂是搶手貨,廣西人民大多都會在年二十六七開始包粽子,極少有在大年三十那天包粽子的。包粽子當天幾乎全家婦女齊上陣,有洗粽葉的、有腌肥豬肉的、還有專門負責包粽子的,一家人其樂融融。
可是為什麼全國唯獨廣西才有這個習俗呢?我覺得主要還是廣西是壯族聚居地方,壯族雖說在曆史上是一個被嚴重漢化的民族,當在一些地方也都還保留了其獨特的民族特征,像過年包粽子就象征着壯族人民對富裕生活和生産豐收的美好期望。
其次這裡盛産糯米,而糯米又是包粽子的主要原料。廣西無法種植小麥,因此要想包餃子還要從北方進口,而古代廣西交通極為不便,運輸成本高也不是普通家庭所能承受得起,就連到了上世紀80年代,在廣西能吃上面包都是一件蠻奢侈的事情。加之在廣西廣大地區過年都有殺年豬的習俗,那幾天在廣西的各村寨豬的慘叫聲可謂此起彼伏。
古代沒有冰箱,豬肉無法長時間保存,因此豬殺好後,肥瘦相間的五花腩主要用來做芋頭扣肉,前後腿的梅頭肉,瘦的部分做成了鍋燒,肥的部分通常就是用來做粽子了,粽子的保質期相對較長,一般煮熟後放置十天八天都沒問題。
此外壯族有過年祭祀祖先的習俗,放上兩個大粽子和一些肉菜在祖先牌位也成了長久流傳下來的習慣,可如果換成餃子祭拜話就會顯得很奇怪,畢竟粽子看起來更為大氣一些,也顯得後代子孫對祖先的孝道。
再者包粽子是個體力活,光靠一個人是無法完成的。需要全家齊上陣,一家人不分老少相互協作,大家圍坐一起談論着去年彼此的收獲和對來年的願景。這樣也就更有過年的味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